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娘炮」更可怕的是不容「娘炮」

有思想、有態度、有情懷,更有真誠

最近,“娘炮”引發人們熱議,兩大官媒也相繼發聲,《新華社炮轟“娘炮”,人民日報力挺“娘炮”,你怎麼看?》。

很多人容不得“娘炮”,甚至呼籲像除四害一樣除掉他們,這種觀點、現象可能比“娘炮”更可怕。

個人也不喜歡、看不慣“娘炮”,但我堅決捍衛“娘炮”。

1

做“娘炮”和喜歡“娘炮”,都是個人的自由、權利,不應橫加干涉,而是要尊重人們性別傾向和審美喜好的多元化。

況且,我們對“娘炮”也許存在不少偏見,我們真的瞭解“娘炮”,瞭解他們為什麼喜歡“娘炮”嗎?

至於,“娘炮”成為一種現象、文化,當然有其副作用,但也上升不到“少年娘則國娘”的程度。

比“娘炮”更可怕的是不容“娘炮”

“娘炮”誤國和“紅顏禍水”一樣經不起推敲,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因為“娘炮”而亡國的,日本、韓國“娘炮”文化也很盛行但也沒見就“國娘”了。

而要想杜絕、減少“娘炮”之風,更應反思為什麼它們大行其道,為什麼一些公開媒體對它們很是縱容。

比“娘炮”更可怕的是不容“娘炮”

總之,“娘炮”不“娘炮”是個人權利,我們當然也有看不慣的權利,但不應呼籲除了他們。

就像我不認同呼籲除了“娘炮”的言論,但不主張就取締類似言論。

2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現象、觀點等就要取締,這是很可怕的,我們歷史上的教訓還少嗎?

而更可怕的是,這種人現在還不少,對此做自媒體的我深有感觸。

不少讀者一旦不喜歡、不認同我發的文章,就輕則罵人重則“拉黑”。

如最近我發了些傾向劉強東的文章,就被認為是“洗地”。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對於不同觀點、現象,為什麼我們不能多包容、寬容些呢,“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比“娘炮”更可怕的是不容“娘炮”

我一向認為,只要不是違法的言論、現象都應充分包容,參差多態的多元社會才是社會之福。

“我不同意你說的,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人人皆知,也是一個文明、現代人該有的起碼標準,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如果僅因為自己看不慣“娘炮”就呼籲除了他們,那有人不認同“油膩男”、“中性女”是不是也要除?

如果這樣的話,很可能有一天,也會除到你的頭上,“你要保護自己的權利,就得保護別人的權利”。

3

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呼籲有關部門來封殺“娘炮”,如那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把這些娘炮們當成四害除了吧》。

比“娘炮”更可怕的是不容“娘炮”

通過權力來封殺自己看不慣但不違法的,這個口子一旦開了就後患無窮,大家應該都懂。

我們不能整天自己高喊自由、權利,卻不給別人自由、權利,甚至還希望通過權力來取締別人的自由、權利,不是嗎?

“娘炮”事小,要除了“娘炮”事大,比“娘炮”更可怕的是不容“娘炮”,不是嗎?

●●●作者簡介:張守濤,青年學者、文史作家,南大碩士,大學老師,省作協會員,出版作品《說說當今這些文化名人》《先生歸來》《凡人魯迅》《書香餘韻》,個人公號時代濤聲。

回覆高華、秦暉、野夫、魯迅、胡適、韓寒、咪蒙、普京、金正恩、胡耀邦、茅於軾、芮成鋼、朴槿惠、特朗普等可閱讀相關文章,更多精彩見本號小密圈。圈內將發佈更多原創猛文(可預覽),推薦最有價值資訊,分享日常心得,邀請名家做客,及與400多位圈友交流。長摁以下二維碼或點閱讀原文即可入圈。

時代濤聲

有思想、有態度、有品位

觀文化萬象、聽時代濤聲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