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持續增長

科普丨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

科普丨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
科普丨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

今天給大家帶來

科普丨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持續增長

據新近出版的《國家科普能力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報告》))披露,我國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持續增長加強,截止到2016年底,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是2006年的2.1倍。

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是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的基礎性工作,是築強科普一翼、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舉措。《報告》對我國科普能力建設影響大、貢獻大的新媒體因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本次研究發現,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的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第 一

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持續增長。2006年到2016年,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以年平均近9%的速度遞增,截止到2016年底,國家科普能力發展指數是2006年的2.1倍。

第 二

東部地區科普能力遠高於中、西部地區,但中西部地區科普能力指數增速加快,不平衡發展狀態有改觀趨勢。

東部地區科普能力指數逐年增長,2016年達到3.19,高於全國水平51.9%,同比增長4.25%。

中部地區科普能力指數呈現總體增長、偶有下降。2016年提升明顯,達到1.71,同比增長14.77%。

西部地區科普能力發展指數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2016年的指數達到1.79,同比增長9.15%,已經連續四年超過中部地區的水平;且年均增速超過10%,高於全國。

結果表明,我國西部地區越來越注重提升區域科普能力,和全國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從2015年的20.00%縮小至2016年的14.76%,說明我國在大力推動西部地區科普事業的發展上取得了階段性成功,為進一步解決我國科普事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 三

互聯網和新媒體成為科普能力指數的增長點。根據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4城市的調查,科普信息獲取渠道已經轉移到手機端和電腦PC端,分別佔96.8%和87.33%;新媒體獲取科普信息已成主流。中國科協適時推出的科普信息化工程,對國家科普能力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二級指標看,對國家科普能力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最大的主要來自於“科普網站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兩者對國家科普能力的貢獻率分別為9.16%和24.27%,貢獻率同比分別增長74.58%和81.58%。

第 四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仍然位居省級科普能力發展指數前5名。海南省的成績在2016年最為突出,其科普能力指數達到2.73,同比增長155.14%,海南省在2016年注重發展科普基礎設施,落地實效顯著,科普經費支持的大幅提升也是海南省科普能力得以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

《報告》還對中央級各部門及重要科普平臺對國家科普能力的貢獻進行了比較評估。

最 後

《報告》從基於科普產業發展的市場化科普、基於新興傳播技術的信息化科普、基於人民生活需求的精準化科普、基於公眾參與科學的眾包化科普等4個方面探討了我國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未來走向。同時,從加快深化新媒體科普組織機制改革、逐步建立新媒體科普行業監管體系、強化新媒體科普的人才培養與激勵、建立新媒體科普權威評價體系、加強維護新媒體科普信息內容的知識產權等5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

該《報告》是中國科普研究所關於公民科學素質系列研究的又一最新成果,由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康友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來源 | 科普時報

科普丨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原文內容

往期回顧

科普丨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

本公眾號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對內容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本號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我們聯繫。

科普丨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