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螺旋勁容易易練是因為他可以單純的只以肌肉旋轉肢體認真習練就能形成,當然高超的內功螺旋勁是另一說。螺旋勁和纏絲勁在某種程度上是相近的,螺旋勁的力量比較剛猛,有“驚彈崩炸走螺旋”說法。

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而纏絲勁就比較特殊了,發力猛時,則是螺旋勁,力化陽剛,威猛霸道;用力柔和則是“沾連粘隨不丟頂”。有人以為沾連粘隨就是無力,是“四兩撥千斤”,所以有的太極拳大師不練功夫,天天在那軟綿綿的練拳。卻不知別人一拳擊來,力道十足,你想沾住對手,不丟不頂,也得有驚人功夫才行啊。以前我說過,運用雲手對敵時,面對對手的進攻,要先用掤勁震散對方力道,這樣才可以順勢攻擊對方。而云手掤之後化捋、擠諸法,從手型的變化來看,就是以纏絲為用。掤亦是剛猛功夫,是“驚彈崩炸”的作為。

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但是纏絲勁是很難練成的,因為他必須要有深厚的內力方可。從功夫的層次來說,得先有循經的基礎,才能纏經。你的氣都形成不了太乙循經,怎麼纏經?太乙循經是指體內的內力充足了,能在體內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這樣才能使真氣周行而不殆。這需要體內的元氣量比較足才行的,而纏經就更誇張了,循經只是一條線行進,他得繞著身體轉圈,氣不夠,轉兩圈就沒了。比如說,別人一記五丁開山掌打出去,功夫高的氣能在手臂上轉了九圈,你功夫不夠,只能轉兩圈,這層次就差了很遠了。

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螺旋勁和纏絲勁的練法是有一定的不同的,螺旋勁多以剛猛的練法為主,見效比較快,技擊功夫也比較容易體現出來。但是因為他這種剛猛,所以練成之後,想進步,難度就比較大,是易學難精。而纏絲勁的要求就很高,要有很好的內功基礎才能練成。他在練習的時候多要求動作慢,給內力在那慢慢的旋轉。在這旋轉的過程中,內力不斷的滋潤筋骨皮肉,強化著身體。而功夫有成之後,一旦發力,因為他的內力更加強大,傷害力也會更大。

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為什麼說螺旋勁易學難精呢?我們知道普通的螺旋勁是用肌肉的力量打出來的,正常情況下,你能旋轉180度就已經很厲害了,在實戰中,有時經常只能微旋轉就擊出了。而有內功的螺旋勁就不同,他的腰腿,身軀,手是連成一體,內力在擊出之時,已經在體內旋轉了幾圈了,這樣螺旋的力量就很足。但是因為他這種勁比較猛,比較快,衝得比較快,你想讓他多轉幾圈就比較難了。而纏絲勁不同,他本來就是慢悠悠的練,隨著功夫的進展,這個纏繞的圈數就越多,所以當他打人時,這個內力在體內旋轉的圈數就很多了。

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記得前些年,有的大師自己編了一些所謂的纏絲勁訓練方法,在那旋轉胳膊、腿。給行家一看,就是個笑話,連循經內涵你都沒有,手腳一旋轉就能練纏經?如果這樣就能練出纏經來,這功夫也不值錢了。真正的纏經功夫是有一整套完整齊全的練習方法的,只有正宗的流派中才有傳承,並不是自己腦子一熱就可以發明創造出來。

螺旋勁易練,纏絲勁難成

螺旋勁與纏絲勁是中國功夫的高深表現,有志於學習的人,可以根據自已的愛好和機緣來選擇學習。螺旋勁相對比較容易練,也容易出技擊功夫,但是提高比較難。纏絲勁則是要有大毅力,大恆心才能練成的。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收藏,點贊,評論!

武當太乙鐵松派代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代19代傳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