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叫「柄形器」!之三(最終篇)(我的探源系列)

此篇文章探源“玉柄形器”原來的名稱和用途!內容專業性較強,篇幅較長,故全文分三篇發表,沒有耐心的看官請移步,節省您的流量!

要想知道結論,請靜下心來認真讀完,您一定會有所收穫!

本篇是第三篇。

預告:關於玉柄形器的延伸番外篇:“瓚”的爭議後續會發表,敬請關注!

接上篇,由“瓚”字分析到出土器物的印證,引出了“祼”這個核心字眼上!下面繼續…………

“祼”的含義!

“這個字拼音讀“guan”,音同灌!(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樣,第一次看成裸體的裸字………[捂臉])

《說文 ·示部 》: “祼 , 灌祭也。”段玉裁注云 : “《周禮 》字或作果 , 或作淉。”

說通俗點:

祼,是流行於夏商周三代的一種祭祀禮儀,也稱“祼禮”!

根據出土資料和相關文獻的分析(主要是周代),由於應用場合不同,祼禮又分為:

  • 祼祭
  • 祼饗

下面我們簡單的把這二種祼禮解釋一下,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後面的內容。可能有些枯燥,那就倒杯茶慢慢品。

祼祭:

周人尚禮,祭祀祖先與天地更是當時的重大社會活動,宗廟是祭祀的主要場地,祭祀開始時有個引神、降神的環節,而祼祭正是起到這個“降神”的先導作用,也就是引導神靈和祖先來到祭祀的場所接受祭獻(這和現在農村裡祭祀請神的環節是多麼相似啊!)。而具體的操作是:

“酌鬱鬯以灌之”

看著有些難懂,是吧?別急,聽我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黑黍釀成的香酒,灌注於之上”!

鬱鬯:用黑黍釀成的香酒。

還有若干文獻中有“祼祭”的記載,比如:

《周禮 ·春官 ·大宗伯 》記曰 : “以肆、獻、祼享先王。”鄭玄注 : “祼之言灌 , 灌以鬱鬯 , 謂始獻屍求神時也。”賈公彥疏 : “凡宗廟之祭 , 迎屍入戶 ,坐於主北。先灌 , 謂王以圭瓚酌鬱鬯以獻屍 , 屍得之 , 瀝地祭訖 , 啐之 , 奠之 , 不飲。屍為神象灌地 , 所以求神 , 故云始獻屍求神時也。”

類似的記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相信你也看著頭大。總之你明白這個在祭祀中是很重要的環節就是了。

祼饗:

  周代諸候、貴族之間在一些事件和場合中互相燕享賓客是常有的事,比如大祭之後、戰仗歸來、賞賜宴請等等,而祼饗即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儀。

祼饗之祼,也是用香酒灌地,為的是讓客人能嗅到酒的香氣,以表達主人的致敬,這是一種禮遇,也就是 《禮記 ·郊特牲 》所說的:“至敬不饗味 , 而貴氣臭也。諸侯為賓 , 灌用鬱鬯 , 灌用臭也。”(這裡的臭是嗅的意思,不要理解錯了)

字型結構:

祼禮的形式和含意在文字上也有體現,在甲骨文與金文中,”瓚“字與”祼“字總是密不可分、相伴出現,方稚松先生對”瓚“字在一側加“口”字旁者解釋為“祼”,還有一部份從“示”或 從“手”,如下圖:

從口部的“祼”,會意,有口食“瓚”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從口部的“祼”,多見於祼祭時用!

我不叫“柄形器”!之三(最終篇)(我的探源系列)

“祼”字從口的甲骨文與金文寫法 ▲

從示部、從手部的“祼”,會意,有手執器灌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從“示”部、“手”部的“祼”,多用於祼饗時!

我不叫“柄形器”!之三(最終篇)(我的探源系列)

“祼”字從示的甲骨文與金文寫法 ▲

小結:

以上祼祭和祼饗都是先以美酒灌之以敬,再獻之。只不過前者是獻神,後者獻賓。插句題外話,這種操作是不是有些熟悉?後世到現在祭祖不也是先倒上杯酒後,向地上一灑(獻),以敬祖先。這都是傳承下來的,只不過現在的形式簡化了而已。

上面的二種祼禮都牽扯一些細節,如用什麼盛香酒?灌的時候用到哪些器物?這就引出了下面的內容:祼器!

祼器

即祼禮上所用的器物!

據《周禮》的《鬱人》、《司尊彝》等篇章的記載,祼器主要有彝、舟和瓚:“鬱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鬰鬯,以實彝而陳之。凡祼玉,濯之,陳之,以贊祼事。”

東漢的鄭玄註解:“祼器,謂彝及舟與瓚。”,“祼玉,謂圭瓚、璋瓚。”

上面提到的彝和舟,其實就是盛酒的器具,李學勤先生對湖北曾候乙出土的尊盤專門做過研究討論,其中的尊即是這裡的彝,尊下的承盤即是舟。其實也不止尊這一類器具,根據相關文獻推測,爵、角、斚一類的酒器都有可能在這裡當盛酒器。

好了,第一個用什麼盛酒的細節問題基本得到了解答。

那麼重點來了,這裡提到了“祼玉”,即是瓚!!!

瓚,就是祼禮中用到的玉器!而“以贊祼事”,也正是稱為“瓚”的原因。(我對這裡“贊”的理解是有“助”的含意,輔助完成祼禮。)

轉了一大圈,終於繞回來了,把“祼”和“瓚”字關聯到一起了!這二個字還真是密不可分的!

對於祼玉,古文字資料中都有相應的記載,我們來了解一下。

殷墟花園莊東地出土的甲骨上有一段卜辭:

癸卯卜:翌祼於昃。用

乙巳卜:叀(惠)璧。用。

乙巳卜:叀(惠)良(琅)。

乙巳卜:又圭,叀(惠)之畀丁,珥五。用。

這段卜辭裡明確的指出了舉行祼禮時用到了“璧”、“珥”、“圭”等幾種玉器。(“惠之畀丁”的意思是指將祼禮中用作祭品的圭、璧、珥等玉器獻給“丁”。“畀”是給予、獻給的意思。)

西周鮮簋上的銘文中記載:

唯王三十又四祀,唯五月既望戊午,王在棻京,禘於昭王。鮮蔑歷,祼,王贛祼玉三品、貝二十朋。王休,用作,子孫永寶(西周穆王時期)

上面清楚的記載周王將祼禮中所用到的祼玉賞賜給鮮,說明祼玉也可作為贈品,而其祼玉的種類也可能是璧、珥、圭之類的。

從以上文獻來看,“瓚”似乎更像是祼玉的泛稱用詞,並不侷限於具體的某一種玉器。既用於祭祀,也可用於賞賜。

這點很重要,出乎於我們最初的想法。

小臣玉柄形器上的銘文記載著是被賞賜的,在“瓚”用途之內;從“瓚”的字形結構上來看,出土的玉柄形器也符合“瓚”字的結構。且與“祼”的字形結構與用途都相符。又因小臣玉柄形器自命為“瓚”,所以,這裡將玉柄形器稱為“瓚”是可以的,但反過來說,“瓚”就不一定代表玉柄形器了。

至於為什麼用玉當祭祀祼禮的器物,可能跟自古先民有“以玉為神食”的觀念有關:古人認為玉是天地間的精靈,把玉當作獻祭神靈的食品。後世還有食玉以求成仙的觀念,也是繼承的一種體現。

總結:

玉瓚是祼玉之一,將鬯酒灌注於玉瓚美食,獻祭給祖先神靈享用,這應該就是祼祭中請神的核心思想體現,也是“祼”的本義。用作祼饗賓客的祼,應該是另一種延伸,表達對賓客的敬意。

現在,可以想象下“祼”的過程了,我畫了一幅推想圖,大概可以描述了吧:

我不叫“柄形器”!之三(最終篇)(我的探源系列)

隨想:

雖然流行於夏商周的祼禮逐步不見,如今祭祀也不用玉了。但是祼禮的核心傳統思想還是有所繼承和保留,像前面所說的降神、引神這些細節,在當下的一些地方的傳統活動中還是清晰可見。如在西北渭河兩岸的武山、天水地區,每逢重要的傳統節日舉行的請神、祭神等一系列活動,基本上還是保留著商周面貌。

四大文明中,只有中華民族源源流長,傳承不斷,而這些正是最有力的體現。恰逢今日十月一日國慶,此篇寫於今日,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中華民族走向輝煌!


預告:關於玉柄形器的延伸番外篇:“瓚”的爭議後續會發表,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