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人口遷移還有20年 改善市場需求強勁 房價往哪裡跌?

對於任志強來說,房價漲跌是篤定的。在住房商品化以來,任志強是堅定看多房地產,到目前為止,其預判未有失手。長期以來,他看多房價原因是:城市化是房價上行的內生動力,中國目前處於城市化的中繼階段,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小城市人口流入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流入區域中心城市,最終基本達到發達國家70%以上城市化水平。只要實現現代化目標不變,這個人口遷移過程也是必然結果,時間大約還需要20年左右。

對於中國未來房價,任志強認為“大漲小跌”仍是主基調,這個規律不會因為其他因素所阻斷,如果20年後,縣城工資都能達到2萬一月,那麼房價到6萬一平也不是不可能。任志強為什麼如此堅定看多房價呢?從他公開場合表態來看,主要有6個核心觀點:

任志強:人口遷移還有20年 改善市場需求強勁 房價往哪裡跌?

1.房產具有半投資屬性。任志強認為,房價看似漲了,其實這是通貨膨脹所致,房子作為大資金和家庭財富蓄水池,可以讓錢有去處。如果你的資金沒有在房產上,那麼你的錢就不能跟隨通貨膨脹腳步,你的錢也就不值錢了。

2.越出政策的地方,房價越要漲。為什麼要出政策?那就說明這個地方需求很大,否則出政策限制幹嘛?限制得越厲害,後面反彈就越高。限制需求的做法,任志強一直持質疑態度,他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做法。

3.改善市場需求強勁。住房商品化以前,那個時代建造的房子9成以上是沒有獨立衛生間、沒有熱水;老齡化和年輕人獨居需求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增長;農村住房需求也很強大,大部分人是不滿足現在的居住條件。但是,現在房子建造速度根本就跟不上,這是一個上升趨勢,房價往哪裡跌?總不能逆趨勢而行吧?

任志強:人口遷移還有20年 改善市場需求強勁 房價往哪裡跌?

4.房產稅不能改變房價運行規律,房產稅代替不了土地財政。現在我們關於房產稅費中已經包含房產稅了,稅負已經不低。如果在現有條件下開徵房產稅,是極不合理的。2017年全國土地收入5.2萬億,2018年上半年已經達到2.7萬億,全年可能超過6萬億。即使按照1%的稅率徵收房產稅,除去首套房不徵外,那麼全年也就1萬億房產稅收入。要知道,如果徵收房產稅,那麼含在目前房產中的各種稅費,如交易、土地出讓金、稅收都得取消或者削減,這麼算下來,一年幾千億的房產稅怎麼能夠替代土地收入呢?所以,土地還是地方未來重要的收入。

5.現在房價是漲了還是跌了?任志強認為,從統計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來看,看似跌了,實際上是把價格限制了,實際上是上漲的。這兩個月房價又上行了,總不能老統計低價房,這說明一些城市價格已經壓制不住了,你可以去看看很多城市還是難買到新房。有人說,個別地方已經跌了,當然,短期局部泡沫不是任志強關注的,他只管大趨勢。

任志強:人口遷移還有20年 改善市場需求強勁 房價往哪裡跌?

6.有些地方可買,有些地方回報不會太高。任志強認為,政府已經告訴你到哪裡去買房。目前很多城市出臺了吸引人才的政策,給予了各種優惠政策或者補貼,比如武漢、西安、天津、鄭州、青島、成都等城市,這些政策出來後,會加速人才往這些城市流入。人才來了,不僅是來工作的,他們總得有房子住吧。一個城市引入幾十萬人,與之相對應的就有多少住房需求。我們一年才建設多少套房子?一個二線型城市一年新竣工的房子也就10萬套左右,房子還是遠遠不夠,需求多的東西價格自然就高。

任志強認為,未來城市分化也會加劇,東北、西部地區房地產投資增速只有3%不到,遠低於全國水平8%,這也說明,未來這些地方房地產增長還是會有,但是潛力明顯不足。隨著人口流入重點區域中心城市,房價保值增值功能也會出現分化。

最後,在本輪樓市調控末期,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城市項目出現打折促銷狀況,但很多也是噱頭,但不排除階段調整可能,這就是任志強所提到的房價“大漲小跌”運行規律。長期來看,這麼多新增需求和改善需求,要想讓房價大跌或者不漲都不太容易,房產未來仍舊是家庭財富的主要配置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