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溫潤有方。古老的玉器已經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七千多年的悠悠歲月。物產富饒的華夏大地更是誕生出了蜚聲海內外的“四大名玉”,與傳說中和氏璧淵源頗深的獨山玉便是這“四大名玉”之一。

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南陽有豫山,山山出碧玉。”獨山玉便是酈道元筆下的“碧玉”。獨山玉玉質堅韌微密,細膩柔潤,色澤斑駁陸離,溫潤有加,玉質可謂上乘。但玉不琢,不成器。把獨山玉真正發揚光大的是它的伯樂——鎮平玉雕工藝。

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追問她的歷史,遠至漢唐,近溯明清。據出土文物考證,鎮平玉雕工藝起源於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西漢時代,經歷宋、元兩代的積澱發展,到明、清時已成為當地的一大產業,且出口業務已經初具雛形。之後,鎮平玉雕產業同中華民族一同歷經戰火,停滯了發展。但在建國之後,拭去炮火的塵埃,鎮平玉雕重新變得光彩奪目,於200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南陽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張華麗名片。

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考究她的手法,南北兼容,風格不拘。鎮平玉雕博採南北之長,既有京津派的雄渾豪放,也兼蘇揚派的婉約細膩;同時,鎮平玉雕不但努力傳承傳統工藝,而且注重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雕刻手法,並嘗試將中華文化注入玉雕之中,逐步形成了南北相契,古今融徹,底蘊厚重的雕刻風格。在這種獨特的風格之下,締造出了“九龍華燻”、“鹿鶴同春”、“哪吒鬧海”等一批珍貴的代表作。其中,國家級珍品翠玉“九龍花燻”,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河南廳;“鹿鶴同春”,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親歷她的現在,譽滿華夏,名動海外。1995年,鎮平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2010年,鎮平玉雕榮膺"中國新銳城市名片"。如今,鎮平玉雕已經是擁有從業人員二十五萬餘人,年產值達百億元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先後有270多件工藝精品,獲得省優、部優和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等獎項。產品暢銷美、日、加拿大、臺灣、韓國、新加坡等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各地廣受好評。

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以玉為媒,開放發展;玉雕之鄉,續寫傳奇。鎮平以開放包容的胸襟建成中國內地最大的玉器加工銷售集散地,每年吸引百餘萬海內外客商和旅遊者來此交易和觀光。但這只是開始,依託中國人“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信仰,鎮平玉雕工藝的發展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勤勞智慧的鎮平人將會續寫鎮平玉雕工藝綿延千年的傳奇歷史。

這就是河南|遠至漢唐,近溯明清,南陽玉雕,源遠流長

本文系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絡後臺,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