當過偵察兵 搞過諜報 做過牙醫 飛行員當不成 卻鑄就「大國重器」


宋文驄,生前曾為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首席專家,中科院院士,他曾經不僅帶領團隊總負責設計了殲-7C飛機,還是“國之重器”殲-10飛機的總設計師。所以他親切的被人們讚譽為中國的“殲-10之父”。

宋老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從最開始只是一名求學報國的高中生,到投筆從戎投身軍事成為一名偵察兵;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從事了反情報的諜報工作,後來因為一直想成為一名飛行員,所以他報名參加了飛行員的應招,然而因為條件不達標,他於是轉而做了一名地勤的機械師。

但這都不是他的終點,在機械師之後,他考入了哈爾冰軍事工程學院,在那裡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飛機設計師。而飛機設計師既是他的職業的終點,卻也是他人生的至高點,因為在這個“至高點”,他帶領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我國第三代戰機的自主研發,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突破。


1980年,宋文驄擔任了成都611所的總設計師。殲十雖然後來很成功,但是它卻經歷過一段十分痛苦的“難產期”,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對於殲十並不看好,他們認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去自主研發,相比同時代的幻影2000和蘇27,直接購買反而來得更加划算,而自主研發的話,不僅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最後不一定能成功。

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宋文驄經過反覆的修改優化,拿出了殲十典型的鴨式佈局氣動方案,並在最後通過了考驗,得到了時任國家領導人的同意和肯定。有趣的是,在宋文驄擔任總設計師期間,航空部和型號總指揮換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依然堅挺在那裡,堅持到了最後。

1998年3月23日,有著中國“骨氣機”美稱的殲-10終於完成了它在歷史上註定將載入史冊的首飛。09年,當殲-10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慶典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的時候,宋文驄潸然淚下,等這一刻他用了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裡,因為工作保密的關係,家裡人都不知道他在外面乾的是什麼工作,只是有一次他的弟弟來看望他的時候,在他的書架上看到了幾本醫學相關書籍,其中還有牙科的書。所以回去後他弟弟對家人說:“哥哥可能已經改行做了一名牙醫了。”因此家裡人幾十年裡都以為他是一名牙醫,然而隨著殲-10的適度解密,家裡人才知道他就是那個默默無聞,辛勤耕耘了幾十載的“殲-10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