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廣東梅縣人驕傲的兩位客家籍導演

讓廣東梅縣人驕傲的兩位客家籍導演

讓廣東梅縣人驕傲的兩位客家籍導演

楊德昌 (已故)

楊德昌生平:

楊德昌生於1947年,廣東梅縣人。1949年隨父母遷臺,後赴美留學。小學時常隨父親看電影,迷過國語片,但後來失望;酷愛漫畫,深受其中對人性光輝的信念及悲劇結局中對人性肯定的影響。2007年6月30日,楊德昌於美國當地時間週五因結腸癌在美國去世,享年60歲。楊德昌的電影深具鮮明臺灣鄉土特色。將西方電影理論與中國傳統電影美學相結合,散點結構與開放式結尾,突破東方人大團圓結局的傳統審美心理,卻又不追求新潮電影式的技巧奇特,展現紀實、雋永、樸素的藝術風格。為80年代臺灣新電影贏得了世界的榮譽。

作品年表:

1981年,《一九O五年的冬天》、《浮萍》:

春天參與《一九O五年的冬天》拍攝,任編劇及演員;秋天拍攝電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中的《浮萍》;

1982年,《指望》(《光陰的故事》第二段):35mm∕彩色∕中影公司 導演、編劇:楊德昌 攝影:陳嘉謨 剪接:廖慶松 錄音:杜篤之

1983年 《海灘的一天》:35mm∕彩色∕中影,邵氏∕167分鐘導演:楊德昌 編劇:吳念真、楊德昌 攝影:杜可風、張惠恭 剪接:廖慶松

1985年 《青梅竹馬》:35mm∕彩色∕萬年青影業∕105分鐘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朱天文、侯孝賢 攝影:楊渭漢 剪接:王其洋、宋泛辰 燈光:王志康 音樂:楊德昌 錄音:杜篤之

1986年《恐怖分子》:35mm∕彩色∕中影公司∕109分鐘 導演:楊德昌 編劇:小野、楊德昌 攝影:張展 剪接:廖慶松 錄音:杜篤之

1991年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35mm∕彩色∕中影公司及楊德昌電影公司∕240分鐘 監製:詹宏志 製片:餘為彥 導演:楊德昌 編劇:楊德昌、閻鴻亞、楊順清、賴鉻堂 攝影:張惠恭 剪接:陳博文 美術:餘為彥、楊德昌 音樂:詹鴻達 錄音:杜篤之、楊靜安

1994年 《獨立時代》:35mm∕彩色∕楊德昌電影公司∕127分鐘 監製:詹宏志 製片:餘為彥 導演∕編劇:楊德昌 攝影:黃嶽泰、張展、李龍禹、洪秀武 成音:杜篤之 剪接:陳博文 音樂:李達濤 美術:蔡琴、楊德昌、關傳雍、姚瑞中

1996年 《麻將》:35mm∕彩色∕原子∕121 分鐘 監製: 餘為彥 編劇: 楊德昌 導演: 楊德昌

2000年 《一一》:35mm∕彩色∕臺灣、日本

編劇、導演:楊德昌 攝影:楊渭漢 製片:餘為彥 音樂:彭愷立 錄音:杜篤之 剪輯:陳博文 。2000年,楊德昌憑《一一》摘取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讓廣東梅縣人驕傲的兩位客家籍導演

侯孝賢

1947年4月8日出生於中國廣東梅縣,客家人。1948年全家遷臺,初高中時父母相繼去世。侯孝賢服兵役期間,因看了《十字路口》,立志用10年時間進入電影業;後考入國立藝專電影科,1973年起擔任李行的場記、助導,並從事編劇,1983年拍過《風櫃來的人》之後,獲得了對電影的“重新認識,感覺那是另一種語言”。有人說侯孝賢是一個真正的臺灣導演,在他的電影中,一貫地使用臺灣本土演員,用方言,而且非常強調臺灣的本土文化,他所拍攝的16部影片,反映的都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展示各個歷史時期的臺灣本土文化,把他的電影穿起來,就是一部臺灣文化的變遷史。

侯孝賢電影檔案

1. 《就是溜溜的她》 (1980) 結局圓滿的愛情故事,對於千篇一律的不食人間煙火愛情電影做了調侃。

2. 《風兒踢踏踩》 (1981) 透過女主角的觀點,呈現了許多偷拍的鏡頭,成功地挑戰一些不斷在媒體中被複制的社會現實的假象。

3.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小孩童的一段人生。

4. 《風櫃來的人》 (1983)年輕人背井離鄉到都市尋夢,理想幻滅迷失後“鄉村”成了最後的精神家園。(於1984年獲第六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5. 《兒子的大玩偶》 (1983)底層人民的生活苦難故事,一種從頭到底的痛苦,悲傷而絕望。

6. 《鼕鼕的假期》 (1984) 鼕鼕在鄉下的一個短暫的假期,告別童年的成長過程,回憶對純淨鄉村的眷戀。(於1985年獲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

7. 《童年往事》 (1985)父親在躺椅上溘然長逝,老祖母在地鋪上悄然離世,侯的自傳式電影,畫外音敘述,是侯式的“鄉愁”。(獲柏林電影節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8. 《戀戀風塵》 (1986) 自己喜歡的女孩最終嫁給了別人,殘酷的青春。( 於1987年獲葡萄牙特羅伊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

9. 《尼羅河女兒》 (1987) 沉淪、腐敗的80年代都市,以及生活其中青少年的虛無、悲觀,和缺乏未來理想。(1987年獲意大利第五屆都靈國際電影節特別評審獎)

10. 《悲情城市》 (1989)史詩般的作品,第一部直接觸及臺灣長期以來最敏感的政治禁忌“二二八”的文藝作品。(1989年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1. 《戲夢人生》 (1993)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坎坷人生。(獲嘎納電影節評判特別獎)

12. 《好男好女》 (1995) 一部由三個發生在不同時空的故事組成的電影,卻代表著兩個相同而又不同的故事。

13。1996年《南國再見,南國》35mm/彩色/侯孝賢電影社 編劇:朱天文 導演:侯孝賢 製作人:張華福

14。1998年《海上花》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導演:侯孝賢 原著:韓子云 註釋:張愛玲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製片、剪接:廖慶松 美術:黃文英 錄音:杜篤之 音樂:半野喜

15。2001年《千禧曼波》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16。2003年《咖啡時光》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攝影:李屏賓 剪輯:廖慶松

17。2005年《最好的時光》35mm/彩色/侯孝賢映像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侯孝賢 編劇:朱天文 侯孝賢

讓廣東梅縣人驕傲的兩位客家籍導演

讓廣東梅縣人驕傲的兩位客家籍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