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5後工匠的「中年危機」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黃敬俠說,“自己心裡比較著急”。

剛過去的2017年,黃敬俠邁入“而立”之年,日子好像也跟著上了一個臺階:

生活中,他初為人父,甜蜜的兩人世界變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工作上,他憑藉“聽聲辨故障”的絕活和眾多創新項目,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廣西工匠”稱號、南方電網廣西公司的工匠稱號,並當選南方電網公司2017年勞動模範。

在同事眼中,他是技術高超、吃苦肯幹的梧州供電局變電檢修班副班長,一個值得信賴的“大俠”。

一切都很順利。但是,他總有一絲絲焦慮。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平時愛笑的黃敬俠(左),在“大俠”的背後,有著自己的鬱悶。

1

感覺是在吃“老本”

這是黃敬俠畢業入職的第七年。

和許多他這個年紀的人一樣,比起擔心向前打破不了天花板,更多的是被時間裹挾著“不進,則退”的焦慮。

黃敬俠說,工作做得多了,反而發現不懂的也多了,“平時幹活,越來越感覺是在吃老本,怕失去對技術的敏感性。”更別提和南方電網的一級技術專家比了。

他和妻子覃飛蓮商量,中午不回家。因為兩小時午休時間,其實只需要休息半個小時就夠,剩下的時間,可以處理各種班務瑣事,遇著技術問題,也可以隨時查資料。

這不是黃敬俠感到第一次感到著急。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黃敬俠在進行練習。他說:“檢修中手感非常重要,好久不動肯定生疏。”如今家庭、班務分走了很多時間,但一有時間,黃敬俠還是要去現場“看一看,摸一摸”。

2

和人家整整差了4年

從黃敬俠入職開始,他就始終與時間在互相追逐。

2011年的大年初三,當時入職才半年的黃敬俠就急匆匆地從江西老家趕回梧州單位。

“其他人什麼都會了,我什麼都不會。感覺大學裡和人整整差了4年。”黃敬俠說,當時自己真急了,他想著要把落後的時間趕回來。

在家過年,手邊沒有圖紙、資料可查,黃敬俠感覺“坐立不安,乾脆回單位補補課。”

時值春節長假,他一個外地員工,找不到地方吃飯,就買了一堆泡麵,開始整天地“泡”辦公室,惡補技術。

“想到什麼問題就可以馬上查資料,也沒人管我,那是我感覺最舒服的一段時光。”

那時的黃敬俠,在努力的同時,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一個不方便向同事們明說的時間表。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剛工作時,為了為了儘快掌握刀閘三相的調整,黃敬俠每天吃完晚飯就跑去練習室,泡到晚上11點才走。這個最初連“刀閘、隔離開關、斷路器、開關”都分不清的大學生,到後來幾乎閉著眼都能把刀閘各個部件組裝起來;國標要求刀閘同期性在10mm以內,而黃敬俠的操作能穩定在0.5mm左右。

3

幹5年,不行就走

接觸黃敬俠,都會感到他身上那種積極而帶點理想主義的勁兒,正因如此,畢業時,他選擇離開上海來到梧州。

“小時候在江西農村,經常停電,所以我報考了電力院校,想讓大家能用好電,畢業遇上南方電網廣西公司校招,又激起了我兒時的夢想。那我就去服務西部吧!”熱血滿滿的黃敬俠在畢業第二天,就揹著簡單的行裝,坐上了上海到梧州的火車。

但現實的骨感很快就硌得他有些疼。

沿路一座又一座山,好像沒有盡頭,黃敬俠激昂的心情開始冷卻。當抵達梧州,來到顯得老舊的宿舍樓,走進只有一張床板的房間,推開後門一看——還是山。

“當時就覺得有些絕望,不知自己被鎖在了哪個山坳坳裡。雖然有心理準備,但真沒想到落差會這麼大。”

像很多剛就業的年輕人一樣,黃敬俠腦子反覆問著三個問題:為什麼來這裡?值不值得?熬不熬得下去?

幾天的深思中,黃敬俠記起自己的初心:“來西部不是為了享福,離開大城市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電力夢。如果因為條件差就走掉,我一定會後悔,至少要努力試過,如果還不行,到時也能痛快地說服自己離開。”

黃敬俠給自己定了個時間:

努力五年,再看是不是還想走。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黃敬俠準備出發去進行檢修。

4

你又不是黨員,做那麼多幹嘛

下定決心追趕“時間”的黃敬俠,總想多幹一點,但現實又開始露出骨感的一面——

“經常我覺得自己還吃得消,就想叫大家一起,加把勁多做點,但是有些同事卻不理解,甚至有牴觸。”

黃敬俠可以給自己“加碼”,但說服別人卻不容易,有人還反過來勸黃敬俠:“你又不是黨員,做這麼多幹什麼?”

這話聽多了,耿直的黃敬俠還真“開了竅”。

“你說不是黨員,不用幹這麼多,那我要是黨員的話,總可以帶動大家一起做了吧。”

於是,他提交了入黨申請。

“一方面,我先身體力行,然後帶動大家,就名正言順了;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監督我這個黨員做得好不好,對自己也是更高的要求。”

不過,說起黃敬俠,給同班組湯榮華師傅印象最深的,卻不是黃敬俠肯幹能吃苦,而是他幹活“用腦”。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黃敬俠組織同事一起進行業務討論,提升技術。

5

用手工作,腦子也要撲上去

黃敬俠常對同事說:“用手去工作,腦子也要撲上去,工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思考多了,年輕的黃敬俠也開始“不安分”起來。

他要挑戰老師傅們口裡“這麼多年的老規矩”。

以前,變電站裡經常遇到隔離開關發熱,一出問題,怎麼辦?老規矩,停下電來,打磨打磨,送電,過一陣子,又發熱,按老規矩,再來一次,完全指標不治本。

2011年到2013年,黃敬俠和同事處理了好多次這種情況。回想當初的情形,他還有些無奈:“就好像房間裡很髒,進去會弄髒衣服,但大家都按照老規矩,每次髒了就洗衣服,卻從來沒想過把房間打掃打掃。”

經過專研,黃敬俠設計了一套改造方案,來解決隔離開關發熱問題,但這個方案好不好,他心裡有些沒底。

畢竟此時的黃敬俠,雖然技術上已經嶄露頭角,還終究只是個“工作沒幾年的後生”。

說起話來,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在老師傅的影響下,黃敬俠從入職開始就每天寫工作日記:““技術這種東西,當時記住了,可能過兩三天就會忘了,寫下來比較保險,而且遇著問題也方便查閱。”

“開始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記下來——今天擰了哪個螺絲、怎麼擰的,還會畫示意圖。後來技術有了基礎,記下關鍵點就可以了。”這些日記見證了一個工匠的技術積累。

6

做喜歡做的事,是犧牲嗎?

2013年,苦練兩年多的黃敬俠迎來轉折。

“之前工作上也有些小創新、小發明,但也只是在班組裡說說,也沒辦法系統地幫大家解決問題。”黃敬俠的創新熱情,有些無路可去。同時,他感受到,一個人的力量,在創新中的瓶頸越來越明顯。

就在這時,南方電網廣西公司組織了第一屆職工技術創新,黃敬俠對隔離開關的改造方案成為梧州供電局的參選創新項目之一。

最終,項目獲得二等獎。但更重要的是,黃敬俠發現了施展空間:“有了南方電網廣西公司的平臺,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思考、去創新,成果還能系統化推廣,幫助大家工作。”

就在這一年,梧州供電局李波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成為南方電網授予第一批創新工作室之一。工作室負責人、梧州供電局變電管理所副主任李波提出“問題就是機會”的理念,強調“一個人技短,三個人技長”的思路,希望把身邊的創新人才彙集起來,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加優質的資源共享和創新交流平臺,大家一起幹大事。

聽到消息的黃敬俠,第一時間報名。

黃敬俠更忙了,但他十分坦然:“有人說,參加工作室會犧牲更多的個人時間,但如果做的是一件自己真正喜歡、真正想做的事,你會說這是‘犧牲’嗎?”

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了一起。

黃敬俠有了更多勇氣和底氣,去打破那些“這麼多年的老規矩”。

也是2013年,經過兩年組織考察後,黃敬俠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黃敬俠和檢修班的同事在一起。

7

一個“大俠”的誕生

再後來,裡湖變電站某型斷路器發生不明原因的越級跳閘事件。

黃敬俠主動請纓,不分晝夜地實驗。終於,他敏銳地聽出故障開關合閘後約2至3秒時,比正常情況下多出現一聲“啪”的聲音,進而鎖定故障原因。其後,黃敬俠馬上編寫出30多頁的整改依據,還相繼排查了共80臺此類設備,並最終發現有16臺出現此類隱患。

一下子,黃敬俠“聽聲辨故障”的絕活立刻傳開了。

同年,他在工作室參與的5個職創項目,5個都獲獎;榮獲南方電網公司“最具推廣價值成果獎”;獲“梧州市質量管理先進個人”稱號……

“大俠”的外號也因此叫得更響了。

那是2014年,正好是黃敬俠入職的第4年。他不但追回了“和別人相差的4年”,還跑在前面。

2015年,是黃敬俠當初給自己定下的五年之期。這一年,黃敬俠獲全國電力職工技術創新二等獎,同一年,他的7個專利也順利申請下來。

走不走,早已有了答案。

不過,追上“時間”的黃敬俠,又迎來了新的難題——

不知不覺中,黃敬俠從跟在師傅身後的年輕人,變成了帶著年輕人的師傅。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黃敬俠一絲不苟調整刀閘。

8

沒有年輕人不想進步

一個厲害的“大俠”,未必能做一個好師傅,比如郭靖就頗為年輕的楊過頭疼。

黃敬俠也很快感到了“90後”們和自己的不同。

“以前叫我們去搶修,我們都很高興,為什麼?因為實戰學東西。現在的一些年輕仔,卻覺得是一種麻煩。”黃敬俠馬上笑著補充說,“我相信沒有年輕人不想進步,也許只是沒擺正心態、沒找到方法。”

以前的老師傅習慣“等人問”,但黃敬俠決定主動把“竅門”告訴年輕人,把自己從老師傅們那學來的寶貴經驗,傳給這些後生。

檢修班的劉柳燕是黃敬俠的簽約徒弟,她對師傅的做法感觸頗深:“每天出工前的班前會,大俠會分享一些好的做工方法,介紹同類工作的要點,也經常拋一些問題,引導年輕員工思考,用腦去幹活。他給我們講問題時特別喜歡打比方,十分形象。比一些老師傅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

同時,黃敬俠也像老師傅們一樣,在生活上關懷著年輕人。

“經常帶我們去不同地方吃美食,冬天滋補,夏天去火,特別熟路。”劉柳燕還偷偷透露:“我覺得他已經把梧州吃遍了。”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和年輕員工一起工作的黃敬俠。

9

1:2000,還是划算的

雖然班組的管理,佔用了黃敬俠不少精力,但他說現在自己最大的瓶頸還是靜不下心來。

“很多問題看一眼就大概清楚方向,但現場解決時又沒那麼順暢。”黃敬俠說,“和南網的一級技術專家相比,我只是懂了些皮毛,還不夠精深。”

和當年一樣,“著急”的黃敬俠決定再次追趕。

但這一次,會相差多少年?如今已為人父的他,還能像以前那樣全心投入嗎?

“主要是比較掛念小孩,但我們只是一個家庭,而我們平時工作上,最簡單的一條10千伏線路,最少也有5千到1萬的負荷,至少牽涉到2000個家庭。雖然我一個家庭會少一點點時間,能保證2000個家庭的用電,1:2000,還是划算的。”

而這正是黃敬俠的“大俠初心”。

黃敬俠也十分感謝妻子覃飛蓮的支持:“她也是檢修專業出身,能夠理解檢修工作,主動幫我分擔了絕大多數家庭的工作。”

他給自己提了三個要求:

一是要和設備廠商多溝通,真正把設備摸透;二是爭取各種機會,和南方電網及廣西公司的專家高手,多多交流學習;三是利用網絡平臺,積極自學,不斷積累。

在黃敬俠心裡,又定了一個五年之期。

“作為技術人員,我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南網一級技術專家,但現在,我想看看,再花5年時間,我和這個目標能拉近多少。”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為了“萬家燈火”的初心,黃敬俠開始了新的挑戰。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七嘴八舌

工匠居然也有這樣的成長故事,那你在新一年裡最著急什麼事?歡迎在這條微信下方留言。你也可以說說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看看大家有什麼好建議。

一个85后工匠的“中年危机”

記者:黃昕

通訊員:潘曉君 攝影:何華文

長按二維碼

選擇最後一項【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南網50H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