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2018年1月1日起,已實行近40年的《排汙收費徵收管理制度》,將由《環保稅法》取而代之,接下來需要繳納環保稅。

繼“最嚴”環保督查之後,環保稅實施進入倒計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2018年正式開始徵收環保稅

2018年起,汙染費將被環保稅所代替。數據顯示,2003年-2015年,全國累計徵收排汙費2115.99億元。環保稅開徵後,預計每年環保稅徵收規模可達500億元。

關於納稅主體,環境保護稅法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納稅人。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應稅汙染物: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為應稅汙染物。

在稅收徵管方面,環境保護費改稅後,徵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環保部門配合,確定了“企業申報、稅務徵收、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的稅收徵管模式。同時,環境保護稅收入全部作為地方稅收入,納入一般公共預算。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稅額標準將以現行排汙費收費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

按規定:大氣汙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汙染當量1.2元-12元;水汙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汙染當量1.4元-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1000元;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11200元。

如以年產值5000萬元為基準的中型類製造企業為例:每年度需繳納大氣汙染物稅額累計約6-12萬元;需繳納水汙染物稅額累計約8-15萬元;需繳納鋸末、粉塵,化工垃圾等固體廢物稅額,累計約15-30萬元,需繳納噪聲稅額累計約為每月5000-2萬元。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如此,這家中型類製造企業須繳納的年度環保稅額在30-70萬元左右。

哪些企業需繳環保稅?

《環境保護稅法》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

上述對納稅人的規定,在納稅義務上對兩種情況做了排除:

1. 不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不繳納環境保護稅;

2. 居民個人不屬於納稅人,不用繳納環境保護稅。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製造業和經營工程建築的企業需要繳環保稅,至於商貿商、服務業、互聯網企業等,一般都不會產生汙染物。“費改稅”的目的在於鼓勵汙染企業少排汙染物,多排多付稅,少排少付稅。這勢必帶起新一輪的治汙或淘汰浪潮,尤其在收費標準較高的地區。

環保稅和排汙費相比,強制性更強,企業排汙費不強制性足額交,但環保稅若不足額繳納,則屬於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

2018年企業將面臨哪些稅種

營改增之後,與企業有關的稅就已達到5類17種,如今新增了環保稅,與企業有關的稅種達18種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當然了,並不是說每個企業都需要繳納18個稅種的稅,而是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企業性質、不同階段、不同地區來繳納這18個稅種的其中一部分。

“費改稅”之後,導致成本費用增加,一些企業可能感到不適應,但納稅的好處就是減少灰色地帶,待企業熟悉了環保稅規則後,其成本費用定會得到控制。

2018年1月1日環保稅開始徵收!第18種稅誕生,中小企業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