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校園網絡投票 勿忘初衷

前幾天我哥哥家的小孩參加校園舉行的“小小勞動標兵評選活動”,其實就是讓小孩在家掃掃地拍一張當時的照片,然後上傳到指定的地方,之後就會生成一個鏈接,然後就各種微信朋友轉發拉票了,每天能投三票,這七大姑八大姨的互相分享轉發,連我媽媽都不會玩微信的人,硬是被一分鐘教會如何分享投票,大家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經歷,或是自願或是被迫?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發佈《關於規範校園網絡投票活動的通知》,明確涉及學生(幼兒)個人榮譽的各項評選活動原則上不採用面向社會的網絡投票。

我覺得這個規定好,應該在全國實行起來,就拿我哥哥家小孩參加的這次活動為例,這次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勞動能力,讓小孩從小就養成以勞動為榮的精神,但實際的結果是什麼,讓孩子假裝掃地拍個照片就完事了,剩下的就是看誰家人多人脈廣,誰家小孩投票多誰家小孩就是本次的勞動標兵,這可真是給勞動抹黑,做活動勿忘初衷,有些事情可以跟潮流跟趨勢,但有些事情還是保留原始初衷為好,讓榮譽評選更純粹些。

叫停校園網絡投票 勿忘初衷

校園網絡投票

還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沒有網絡,更沒有微信等社交軟件,學校組織的勞動活動就是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帶領大家要麼在大街上清理垃圾,要麼是去孤寡老人家幫爺爺奶奶收拾衛生,再要麼是去清理烈士墓園裡的垃圾又或者是在操場上清理小石子,總是大家是真真正正的勞動起來,大家每個人都覺得勞動很光榮,很有榮譽感,即使沒有評選什麼。

再看看現在,都成了搞形式主義的了,動不動就是投票,做個事情就是投票,投來投去把人的心都投寒了,久而久之容易讓孩子養成一種不務實的壞習慣,這樣很不好。而且通過浙江省教育部門發文叫停校園網絡投票活動,其針對性和指向性是顯而易見的。新聞背後的跟帖中,多數網友表示“舉雙手贊成”,就是一個直接的說明。

更值得警惕的是,學校活動特別是涉及學生個人榮譽的評定,用網絡投票的方式看似公平,實則是經不起推敲的。要知道,網絡投票建立於熟人社交圈之上,學生的榮譽交由朋友圈來決定,最終差不多就是依靠家長的人脈和投入程度,這實際上已經偏離了評比的真實目的。由此可能帶來結果的不公還在其次,更為要害的是,它扭曲了教育領域中榮譽評價的正常標準,也很容易助長孩子的攀比心理,給孩子帶來價值上的誤導。在這個意義上說,全面叫停涉學生及幼兒個人榮譽評選的網絡投票,確實很有必要。

不是所有的評價、評選都一定要通過投票來完成,也不是說只有投票一種方式才能保證評選的公平公正。朋友圈投票,表面看是網絡投票技術在利用中的失控,實質未嘗不是教育思維和觀念的一種異化。一些學校熱衷於搞投票活動,除了評選這一種目的,更夾雜著包括但不限於用投票來進行自我營銷的動機,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和孩子的榮譽評價,也變成了一種手段。

就此而言,固然需要有更多地方的教育部門對於變味的校園網絡投票及時亮明態度,也有必要由此審視一下某種教育理念的偏差,才能讓針對學生的榮譽評選真正變得純粹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