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昨晚睡的好不好啊?”

E君聽到這個問題,就頭疼。

看似是帶著關切來,但問出口後就顯得沉重了。

在中國,數以億計夜裡睡不了的人,誰心裡沒揣著點事?

這次,就有一部深夜紀錄片,把鏡頭對準了“失眠”這個大話題——

《追眠記》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中國,困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情況,分為兩種,第一是睡不著,第二是不能睡

它跨越階級和年紀,主要存在於內心需求和實際能力的落差之間。落差一旦大了,就連世界冠軍都不能幸於免難。

本片開場的人物,就是曾獲得八次世界冠軍的古力九段圍棋手。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在一次全球矚目的世紀之戰中,他敗給了韓國的十番棋手李世石。

落敗現場,古力轉身就走。

此後,在鋪天蓋地的議論聲中,古力被稱為“跌下神壇”的舊棋王,而李世石一躍成了人類智力極限的代名詞。

這能甘心?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而在鄭州實驗中學的高三備考班裡,同樣也有兩個睡不著的人。

來,先看看這個學校的學生們作息的規律。

宿舍是晚上十點半熄燈,但多數人都會看兩小時書再睡。接著,早上7點到課室繼續學習。

可不是每個人身子上了床就能入睡,所以平均睡眠時間算下來,基本是6小時左右,而且還包括了下課時的“補覺”。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那前面提到的兩個學生是怎麼回事呢?

一個,是因為舍友打呼嚕,另一個,是因為成績差,得多學會兒。

兩人共同失眠的原因,就是因為對未來方向的迷茫和思考了。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在河南地區,211院校就一所。

考生們在為數不多的出省名額面前,爭的頭破血流。

熬的時間越長,對他們來說心裡的不安或許會少些。

無奈的是,對“以後的路該如何走”的問題的思考,將不會僅僅結束在高考前的夜晚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如果說,有的人失眠是關乎“該怎麼活下去”,那還有人,則是關於“能否活下去”。

下一個出來的姑娘,幾乎從出場哭到了結尾。

在鏡頭面前無法控制情緒,泣不成聲的忻雨,是“魚躍龍門”的典型例子。

通過高考,她從河南農村考到了上海重點大學。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但躍過了龍門的小魚,卻在見識到龍宮的龐大繁雜後,迷失了前路。

有同是出自寒門,但各方面能力遠遠高於自己的。

也有先天家庭條件就優異,自己還更加努力的。

那拼盡全力來到這裡的忻雨的生存空間又在哪?

因此換上中重度抑鬱的她,說過這樣一段話來形容用安眠藥強制解決的失眠問題——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因為太平常了,所以真實的毛骨悚然。

用在治療抑鬱症的費用,忻雨就欠下十萬,其中還包括同學從學費裡借給她的錢。

忻雨一年裡因為情緒突然崩潰換過三次兼職,每次都不超過2個月。

最艱難的一次,她甚至想乞求家鄉的父親替她借錢。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在她的老家,不瞭解抑鬱症的人,都把她當成神經病看待。

但對忻雨來說,儘管沒有能力換來自由,但尊嚴是最後的底線。

所以,每次回家面對他們的目光,忻雨都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就算是演戲也要演完。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片中最後一次有關忻雨的消息,是她丟了當月借來用於治療的3000元。

忻雨的睡意,就這樣成了一個未知數,不知何時會到來。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失眠的原因可能來自自己,當然也可能來自別人。

秦師傅和孫師傅是日均開16小時車的貨車司機,兩人常常搭夥上路運送貨物。

有時候碰上貴重或者危險的物品,一夜在擔憂之中合不上眼也是常態。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最誇張的時候,這對搭檔在三天裡開了2500公里,總共睡了10小時。

說是拿身體的損耗去換錢也不為過。

光是秦師傅認識的人裡,就有5個死於疲勞駕駛的事故。

兩人跑車的目標很一致:養家餬口,但箇中情形卻又不同。

相對於孫師傅家裡三口其樂融融的景象,秦師傅就沒那麼好受了。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他的向來成績優異的兒子,在中考失手了。

最後,不得不上了當地的私立高中。

三年下來,包括衣食住行和學費,得五萬多塊錢。

這筆開支,別說小縣城,就算放在大城市,也讓不少家庭吃不消。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兒子自己看著倒不在意,平時在家該打遊戲就打遊戲。

除了母親做飯難吃這點不滿外,他都希望父親能不在家中。

多沒心沒肺啊,父親睡不了的日子,兒子倒是不愁睡眠。

但鏡頭裡,還是一閃而過了兒子不甘的臉色。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誰知道,對這個年紀裡叛逆的他來說,是否只是假裝不知道?

E君願意相信,在兒子的深夜裡,也會有失眠的存在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出於“父母心”而失眠的,還有78歲的留守老人鄭秀花。

幾個在上海打拼的兒子對她都不錯,那老人還愁什麼?

她每天夜裡想的,都是遠在他鄉的兒子有沒有吃飽喝足,身體是否健健康康。

這種失眠,從孩子獨自前行開始,就只會加劇,不會降低。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想到自己隨時會永遠的離開孩子,老人就更慌了。

睡不得啊睡不得。

閉上了眼睛,再也睜不開了怎麼辦?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如果說第一集《不眠之夜》講完了焦慮之下“睡不著”的眾生百態,那第二集《追夢人》就是出於責任和野心而“不能睡”的個人選擇了。

因為責任放棄睡眠的,並不難聯想——肯定是醫生和警察等公職人員。

天天上班,常態。每隔四天,還有一次大夜班。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都說醫者見多了生死離別,已經趨於麻木。

但陳長城面對的,可都是活蹦亂跳的小朋友。

拍攝途中,他就因為一個男孩的搶救失敗,心情過於壓抑而婉拒了被拍。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也是兒童醫生的張磊,傾訴了一個苦水。

醫生們在半夜裡,最怕的就是尋呼機

尋呼機尖利細微的聲音一震,無論他們在哪,在做什麼,都要第一時間趕到搶救現場。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尋呼機沒響,擔心什麼時候會響,尋呼機響了,更擔心因為什麼而響。

對於精神和體力雙高壓的醫生一職來說,責任之大,任重而道遠。

看完了公職部分,幾場“重頭戲”要上了。

產後抑鬱這個詞,對剛剛有了新生兒的家庭來說並不陌生。

嬰幼兒的每一次半夜嘶嚎,婆家的指責和漠視,對現狀的不適應等等所有瑣碎,都足夠壓垮一個剛剛經歷完鬼門關的準新媽媽。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眼淚莫名其妙隨時會流下來,幾乎是新生兒媽媽韓佳每天經歷的。

有一次,面對嚎啕大哭的孩子,她失控的打在寶寶的背部和屁股上。

最後還是丈夫及時推開了她。

反正都睡不好,韓佳乾脆自動忽略了睡眠這件事。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每天晚上9、10點左右丈夫下班,回來幫忙帶孩子。而韓佳則抓緊機會看書,打算考到會計師證後就重返崗位,分擔生活壓力。

等到孩子睡了,丈夫會過來和韓佳一起看書,他也準備考造價師證書。

等到凌晨,夫妻上床準備睡覺的時候,孩子又開始哭了。

如此循環往復,丟掉睡眠就成了習慣。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製作組還特意放出了90後的媽媽韓佳在大學時期的照片。

那時,韓佳身上的朝氣和青澀還沒消磨在失眠的夜晚。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在韓佳之後,還有懷孕工作的女強人,互聯網工作者和電競主播等等為了需求去“主動選擇”失眠的人。

在世界統一都需要的睡眠時間裡,就是他們努力填補或者拉開和他人差距的時間。

在紀錄片的最後,攝製組給上了一組名為“零點中國睡眠指數”的調查數據。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E君給你們簡單從裡面總結了一下。

越發達的地方,睡眠指數越低。

北上深三個地區,分別獲封加班最瘋狂、平均睡眠時間最少和上下班路途睡著的人最多的城市的稱號。

但在隨後揭示影響國人睡眠的十大因素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工作壓力,僅僅排在中間。

因為,在中國人心裡,大有遠比它可怕的東西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曾經有個名為哈格曼的德國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在各個公共場合睡著的中國百姓。

他形容照片裡的人們:“這些在水泥地上,三輪車上,健身器上甚至卡車底下的人們,是中國得以復興的原因。”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別人用來睡覺的時間,而自己在做別的,彷彿就能比他們多出來一點時間。

在這個時間段裡,做什麼都不算浪費。

畢竟,這是人人都害怕掉隊的年代。

因為焦慮,所以失眠;因為渴望,所以無法入眠;因為擔憂,所以半夜驚醒。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E君認為,《追眠記》這次拍的只是社會一角,但呈現出的問題足夠跨過整個中國發展的進程。

失眠這件事,放在中國,決不能用“好事”或者“壞事”去單項定論。這只是奔跑中的人,以及他們組成的國家,所面臨的一種情況。

這些人,能追到睡個安心覺的那一天嗎?

國人最該直視的一個話題,在這部“深夜”紀錄片裡

想看的,B站就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