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丨在吉林農村,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歷史(中)!

詩人老樹詠歎:“我的故鄉,冬天裡的村莊,北風掠過的村莊,深雪中的村莊,你還好嗎?”許多時候,我們鄉愁的繫戀之地,就是誕育我們生命的村莊。


走進那些山野裡的村莊,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歷史,歷史裡埋藏著無數精彩故事……

探寻丨在吉林农村,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中)!

舊時吉林鄉村村頭常見的土地廟 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

人們相信,長養生命的村莊,也是安放靈魂的地方。因此,離開故鄉的村莊,無盡的鄉愁也隨身而行。人們也相信,村莊有血脈,有靈魂,也應該有一個樸素且吉祥的名字,才能護佑村人,給人帶來安康、祥和與富足……

村名曾因忌諱而改

巡閱山野大地,許多村莊的名字,一如黑土地一樣樸素無華:張家店、大石頭村、三家子屯、大榆樹屯……它們帶著村莊出生時的胎記,烙印著村莊的歷史記憶,在名字裡就可尋找到村莊的根脈。

幾百年的歲月裡,無論人世有多少變遷,可是這名字就刻寫在這一塊土地上,不僅是大地的印記,也是一個人生命的印記。而有些村莊的名字,如同一個人的生命履歷裡曾改名一樣,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不過,從前村莊的改名,大抵是因為避免忌諱,祈望村莊吉祥平安,而非現今的追逐風潮與時尚。

舒蘭

市新安鄉有一秀水屯,原名卻叫做臭水屯。只因村外有一條小河,不知怎麼回事,河水夏天氾濫時,隱隱地有一股腐臭味,臨著這臭水河,小村也就給叫成“臭水屯”。

本是川原秀美地方,卻叫這麼一個名字,村人都覺不雅,也不吉,走到哪裡,說出來,好覺面上不爽,於是自行決議改作“秀水村”。奇的是,改了村名之後,居然天遂人意,小河竟再無臭味了。

磐石市吉昌鎮地方有個古村,同治年間,即有嶽姓人家來此墾荒,一年年不斷繁衍形成村落。村邊一山,不知何故,生有一種俗稱“瞎爬子”的昆蟲,入山時,不知不覺就爬滿全身,抖落了,過一時又會爬來,這山便得名“瞎爬子山”。因為村在瞎爬子山下,小村也就被人稱之“瞎爬子村”。

久之,村人大覺不雅,且隱含村莊為蟲所欺之意,不利村人事業發達,是大不吉也。遂在1950年代初地名普查時,一村人同聲呼籲,將村名改作“吉昌西屯”。

磐石市細林鄉輝發河畔,有一山。河水喧譁,河畔乃古來征戰之地。這山卻奇特,山在河邊,是一大石砬子,上面有洞,看似一個大窟窿,於是得名“窟窿山”。

咸豐年間,有闖關東來此的孫家、劉家、楊家散居山下,以後漸漸聚落成屯。由於靠著這窟窿山,屯子也就給人稱為“窟窿屯”。

以後,時日漸長,村人都覺這村名大為不妥。“窟窿”者,俗語裡隱指債務,誰家欠了債,拉了“饑荒”,俗謂“有窟窿”;又有哪戶人家,底子薄,人口多,多少年都在一個窮窩裡轉,人們就說:“那就是一個大窮窟窿。”

村子取這樣個名字,怎能發達富裕?又怎能出得文武人才?於是群策群議,取諧音,也取山之形勢,將窟窿山改作“虎龍山”,村名也隨之改稱“虎龍屯”——山為虎,河為龍,寓意小村有虎躍龍騰之生氣。

永吉縣大綏河鎮,原為成於明代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的一處古村。平原莽莽,一望無際。村外大河,俗呼“大水河”,源出磨盤山。稱之“大水河”,是因一至汛期,河水即洶湧出槽(河道),漫灌農田村莊,每隔幾年,便要鬧一次水患,沖毀田廬,溺斃人畜。本是一處宜稼宜穡的美好田園,偏偏水災為禍難享安寧。

如此被大水多次禍害之後,人們頓悟此名不祥,大水、大水,這麼日日叫來,河神靈應,水豈不是日漸增大?村裡人幾番計議,約定取其諧音,改“大綏河”。“綏”者,安撫、綏靖,使之順遂人意、平和安泰之意也。

一條河流,從此有了新的名字;一個村莊也在由村而鎮的歷程中沿用這一名字。

(未完待續)

作者丨高振環 圖片由皮福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