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靈獸 ID:lingshouke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奇客巴士成功把消費者拉到線下門店,並創造了消費者平均進店停留時長超過16分鐘、平均客單價在1000元以上,會員一年到店8次左右。

85後李曉鵬留著一邊傾斜向上的髮型,一身寬鬆嘻哈打扮,不用等他開口說話,你就知道這是一個酷男孩。

當然,更酷的是,他打造了一個可以讓人玩起來的科技零售品牌集合店——奇客巴士(CHIC BUS)。智能VR設備、人工智能音響、無人機、機器人、平衡車、電子煙、攝影器材、3C電子數碼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最新科技類商品,都會在奇客巴士出現。

2016年“雙十一”當天,奇客巴士首店在杭州城西銀泰開業,僅3個月便實現了單店盈利。過去一年,奇客巴士城西銀泰店成交訂單已超過1.5萬單,進店客流超過74.5萬次,佔整個城西銀泰5%的客流,成功PK贏同一購物中心的電影院和超市的客流。

眼下,奇客巴士在上海、杭州、嘉興、金華、溫州等沿海城市主流商圈,擁有12家門店。2018年,奇客巴士還將繼續在線下深耕,計劃在8個城市開出20家門店。

一直以來,數碼科技類商品都是京東這類線上電商的強項,奇客巴士卻成功把消費者拉到線下門店,並創造了消費者平均進店停留時長超過16分鐘、平均客單價在1000元以上,會員一年到店8次左右,甚至2017年全年銷售額56%都來自女性等消費數據,足以讓線下零售商們興奮。

這一切,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一)

創立奇客巴士前,李曉鵬曾做過科技公司高管,天使投資人,開過民宿,也投資過咖啡館。無論身份怎樣變化,李曉鵬身上始終有一個標籤,那就是——“超級數碼發燒友”:他使用過300多臺手機、150條智能手環或智能手錶,超過50多臺藍牙音箱......只要有新的數碼科技商品上市,李曉鵬總會第一時間去嘗試。

2016年,李曉鵬還是天使投資人時,遇到資本寒冬。他便四處旅遊散心,在這個過程中,李曉鵬發現,城市裡有他喜歡的咖啡館、書店、花店,但就是沒有一個讓他喜歡的數碼店。

在他的想象中,數碼店不應該是冷冰冰的、只是單純賣貨而已,電腦、手機等3C類數碼商品也不應該佔據主導地位,還應該有更多更好玩更新奇的科技商品出現。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我那時候準備創業,主要考慮三件事情:第一,店裡面東西一定要很齊全,很新鮮;第二,店內不能總是擺塑料模型,百分之百真機出樣,店內的體驗相當於買回家的體驗。第三,門店應該開在消費者最容易觸達的地方,比如城市主流商圈。”李曉鵬對《靈獸》回憶道。

於是,出於個人興趣愛好,李曉鵬於2016年下半年創立奇客巴士,在杭州城西銀泰,開出了第一家面積為360多平米的黑科技數碼集合店。除了售賣最新款的人工智能音響、機器人、VR、無人機等黑科技商品外,李曉鵬還為這家店貢獻了許多自己私人收藏的數碼商品,例如經典款老手機、蘋果第一代筆記本電腦、古老的打字機等等。

不過,李曉鵬發現,這些主打黑科技的商品,除了吸引數碼發燒友到店外,絕大部分消費者為男性,在當時,奇客巴士征服的主要是愛好科技的小圈層消費者。“但逛商場的主要是女性,”李曉鵬說,他不相信科技跟女性沒有關係。

如何把女性拉到科技類商品的消費場景?李曉鵬告訴《靈獸》,他為此制定了四個選品策略,“更白、更瘦、更美、萌萌噠”。“對多數女人來說,她不管這款商品是不是高科技,也不管商品具體商品參數,只要能滿足那四個要求之一,她就會有興趣。”李曉鵬分析道。

之後,奇客巴士便圍繞“更白、更瘦、更美、萌萌噠”這四個點進行選品,增加了美容儀、戴森電吹風、潔面儀等商品。效果很快顯現,在2017年年終覆盤時,李曉鵬發現,奇客巴士的會員有56%來自女性。這一結果令李曉鵬感到吃驚,“一個數碼店竟然女生會員比較多。”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但李曉鵬對奇客巴士的升級改造並未就此止步。他發現,科技與生活的距離感太遙遠了,有些科技商品比較前衛,普通消費者可能難以接受。為此,在奇客巴士的選品策略裡,李曉鵬又加入了一條,“尋找今天生活裡,消費者想要種草的商品”。比如香水、香薰、毛絨玩具等與生活貼近的商品。

一個典型例子是,奇客巴士引入了一些極具功能性、設計感的高端保溫杯,沒想到,奇客巴士的其中一個門店,一個月竟賣出了幾百個高端保溫杯。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兩次選品策略的調整,讓奇客巴士拓寬了消費群體,從一個小眾的數碼愛好者圈層,發展到女性、大眾消費者。不過,李曉鵬發現,科技其實是高於現在生活的,而且科技商品有一個問題,在其他數碼店,科技類商品都比較強調參數和性價比。“但奇客巴士不是,我們希望奇客巴士能夠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僅是追求實用性,還追求精神享受。”

於是,在此前板塊上,奇客巴士增加了文創領域,挖掘新穎、有趣、小眾的文具、文化衍生品、設計師手作、初級藝術品等商品。

目前,奇客巴士共有三種門店類型:350~500平米的旗艦店,150~250平米的標準店,還有為專屬人群打造的迷你店,面積一般在100平米以下,比如奇客巴士專門為女性打造的專屬精選科技店,以美容、護理、運動健康等商品為主,以及近期在上海開出的全球首家行旅主題產品精選店,商品主要滿足出行、旅遊及出差等場景。旗艦店的SKU數量在1500~2300個左右,標準店SKU為800~1000個左右,其中,科技類商品佔70%左右,非科技商品佔30%,大部分商品跟品牌商直接合作。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二)

作為主打線下體驗感的零售品牌商,奇客巴士既要滿足數碼科技發燒友的需求,又要吸引更多消費者到店。那麼,如何選品顯得尤為關鍵。

在這一點上,李曉鵬有自己的獨特邏輯。在他看來,傳統零售商基於銷售數據、滿足用戶剛需的選品策略,極易產生商品同質化現象。而奇客巴士要做的是,給用戶帶來驚喜,發現未來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消費者可能並不清楚自己未來會消費哪些商品,那我們就來幫助消費者‘種草’,幫助她們進行選擇,告訴她們更適合什麼樣的商品。”李曉鵬解釋道。

為此,李曉鵬在奇客巴士內部建立了買手文化,買手需要通過專業性眼光,發掘新奇的、好玩的、有用的科技性商品,在全球範圍內選品採買,最後在門店呈現給消費者。目前奇客巴士共有8個全球買手。

買手全球選品採買只是第一步,在商品進店環節,奇客巴士還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標準。

不過,不同於傳統零售商,奇客巴士對於進店商品並沒有太嚴格的商業合作條款,也沒有苛刻的毛利率要求。但必須滿足的條件是,這款商品是不是正確的、好玩又好用。

“因為現在有很多數碼商品都是噱頭商品。甚至可以說是用智能做出來的‘智障’商品,並不實用。”李曉鵬表示。

沒有問題的商品便進入門店試銷,試銷時間通常為三到六個月,在此期間,由奇客巴士一線門店店員對試銷商品進行打分。“如果分數高,我們就會進行統一採購,如果試銷情況不好,商品則會被淘汰出局。”李曉鵬表示,打分標準第一是基於商品好不好用,其次有沒有人喜歡,第三才是好不好賣。但是首先必須滿足商品好用的要求。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如何讓商品評分更加真實客觀?首先,奇客巴士門店的商品全部是真機展示,進店消費者不僅可以更好的體驗商品,其體驗感受也可以更直觀的被店員記錄;其次,奇客巴士的門店員工每天下班都可以帶走一件商品回家體驗,只有深入瞭解商品性能後,才能對店消費者的疑問進行更好地解答,並且對商品的評分也會更加準確。

由於創造了一個不同於傳統3C數碼科技零售商的場景,因此,奇客巴士受到了許多科技商品品牌商和供應商的青睞,許多科技新品的線下門店首發,都會選擇奇客巴士這個渠道。再加上此前李曉鵬擔任過華強集團科技公司副總,以及在科技領域深耕十幾年的經歷,使得奇客巴士在供應鏈上有一定的資源優勢。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奇客巴士的商品價格與線上電商並無差異,甚至有些商品還會比一般數碼店售價更低。

目前,在奇客巴士門店,最火的品類為影音類商品、出行類商品,以及女性喜愛的潔面儀、美容儀等美容類商品。儘管如此,奇客巴士門店每個月仍會保持5%~7%的商品更新率,“比如旗艦店1500個商品,每個月都會上75個商品,對用戶而言,其實還是蠻新鮮的。”李曉鵬表示。

(三)

讓李曉鵬欣慰的是,自奇客巴士創立以來,消費者到店平均停留時長已由8分鐘,延長到了如今的16分鐘。會員到店消費頻次一年平均有8次,是海瀾之家的四倍。

“首先,奇客巴士的動線設計,基本上做到了一個消費者進店正常會走完奇客巴士90%的區域;其次,奇客巴士的商品全部拆掉包裝,保證任何商品都是最輕易的可被把玩,體驗會增加停留時間;第三,我們奉行不干擾,不推銷的服務,讓大家沒有壓力在這裡邊逛邊體驗。例如,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商品旁的二維碼信息,瞭解商品詳細情況。”李曉鵬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消費者留店時間,增加了消費者到店頻次。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為了營造更好的購物體驗,奇客巴士還在門店場景設計上頗下功夫。

李曉鵬告訴《靈獸》,在未來的消費升級裡,美學是最基礎的東西。“就算你的商品功能再好,但如果商品外觀或是門店設計不好看,消費者也不願意到店消費。顏值經濟,是這一波新消費裡的一個關鍵詞。”

在李曉鵬看來,零售商需要不斷提高審美能力,而且審美水平要高於消費者,才能引領消費者追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創造一個舒適、高顏值的消費場景,成為奇客巴士線下門店的標配。

不少第一次走進奇客巴士的人,總會感嘆於它漂亮的不像一家數碼店。

奇客巴士開出的第一家門店——城西銀泰店,就打破了傳統數碼店冰冷的、“性冷淡”風格。採用了原木、水泥、鋼槽等生活中常用材料,並配以暖光色燈光、漂亮的綠植,打造了一個工業風十足但又充滿生活味道的環境。同時,門店中最具標誌性的、向萊特兄弟致敬的飛機機翼造型,以及空間中無處不在的螺旋槳元素,又時刻提醒你,這是一家主打科技商品的門店。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而在其杭州西溪銀泰店中,奇客巴士又打造了“虛擬與現實的連接者”的場景。一條從地面延伸到天花板的無形分割牆,把空間分成了明暗分明的兩個小空間。明亮的“虛擬空間”裡,擺放的是更酷更新穎的高科技商品,而深色的“現實空間”中,則放著更為傳統的生活類商品。“科技就是未來與現實的對話。”李曉鵬如此表示該門店的設計理念。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李曉鵬告訴《靈獸》,其實他很擔心每次自己講完一堆內容後,投資人都會在最後問他,“你們奇客巴士跟國美、跟蘇寧有什麼區別?”“他們規模優勢比你強,你怎麼做得贏國美蘇寧?你怎麼做得贏京東天貓這些標品?”

“京東他們怎麼給你提供這樣的體驗?這樣的選品驚喜?其實是不一樣的邏輯,這種東西只有到現場看看,才會有感覺。零售店是現場感最重要的。”李曉鵬說道。

(四)

作為數碼發燒友,不同於傳統零售商們,李曉鵬通常會站在消費者視角,更感性地觀察和理解奇客巴士的消費者,他相信消費者到店的頻率是有情感紐帶的。

“你喜歡這家店,就會去消費一些精神消費的東西。”在李曉鵬看來,營造一個讓消費者喜歡的空間,然後讓這個空間充滿消費者想探索的驚喜,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幫助消費者發現適合自己的商品,在消費者與奇客巴士不斷地交互中,形成自己的消費升級。

李曉鵬以投影儀的購買路徑舉例。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投影儀不是一個剛需商品,在門店中看到這款商品,便現場體驗感受一下,回家後或許會在網上查查相關信息,等下次再到門店時,又可以多體驗幾個型號,然後在不斷地體驗和交互過程中,消費者對商品的興趣逐漸加深,最終發生購買行為。

事實上,在消費者與商品的交互中,奇客巴士通過收集到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信息等數據,進一步優化購物體驗和產品服務,形成一套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交互體系。

奇客巴士成立不過兩年左右,但卻讓李曉鵬感觸深刻。“其實大多數人天生對未知的東西都有想探索的慾望,但整個購物中心都是在滿足比較容易消費的東西。我們反其道而行,滿足消費者的探索欲、好奇心。反倒獲得了所有人求之不得的流量。”

換句話說,奇客巴士用N多小眾的、有趣好玩的產品,奇妙地組合成了一種可探索的未知,並且這種未知還在不斷地變化。“這是創業至今為止,帶給我最大的驚喜,我沒有想過流量會這麼大。”李曉鵬坦誠道。

平均客單超1000,會員年到店8次,奇客巴士是怎麼做到的?

通過滿足消費者的探索欲,奇客巴士線下門店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下一步,李曉鵬計劃把線下流量通過線上運營起來。畢竟,消費者到線下門店的頻次是有限的,但線上卻可以更高頻地觸達消費者。

無論是選品還是賣貨,奇客巴士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探索欲,也就是說,人,始終是奇客巴士的核心。在李曉鵬看來,以人作為核心其實是互聯網思維的底層邏輯,在以用戶為核心的基礎上,奇客巴士可以疊加更多服務。例如廣告、租賃和金融等第三方服務,未來極具想象空間。

“怎麼把門店流量導到線上,用單獨的一套線上的邏輯去把用戶給運營起來,並且用戶不會抗拒,做線上線下真正的聯動,這是奇客巴士在明年最大的挑戰。”李曉鵬表示。(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