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個人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一個人來,一個人走,路上遇到的人會讓我們人生變得更加精彩。情感諮詢師認為,人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孤獨的重量,是因為他們真正地相聚過。就好像我們嘗試過飢餓的味道才會知道,溫飽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同樣地我們嚐到過相聚,重逢的喜悅,才會知道離別的苦楚,才會知道孤獨的重量。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學不會孤獨地面對自我,面對自己的靈魂。所以他們永遠都只是停留在他們覺得舒適的地帶,沒有一點長進。
孤獨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課題,那我們就對準了孤獨,以孤獨為最終的目標去了解人生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團隊合作,學會分享的力量。這要從我們的小時候開始說起。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在0-3歲的時候就想要脫離一個人玩樂的狀態,他們想要和父母甚至是同學一起玩樂。
有相關研究表示,人在一開始,差不多一歲、兩歲的時候是不想要被打擾的,他們獨自觀察這世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當正在觀察世界的孩子被大人叫到,要去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他們是會覺得很掃興的。可他們還小,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總是嚶嚶呀呀地,最多就是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和一歲,兩歲的孩子不同的是,3歲的孩子會更想要和周圍的人一起玩樂,小濤原本還一個人在家拼著玩具模型,可是見到媽媽回來了之後,就要求媽媽和他一起拼模型。可是上班上了一天的媽媽已經很累了,哪裡還有精力去和小濤一起拼模型呢?
理智的小濤媽媽知道小濤現在正是善於分享的特殊階段,於是忍著疲累,還是陪小濤一起拼了模型。
像小濤媽媽的情形,很多和小濤同齡的父母都會碰到,帶著上班後的疲倦,還要和孩子進行互動。真是為難了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對此,兒童心理諮詢師建議父母在給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要善於挑選一些有聲音的,能夠自動和孩子產生聯繫,或者互動的玩具,讓他們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在玩。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更容易對玩具產生依戀。心理諮詢師說過,依戀階段是孩子不能避免的成長階段,如果能夠在孩子依戀玩具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分享的快樂,豈不是一舉兩得?
閱讀更多 心靈花園心理諮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