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鬍子回來了!德國放寬電子遊戲納粹禁令

希特勒的鬍子回來了!德國放寬電子遊戲納粹禁令

德國的影像審查制度的嚴格在世界中可謂是赫赫有名的,在小心處理納粹材料的德國,本來不容許納粹的標誌在電子遊戲出現,不過當局決定解禁。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報道,德國政府管理娛樂類軟件的部門娛樂軟件檢驗局放寬了相關規定,容許特定用途的納粹標誌,並以個案評估的方式決定被禁元素能不能出現在遊戲裡。

德國刑法第68款第(a)項明文禁止使用“違憲組織的符號”,特別是所有跟納粹有關的符碼、人物。,一經定罪會被罰款或監禁。從九十年代起,如果有電子遊戲展示納粹德國領袖希特勒的鬍鬚、納粹標誌或敬禮,都不能夠在德國出售。以此為依據,青少年保護機構“娛樂軟件檢驗局”(The German Entertainment Software Self-Regulation Body,簡稱USK)便禁止所有電子遊戲出現與納粹德國時期有關的人事物。

90年代,當Apogee Software發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遊戲《德軍總部3D》在德國推出時,便在德國遊戲界引起一陣騷動,因為他們發現在德國版本的《德軍總部3D》裡,不僅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名字被換掉、標誌性鬍子被移除,就連遊戲中所有的“卐”字號也被改為其他圖案。

希特勒的鬍子回來了!德國放寬電子遊戲納粹禁令

而且這個影響範圍可能比大家想象得還要廣。代表德國遊戲產業的組織“遊戲”的常務董事福爾克(Felix Falk)便說:“舉凡辛得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安妮的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這些出現在納粹時期的符號、內容都不能出現在遊戲裡,但是這些卻可以在電影、書裡面出現。”福爾克提到的,也是德國遊戲界一直以來不斷抗議的核心問題。其實德國法規允許企業“基於藝術、科學、研究、教學”目的使用納粹相關符碼,而不論是電影、書籍都被納入這個範疇,遊戲卻永遠處在尷尬的灰色地帶。

這種箇中滋味大概就屬《德軍總部系列》(Wolfenstein)最清楚,除了前面提到的《德軍總部3D》,2017年6月,在Bethesda發行《德軍總部II:新巨像》的新遊戲預告裡,也可以看到各種“不是納粹的納粹符號”。當然,不論是德國社會或國際社會,這種情況總不免成為大家揶揄的話題。在遊戲《南方四賤客:真實之杖》於德國推出時,發行商便用一個粗糙的黑色方框把納粹殭屍的“卐”字遮住,算是在遵守法規的同時,也小小地幽了德國當局一默。

希特勒的鬍子回來了!德國放寬電子遊戲納粹禁令

希特勒的鬍子回來了!德國放寬電子遊戲納粹禁令

右圖為德國版《德軍總部》

而在這陣子,娛樂軟件檢驗局決定他們要將相關法規鬆綁了。進一步來說,娛樂軟件檢驗局將不再採取“全面禁”的做法,並以個案評估的方式決定納粹符碼能不能出現在遊戲裡。這樣的決定出現在娛樂軟件檢驗局第一次被賦予進行年齡分級制度的權限,娛樂軟件檢驗局的常務董事賽克(Elisabeth Secker)強調,娛樂軟件檢驗局將會負責任地執行遊戲分級,接著說道:“談到藝術表述自由,電影早已是其中之一,把計算機和電動遊戲納入其中也是正確的舉動。”

其實除了禁止特定符碼,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德國版本的遊戲看起來也比較不暴力,像是是血的顏色被調暗、屍體被消失、甚至有遊戲裡的人類直接被轉成機器人,畢竟“殺人機器”看起來,似乎會比較不暴力、更符合規範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