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夜讀」南方的秋冬,曬太陽喝下午茶才是正經事

點擊收聽

以前南方秋冬,曬太陽是每日必經程序。家居老大爺老太太們並沒有古銅膚色、補鈣和增進維生素D這些時髦需求,無非想取個暖。南方無暖氣,又溼潤,室內室外都冷氣沁膚,久而久之,全身發青的陰寒。所以見了好晴天好陽光,趨之若鶩。

最好的曬太陽環境諸如屋簷房頂,其實都被貓們佔據。人不及貓狗身輕如燕,所以只好門前或院落閒坐。曬太陽的好時光是午後,午飯吃罷,打著飽嗝

端著藤椅,搖到陽光底下。

曬太陽不同於乘涼,用竹凳者少。大多是好的藤椅,擱棉墊,四處收拾得暖融融軟綿綿,出來坐著。

趕上天冷時節,怕冷的老太太和小孩子穿著老先生的軍大衣,抱著熱水袋。有貪享受的老人家,一張大紅木椅子搬出來的也有,只是要人幫忙。眯著眼挑準陽光角度,擇定位置坐下來,襯墊等收拾好,一勞永逸地仰倒,手指叩叩椅背,滿意到黯然銷魂地籲一口氣。

日影遊移是件慢而悠長的事,於是曬太陽很可以開闢點其他勾當,比如下午茶時光。平民的曬太陽下午茶很簡易,一個大玻璃杯或大保溫杯,貯滿深色茶水,就算妥帖到位了。這樣的茶通常不太香,苦中帶甜,味沉,但很消食。

「小麦夜读」南方的秋冬,晒太阳喝下午茶才是正经事

武松說景陽岡下的酒“有氣力”,平民的下午茶通常也“有氣力”。清淡悠遠的好茶大多在碧紗窗下幽幽氤氳,很少會被帶到陽光底下來。小孩子不分茶好壞,抱著深不見底的保溫杯喝兩口茶,全身就都暖洋洋起來。

曬太陽時用來佐下午茶的吃食,幹練而簡單。

最常見的兩樣:曬的青豆和幹筍絲,帶殼的花生米。青豆和幹筍絲宜茶勝於粥和飯,因為其口感脆韌而味不夠重,而且很容易吃順了口。有的孩子吃多了青豆喝多了茶,到晚飯時肚子飽脹毫無食慾。帶殼花生比青豆好一些,多個剝的過程,邊剝花生邊聊天比嗑瓜子少些上火的疏虞,能遇到剝來順手入口又脆的花生和暖茶,就能成就一個非常愉快的下午了。

冬天冷,因此除了賣早餐的小販,大家都愛偷懶。賣吃食的看準午後大家曬慣太陽喝下午茶的時節,慢悠悠騎著小三輪過來蹭生意。賣酒釀的喊“酒釀要伐”;賣麻花的和油饊子的常是一家,車上放著匾,略蓋著白布;賣白切羊肉的就顯得腰桿硬一些,儼然有別於其他賣小吃的。

買了白切羊肉喝茶的少,大多數是主婦們順手買了,等著回去做晚飯。饞的小孩兒會把買來的甜酒釀吃喝掉小半碗,就勢醉迷迷兩眼似開似閉,被女人們裹上大衣安放在椅子上睡著了。

仔細想來,小時候許多的花生、饊子、蘿蔔絲餅之類小零食,都是秋冬午後陽光下消磨掉的。秋冬早晚冷,沒興趣吃生冷零食,長輩又老唸叨油膩的多吃不好,要用茶水刮油,所以下午茶時節最適合了。

「小麦夜读」南方的秋冬,晒太阳喝下午茶才是正经事

配午茶的東西大多沒什麼奇妙玄味,用當地話說,叫“吃個熱鬧”。花生和青豆是脆的,耐嚼;饊子長條,吃起來噼裡啪啦地響。

到三四點,陽光略弱一些時,茶水喝得肚子空,就有權去買個油煎餅吃。我們那兒的油煎餅是面和好,過油炸得凹凸鮮明,卷個雞蛋就一下子奢華尊貴了。吃餅時總是要被勸茶,因為“太油了,快喝點茶消消”。

小孩子們饞嘴重吃,上些年紀的老人家,曬起太陽就從容得多。話說得慢,茶喝得慢。有下棋或打牌的,少。半閉著眼睛,偶爾遞幾句話聊天,在陽光下伸伸脖子舒舒背的多,大多半睡半醒狀,每當醒來,就喝一口像陽光一樣長而又暖的茶。

到黃昏時節陽光弱了,主婦們回家做飯,一會兒熱火朝天的魚肉香味出來,老人家們慢吞吞收了椅子,暮光四合裡回家。但我經常等不到那時候,那時我小,性子急,總是在下午茶開始時就一氣吃光了花生,跑去吃了油煎餅,用裹煎餅的油紙反過來擦了擦嘴,回來喝一氣茶,然後就覺得困到心頭,便在陽光下睡著了。

周圍明明亮亮、暖暖軟軟,依稀有許多貓在屋簷上跟我一樣,懶洋洋地睡覺。

如果你喜歡小麥,請點個贊哦,你的喜歡是我的動力。

原題《南方的曬太陽時節和下午茶》 摘自《無非求碗熱湯》

張佳瑋,男,1983年7月生於無錫,2002年在無錫一中就讀期間參加第四屆新概念作文比賽獲得二等獎。2002年秋入上海東華大學讀電子商務專業。2002年底開始以信陵公子為網名寫作。2003年暑假中完成第一個長篇歷史小說《傾城》,於2004年3月由長江文藝社出版。2004年4月被南方都市報列為“八零後實力派五虎將”之一。目前旅居法國,知乎第一大V,人稱張公子。博古通今,文筆優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