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

8月2日,由湖南省茶业协会组织的2018湖南茶叶“三十”活动采访团启程湘西。此行入湘西,是随着采访团一起,记者身份是最新鲜的,停留最多的还是湘西州两大茶叶主产县—古丈与保靖。我戏称:“我们这次是场‘古保之旅’啊,只是这场‘古保之旅’看来是没有古堡,只有茶叶咯!”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古丈县副县长周大钊(中)、茶叶局局长刘洁琼(右一)与采访团合影

湘西,不是第一次来,因家、因人、因茶、因文化、因风景,总是来过的。如果说“百来不厌”有夸张之意,但 “常来常新”肯定是真切的,每一次成行的身份、原因、目的、队伍、路线都不尽相同,一次是一次的模样,一次有一次的味道。

8月2日下午一点,我随采访团,从长沙往古丈。一路上的天气真实演绎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表观意境,大雨淋漓中阳光乍泄的美好,和风雨过后被吹出褶子的云翳,无一逃脱地装入我们的镜头。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采访团深夜集中采访古丈县茶叶企业家们

烟火古丈茶

一半风雨一半晴中奔赴武陵山区,倒添了几分浪漫。抵达古丈时已是晚上七点多。饭后至古丈县茶文化街。街口人多、热闹、喧嚣,两边有烧烤摊店主正渐次支起烤架和摊面,烟火气升腾。忽见街口一侧立有一巨石,上书“常德街”赫然大字,不禁恍惚置身之地。后了解才知此街为常德市与古丈县的对口援建项目,故以“常德街”标识,而当地惯以“茶叶街”唤之。

进入街内,随着脚步喧哗渐褪,街道宽阔整洁,两岸茶铺林立,灯火通明。据介绍整条街道共有46家茶叶店铺,各家样式风格各异,有古拙的,有现代的,有古拙加现代的,但其间总有或多或少一些喝茶的人。陪同人员告诉我们:“全国任何地方的古丈茶店都可以进去免费喝茶,而且是喝好茶,如果哪一家茶店进去喝茶要收你钱,那一定不是古丈的。”街中竖着一铜像,走近细看才知人物为杨占鳌,古丈籍湘军代表,随左宗棠南征北战而得赏识,封为甘肃提督,赐官正一品,并赏穿黄马褂,晚年卸任回乡后,广辟茶园,创“绿香园”茶叶字号。我们漫散地踱着步子,在几家茶店逗留、侃谈、蹭茶,做了一些正经或不正经的采访,出来时已至午夜,街口夜宵很火爆,古丈的热闹正沸着。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古丈县副县长周大钊接受记者团采访

茶与夜宵比邻而居,我是第一次见,却不得不说,这样的配合让生活更显滋味。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在街口饱餐宵夜后,入内再呷一杯淡茶,得三五刻清谈,至少我愿这样。腻与淡、闹与静是古丈的夜生活,也是生活的正反两面。

3日,在古丈县茶叶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竹溪湾茶主题公园。公园隐匿在古阳镇一座低海拔山间,最佳视点为海拔280米处的瞭望台,以白石主建,目光从看台上撒出去,周围略低的山体上皆是茶园,山脚围合处包裹着城市新建却人口稠密的西城区,一时激增旷然清新之感。

青竹茶山庄是当日午餐的地方,却总也离不开茶叶的元素。车子沿着一条道路盘旋而上,道路一侧即吃饭的餐厅,坐落在茶园中,是一间苗族风情的木质阁楼,四面通透而涌着绿意。菜食的湘西苗家味浓厚,而另一大亮点则是茶叶入食。不得不感慨古丈的茶叶触伸进生活的内里,充满浓浓的烟火味。

道路另一侧有一处观景台,视野开阔,满眼的茶青里漾着一泓酉水。酉水河对岸的屋宇鳞次栉比,即为芙蓉镇。生活似一处精巧的设计,上半年在芙蓉镇隔着酉水河瞭望对面古丈,不曾想对面即是今日的古丈青竹山,今日即在那日的对面青竹山上,再见王村。

一湾酉水,弯出一岸米豆腐,一岸古丈茶,这是值得一记的动人惊喜。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保靖县常务副县长符家盛(中)、省茶协秘书长王准(右三)与采访团合影

保靖茶叶梦

4日,至保靖。天气一改前几日的阴沉,大肆明媚又热情。我们一行前往保靖鼎盛黄金茶开发有限公司在迁陵镇大田村的茶园基地。车子沿着公路盘山行驱,至核心茶园区而停。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挤不下的绿意,茶园面积达2000多亩,完全实施有机培管,茶园里面布满黄板、杀虫等生物防治工具。保靖县副县长符家盛带着我们在茶园里穿梭,详尽介绍之余对于我们是有问必答,完全充当讲解员角色。

从茶园里出来,大家无一幸免地“湿”了身,见符家盛走向车内,我们也转身向采访车走去,正要打开车门,“诶诶……稍等一下,我车上放了一张保靖县地图,我给你们讲一下我们保靖县茶产业的发展布局。”他叫住我们,一脸汗涔涔地朝我们笑着小跑过来。符家盛把地图铺在发烫的车引擎盖上,配合手指在地图上给我们比划讲解,茶海、茶谷、茶山、茶园在这张地图上变得立体而清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上滑下来,在地图上砸出一斑印记,保靖的茶梦想似在这一斑斑汗渍里稳固、繁茂。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保靖县常务副县长符家盛(右一)在茶园向采访团介绍情况

茶园突然扬起一片聒噪,对面的树荫下坐着十来位皮肤黝黑的农妇,年纪看起来都在四十岁以上,每人手里端着自带的午饭,正在纳凉吃饭,地上放着竹制的背篓。鼎盛公司的文总介绍,这是公司请来人工除草的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我们攀谈起来,询问一年能在这里有多少收入时,她们有些羞怯,但真诚且直白地告诉我们,茶园人工除草80元一天,一年少的能有70~80个工(天),多的可达200多个工。

我们不怀好意地发问:“草太多了老板有没有让你们偷偷用除草剂呀?”“这个绝对没有的!”她们一致坚定,“我们那都是用镰刀用手来做的。”并从背篓里拿出镰刀来,生怕我们不相信。 “这个是多劳多得的,又就在家门口,平常可以照顾到家里的事,觉得开心哩!”其中一位较年轻的农妇笑呵呵地说,而这里年纪最大的除草阿婆已有75岁,正乐呵呵地吃着自带的简易午饭。“看看你们都吃的什么菜哈。”同行的一位老师伸长脖子凑上去,“哟!挺不错的,有鱼有肉还要酸豆角啊!”话音一落,荡起一园笑语,她们再次羞羞笑笑,闹闹哄哄开来,纯粹饱满的笑声落地清脆响亮,协奏出最本真却是最稀少的幸福。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采访团在黄金茶核心产区采访致富能手

幸福黄金村

黄金村作为黄金茶的核心原产地,是保靖必不可少的一站。保靖黄金村是典型的苗家寨子,毗邻吉首隘口村。两个村庄虽然在行政区划上被分隔,却是同根、同源、同脉的联姻通婚村。两村共一条河流,共一条公路,共一脉黄金源。

黄金村的寨子依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多为木质结构,还夹杂着少许的吊脚楼。村寨满山种的都是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的也是茶树,为黄金茶的保留着珍贵的种子资源库。全村现存2057株古茶树,其中1号古茶树树龄已达400年以上,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物。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黄金村昔日贫困户石元信(右三)通过茶叶致富住上三层小洋楼与采访团合影

小道最上是黄金顶,攀上黄金顶,得览黄金山。极目远眺,对面的两座茶山遍植着黄金茶,品种有二,深绿的黄金1号,黄绿的黄金2号,就像穿了件深绿与黄绿相间的衣衫,我们在古茶园里流连,茶叶不伸手都可触,茶香周身缭绕。下山时已是傍晚,途中采了颗芽头往嘴里送,茶芽苦涩而后甘,像极黄金村的村与民。

壤寨古茶坊家庭农场的创办人石英超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致富能手,是保靖黄金茶创业的第一批人。在黄金茶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十年以前,她凭着胆识和勤奋把家里水稻改种为茶叶,到处学技术、跑销路,勤学苦干硬是把只有八分茶园的手工小作坊,变成了如今规模化生产的农业合作社。更值得称道的是,她通过免费培训和技术指导将从自己外面学来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在她的号召、鼓励、帮助和带动下,不仅黄金村的乡亲们都发展起茶叶,就连娘家所在地区也种上黄金茶,现已成规模。 湘西|我的“古保之旅”没有古堡,只有茶叶▲在黄金村黄金茶母树前采访团合影

近18:30时,我们按原路驱车离开。车驶入隘口村内,转过身回望身后的黄金村,绿水青山渐远,我们似从稠得化不开的浓绿中流出,一肩绿意,满怀茶香,不舍难忘。继续沿村道驶离,又见来时在溪边垂钓的男人,不知收获如何,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吧?再至隘门关,出关,离开,把这一方幸福茶乡留在了脑后,刻在了心里。(文/图 覃丽 编辑 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