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就是財富,財富就是痛苦?

對於痛苦的詮釋,《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第一段便是:人生苦難重重。

王小波說:人是一種自己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化,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這種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過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很不幸的是它還有壞作用:有些人就據此認為,人必須吃一些無益的苦、虛擲一些年華,用這種方法來達到崇高。

痛苦就是財富,財富就是痛苦?

天將大任於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好像蠻有道理。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明白,所謂苦難,只是不得已而承受,有的只會讓人承擔太多不該去承受的東西。不值得去歌頌,更不值得去追尋,磨鍊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避開。

對那些心志堅定的人,苦難像鞭子,在不得已中,一次次告訴自己死扛,慢慢走下去。老來時,回憶昔日,百感交集。和子孫們講起年輕時走過的路,受過的苦,也許可以看到他們眼中的堅毅,臉上的平靜,但他們內心何嘗不是一種悽苦與無奈。

痛苦就是財富,財富就是痛苦?

也許沒有這些苦難,可以走的更快更遠,生活過的更輕鬆快樂,回憶更多的往往也是開心和笑容。

能扛過的痛苦,那是苦澀的回憶。然而,大多數人只會被壓的自卑而脆弱,一輩子的心理陰影,抬不起頭,直不起腰,甚至精神崩潰。

沒有痛苦,可以享受快樂的童年,兒時可以有心思去憧憬美好未來,長大時亦有更多精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老來時享受兒孫滿堂的歡愉。

人生順風順水,天真無憂,何嘗不是一種美好?世俗上的成熟,往往代價也是蠻大的。

明成祖朱棣為躲過削藩,裝瘋賣傻學狗吃屎,只是暫緩被殺頭的時機。之後還是屢屢靖難、力守北平、侵襲大寧、圍攻山東、直逼南京,一路金戈鐵馬,縱橫捭闔,清君側成功的背後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血染黃沙。

痛苦就是財富,財富就是痛苦?

類似的,還有朱元璋殺伐決斷,韓信胯下之辱,劉伯溫一生奉獻,姬昌七年囹圄,孫臏忍辱負重,張騫俘於匈奴等等,這麼多偉大的歷史人物,都是社會認識偏差所賦予的額外的價值意義。

我們經常無端痛苦,無非是滿足不了的慾望和慾望被滿足之後的空虛。交替出現,支撐起了風雨的人生。

外在壞境是內心痛苦的根源,想要的太多,卻不知道怎麼要。知道了怎麼要,卻堅持不下去,堅持下去了,卻發現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人生如此,往復循環。

痛苦是財富嗎?這話是扯談。 福利區 諭遠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