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博士之死,一場生涯角色混亂的悲劇!

寒門博士之死,表面看,是導師利用師生不平等權利關係進行無理索取與強制交易導致楊寶德不堪重負,究其實質,則是在人生的這場大戲中,沒有演好自己,角色缺失甚至混亂造成的本不該發生的悲劇!

寒門博士之死,一場生涯角色混亂的悲劇!

楊寶德,如果不是這場悲劇,他依然可能會是鄉親們所說的“人上人”,但是這次,他們全家“跌到了最下面”,父母辛苦撫養成人,還沒有享受到教育投資帶來的紅利,反而遭遇人生三大不幸——白髮人送黑髮人。

楊寶德的悲劇不是偶然發生的,整個事情經過顯示,從讀博開始,他的心情就開始逐漸的消沉,從小性格就不是很開朗的他,因為讀博期間方向感缺失,抓不住重點是其經常提起的,一度想通過出國來找準定位,但事實上,出國真的能改變命運麼?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讓其更加迷茫,最終發展為典型的抑鬱症,喪失興趣,選擇輕生以此來尋求解脫。

如果說導師的壓迫是外因的話,那麼自身生涯角色的混亂則是導致事件發生的關鍵內因。

寒門博士之死,一場生涯角色混亂的悲劇!

生涯角色混亂之一:學生

據報道,西交大藥理系裡有的老師和學生在生活上交往較少,有的老師和學生交往密切,楊寶德的導師周教授屬於後者。看得出,周教授是想培養亦師亦友的關係,這本身無可厚非,關鍵在於拿捏尺度。陪老師喝酒、擋酒、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為老師熟人女兒補習功課等等。這一切已經遠遠超出了學生的角色範疇,甚至大大擠壓了學生的角色比例,讓其無所是從,找不到方向。

生涯角色混亂之二:朋友

楊寶德是個好人,從他的室友以及女友對他的評價基本可以看出,他喜歡幫助人,基本別人開口了需要幫忙的不需要幫忙的我都幫了,上研究生後,本來學醫的卻免費為同學們修了上百次電腦,這導致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朋友不是永遠的不說不的那個人,不會說拒絕增加了其他角色的比例,比如電腦維修員,看似小事,然積少成多,反成大患。

生涯角色混亂之三:家庭

29歲,按照正常的生涯發展來看,要扮演的角色比例重要的是工作者、家庭的角色,很遺憾,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讀博期間除了個別情況可以解決家庭問題,大部分還處在不穩定的階段,博士群體面臨工作、科研、畢業、社會期望、家庭等諸多壓力,家庭角色的過度缺失往往會導致責任感的不健全,這時候,輕生成了最好的選擇,而沒有想到父母、女友以及其他社會的責任和期待,可謂悲哀!

相關知識分享:舒伯生涯彩虹圖

寒門博士之死,一場生涯角色混亂的悲劇!

為了綜合闡述生涯發展階段與角色彼此間的相互影響,舒伯(美國生涯規劃大師)創造性地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生涯彩虹圖”,形象地展現了生涯發展的時空關係,更好地詮釋了生涯的定義。在生涯彩虹圖中,縱向層面代表的是縱觀上下的生活空間,是有一組職位和角色所組成。分成:子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個不同的角色,他們交互影響交織出個人獨特的生涯類型。他認為在個人發展歷程中,隨年齡的增長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圖的外圈為主要發展階段,內圈陰暗部分的範圍,長短不一,表示在該年齡階段各種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齡階段可能同時扮演數種角色,因此彼此會有所重疊,但其所佔比例份量則有所不同。

路明明路,致力於河南青年成長成才以及職場發展,一起分享職場、分享人生、分享愛和別離、分享那些註定想不清的事兒,獲取更多職場諮詢,請關注我weixin lmcare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