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旅遊美食街盤點——「品嘗寶島風味」廈門中山路步行街


中山路步行街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人流旺,商品多,名氣大,不論往昔還是如今,人們一提及廈門,就言必中山路,好似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銀座、香港的中環。到廈門,中山路是不能不去的,因為它代表了廈門的繁華,富有和時代韻律。到這裡可享受豐富的物質世界,領略現代風采。

中山路是廈門現已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等眾多人文古蹟。南洋騎樓建築、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臺特色小吃和迴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

漫步在中山路,人們不僅能感受到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脈博,而且還能品嚐到社會主義文明新風的芳香。創“三優街”、“百城萬店無假貨”的活動使中山路創造出了良好的商貿環境,越來越多的商賈雲集此地,中山路成為我市乃至閩南地區的貿易中心。


“閩臺特色食品街”匯聚了福建、臺灣地區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老字號”的各類特色食品。龍巖花生、閩中莆寶、海澄雙潤膏、臺灣蘭香子、明溪榮興肉脯幹及汀州客家土特產等,都是令人耳熟能詳的知名食品。

水仙路的飲食店別具特色。有南洋風情、佳裕堂、永和豆漿大王,他們的美食分別代表了東南亞、閩南和臺灣三地的不同飲食風格。

廈門城牆,新街禮拜堂,江夏堂……中山路片區保留了眾多的文物古蹟,孕育了眾多的廈門文化名人,堪稱廈門的文脈。這裡還有著名民族英雄陳化成、著名書法家歐陽楨、詩人虞愚、著名書法金石家呂世宜等名人的故居;著名的民盟早期領導人李公樸和作家郁達夫下榻過的天仙旅社;中國科學院前院長盧嘉錫的童年,也是在這裡度過的。

從輪渡口往東,中山路的左邊是全國有名的華聯商廈,右邊則是廈門華僑銀行。廈門華僑銀行萌芽於1877年在廈門批立的批館,批在閩南語中是信的意思,僑批即海外華僑的家書,但它實際上是匯款憑證。"南洋錢,唐山福",浪跡海外的閩僑具贍家傳統,華僑銀行就是專為他們辦理家屬匯款業務的銀行機構。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該銀行現仍保持其原有風貌。

向前直走,左邊有一條分叉叫昇平路,古名番仔街,附近原為洋行集中地,閩南人稱洋人為番仔,此街因此得名。五口通商後外國商人陸續來廈經商,開辦洋行。據光緒年間的歷史資料記載,由名的洋行有匯豐、怡和等。斗轉星移,現在的昇平路已變成一條民巷,但塵封的歷史都被鐫刻在一個石碑上。

繼續往前就能看到馳名中外的黃則和花生湯店,各色閩南小吃應有盡有,每天都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還能看到五家連一起的老字號茶店,福建茶葉以其濃郁的清香而馳名全國,後邊還有鼓浪嶼餡餅店,同樣是遊客不二選擇。


漫步在中山路,人們不僅能感受到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脈博,而且還能品嚐到社會主義文明新風的芳香。創“三優街”、“百城萬店無假貨”的活動使中山路創造出了良好的商貿環境,越來越多的商賈雲集此地,中山路成為廈門乃至閩南地區的貿易中心。 關注“黃小花盤點”,每天一篇盤點,擴充你的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