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帳終歸人類償還!海洋巨霸瀕臨崩潰,化學餘毒已滲透每個縫隙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近日,根據丹麥科學家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由於人類對化學工業品的濫用,如今世界上已有超過一半的虎鯨受到死亡威脅。在日本、巴西、英國或東北太平洋周圍汙染最嚴重的海域,虎鯨種群正在“趨於徹底崩潰”。這一筆賬,終歸還是需要我們來償還…

這筆賬終歸人類償還!海洋巨霸瀕臨崩潰,化學餘毒已滲透每個縫隙

多氯聯苯(PCBs)是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大規模生產。由於其穩定並且不能導電,主要在電力工業用作熱載體、絕緣油和潤滑油等,也作為密封劑和建築添加劑被全世界廣泛使用。同時PCBs的高毒性和致癌性帶來諸多環境問題,20世紀70年代/ 80年代被廣泛淘汰。

虎鯨則主要以鯊魚、大型鯨類(甚至藍鯨)為食,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再無天敵。而這些化學物質積聚在虎鯨脂肪中,從母體傳給小鯨,從此延綿無盡,禍患無窮。為此,研究人員花費了25年的時間研究了PCBs和其他化學汙染物最終如何在北極地區富集。

這筆賬終歸人類償還!海洋巨霸瀕臨崩潰,化學餘毒已滲透每個縫隙

多氯聯苯是半揮發性的,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蒸發到大氣中,但是當遇到較冷的溫度或降雨或附著在小顆粒上時,它們又會沉積到地球表面。幾十年來,這種持續的揮發和沉積(循環)使得PCBs已經遍佈整個地球的每一個縫隙。儘管在靠近“主要汙染源”(如城市)的土壤中濃度可能會高出幾個數量級,但是在鄰近的土壤甚至在海洋深處、北極積雪中多氯聯苯均被發現。

這筆賬終歸人類償還!海洋巨霸瀕臨崩潰,化學餘毒已滲透每個縫隙

更為嚴峻的是,多氯聯苯傾向於沿著食物網上行。隨著微型生物(以及不需要的化學物質)被小動物吃掉,小動物又被更大的動物吃掉,最終多氯聯苯會逐漸向食物鏈高層聚集,這種“生物放大作用”過程在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最為明顯,脂肪組織(如鯨脂)內含有的物質是食物網頂部動物的重要特徵,如多氯聯苯會大量聚集在虎鯨脂肪中。

這筆賬終歸人類償還!海洋巨霸瀕臨崩潰,化學餘毒已滲透每個縫隙

20世紀80年代初被逐步淘汰的化學品為什麼會繼續引發問題呢?過去20年來基於對海生動物、甚至人類母乳及空氣中多氯聯苯的測量表明PCBs的背景濃度確實下降了,但不同地區和不同物種之間的趨勢和程度各不相同,而且氣候變化正在擾亂這些化學工業品的循環速度和方向,減緩其環境衰退的速度。

此外,北半球海洋,特別是歐洲和北美洲曾經生產和使用了大多數多氯聯苯,當地複雜的食物網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像鯊魚、大型魚類或虎鯨等掠食者正在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並捕獲新的獵物,這反過來會使他們暴露於更多的多氯聯苯和其他汙染物的風險之下。加之人類大肆捕殺,如今虎鯨已在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當然,其中一部分化學汙染物也進入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體內,尤其是日本等國大肆捕食鯨類的行為更加重了這一趨勢。

這筆賬終歸人類償還!海洋巨霸瀕臨崩潰,化學餘毒已滲透每個縫隙

多氯聯苯的遺留問題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困擾著我們。科學家估計,多氯聯苯的最終沉積位置可能是整個北半球甚至海洋沉積物中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然而,在此之前多氯聯苯將繼續在自然環境中循環,禍害所有生物。

所以,確保含有多氯聯苯的廢舊工業材料能有效安全銷燬,持續對空氣、水、土壤和動物進行PCB監測是非常必要的。最後,希望我們能夠重新迴歸到清潔、綠色化學的道路上來。

參考文獻:Predicting global killer whale population collapse from PCB pollution,Science,2018,Vol. 361, Issue 6409, pp. 1373-1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