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周敏:把创业梦融入祖国发展梦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周敏:把创业梦融入祖国发展梦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了“上海统一战线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得到了全市广大统战成员和统战干部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目前,文章征集阶段已经结束,即日起同舟君将选登部分来稿,与大家共同追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统一战线的发展变化,共同分享发生在统战成员身边的精彩故事。

引发“回家”的缘由,是20多年前我和我先生徐红岩在美国听的一场演讲——那场由国内有关部门在美国组织的报告会,为海外游子描绘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美好蓝图。那一天,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听到祖国母亲的深情召唤,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那时,我们俩以及几位留学人员已经在美国共同创办了吉尔公司。我们就想,用国内原料一定也可以生产多肽类产品,而且成本将大为降低,并可填补我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空白。在美国尽管生活条件好,但总有心理上的压抑感。我们始终觉得,只有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中,才会有所作为。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周敏:把创业梦融入祖国发展梦

1992年夏季作者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前留影

基于这样的考虑,1996年金秋,我们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创下的家业,回到了上海这座我生长的城市。经过一年多的考察、选址、筹建,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呱呱坠地,我们开始了“二次创业”。

作为一家留学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浦东新区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扶持,将其列为区里“种子”风险投资基金的资助单位。伴随着张江高科技园区各项设施的完善,公司由小到大,迅速发展。

初创时期的吉尔生化,仅有一间188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一间办公室,5名员工。我既是总经理,又身兼销售员、仓库管理员、出纳员、出口报关员等数职。在公司开发第一个产品期间,便遭遇了研发经费匮乏、技术难题等诸多困难。但是,我们并没有退却,历时一年多时间,终于研发出公司第一个多肽合成缩合剂-HBTU,产品纯度达到99.8%,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周敏:把创业梦融入祖国发展梦

作者(左)在实验室认真工作

当我们还沉浸在第一个产品问世的喜悦中时,新的考验却马上来临。由于产品属于新产品研发,按照海关方面的要求,我们必须提供产品的官方说明书,方能办理出关手续。为使历经千幸万苦研发出来的产品能顺利出关,我数次奔波于报关公司和海关窗口,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解释,最终感动了海关的工作人员,产品在海关仓库放置近一个月后得以报关出口。至此,凭借团队在海外积累的市场资源,我们的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为公司的发展积累了技术和资金上的“第一桶金”。

2004年,随着销售产值的不断提升,原有的研发基地已远远满足不了公司迅猛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比较了上海各大开发区现有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的基础上,毅然决定将公司前几年发展所获资金投入紫竹园区。我们以100%的自有资金在紫竹园区购买了吉尔在上海的第一块土地,并用了一年的时间建起了第一栋共计4800平方米的研发和销售大楼。2008年,公司在江苏盐城滨海开发区购得100亩工业用地,几年来陆续建成35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和GMP车间。2008年初,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抗体公司,成为中国少数几家具有实际生产抗体能力的公司。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产品上千种,在多肽领域达到国内之最,还建立了国内首个大规模高纯度的多肽制备纯化平台,多肽试剂单批次产量和高纯度研究级肽产量规模也达到世界第一,在国内外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制药企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亲历四十年 共绘同心圆」周敏:把创业梦融入祖国发展梦

作者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个人的。海归个人的创业梦,就是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海归是历史的受益者;在通往祖国富强的大道上,海归也将成为未来的逐梦人。

作者系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闵行分会会长,上海市侨商会常务理事,闵行区侨联副主席、区政协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