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編者語:

最近有一個新詞叫“跑步機人生”,用來形容拼盡全力卻始終在原地踏步,很累卻又不敢休息的生活狀態。這個詞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缺錢、缺時間、缺睡眠,要啥沒啥,讓人焦慮不安。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正如“跑步機人生”描繪的那樣:越窮越忙、越忙越窮,根本就是個死循環。讓你絕望的是,明明已經累成狗,生活還在原地踏步,身體的健康卻在急劇下降。

我們急於改變現狀,卻無可奈何;我們渴望一切,卻一無所有。

有一種失敗叫做瞎忙,有一種貧窮叫稀缺。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當然,富二代官二代沒有這種共鳴。可投胎是一個技術活啊,據說,在雲南昆明一個什麼寺廟超度亡靈業務,多加500元,就可投胎到美國。

投胎到美國就不會窮忙瞎忙了嗎?

這可不一定,美國也有窮人。

也許還有更好的選擇,比如,有人感慨:

下輩子投胎不做人了,我要變成一顆原子彈。一輩子不用跟人打交道,也不用工作,我就躲著,冥想,我就想一個問題:老子到底炸,還是不炸?

炸還是不炸,還是賢者時間應該去考慮的問題。面對現實,我們想的更多的是,到底是什麼導致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為什麼忙碌的人永遠都覺得時間不夠用?

美國共和黨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民主黨認為,貧窮根源來自社會不平等,國家應主持再分配來支持窮人。

有一個叫穆來納森的科學家卻說,你們說的都不對。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這種狀況不變,再努力也是白費;而如果僅是簡單地分錢給窮人,窮人的“稀缺頭腦模式”也會導致無法利用好這些福利以脫貧。

總結一點就是,窮人是被「稀缺頭腦模式」主宰了人生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什麼是稀缺頭腦模式呢?

所謂稀缺頭腦模式,也就是我們的心智被稀缺心態所佔領。稀缺並不僅僅只是資源和慾望之間的鴻溝,一種實質上的約束;同時也是一種心態。

稀缺對大腦產生的影響,存在於潛意識中。一旦發生稀缺問題,無論人們在主觀上是否願意,這個缺少的東西都會牢牢佔據注意力的制高點,干擾我們的心智,迫使我們的思想只圍繞著一個問題轉,直到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很多人可能會想,這樣不是挺好的嗎?稀缺迫使我們集中注意力,幫助我們更好地應付眼下最緊急的事情,我們甚至還可能急中生智,在高壓狀態下做得比平時更好。

然而,從長遠來看,稀缺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嚴重的危害:它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惡性循環,讓我們始終處於稀缺困境。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稀缺心態具體有什麼危害呢?

稀缺心態會降低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力。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是無能導致了貧窮,而且窮人的確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不那麼好。

科學家穆來納森通過研究考察發現,這個規律反過來說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貧窮會導致無能,稀缺心態會讓人變笨。

舉個例子:

在印度,農民在收穫季節,會一次性拿到一筆錢,這是他們那一年的全部收入。拿到這筆錢後,他們往往會大手大腳地花錢,造成“在收穫後的幾個月有錢,在收穫前的幾個月沒錢”的後果。針對這類農民,科學家進行了一場智力測試,結果發現:當他們有錢時,能多答對25%的問題;當他們沒錢時,對問題的反應速度大幅下降,答對率大大降低。

這個實驗說明,窮人的能力並不一定比富人差,但“金錢稀缺”這個狀態,降低了他們的心智。他們的大腦被“金錢稀缺”這一問題困住了,不得自由,而

自由的大腦,是高智商的關鍵因素。“貧窮狀態”讓他們變笨,稀缺心態削弱了他們的認知能力。

稀缺心態會讓人透支未來,陷入一個個稀缺的惡性循環,生活越來越糟糕。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裸貸”事件,就是金錢稀缺造成的。這些大學生想要奢侈的包包、衣服和化妝品,卻沒有那麼多錢。再加上有心人的引誘,他們一步步陷入了“裸貸”的大坑不能自拔。貸款,就是透支未來,他們想得很簡單,認為可以通過未來的收入,還掉現在的支出,卻忽略了,未來還有未來的消費支出,而且貸款利息的增長很可能讓他們等不到未來。

現如今,誘惑太多,每個人的慾望都無限膨脹,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滿足自己的所有慾望。我們會陷入一個誠惶誠恐的焦慮狀態:知識焦慮、能力焦慮、金錢焦慮、時間焦慮等等。別有用心的商家再扇個陰風點個鬼火,先進行一系列的焦慮兜售,製造出“你已經被別人甩掉好幾條街”的錯覺,進而引誘大家為自己的慾望買單。

很多人把錢乖乖地交了出去,漸漸地,每個月微薄的工資都要用來還信用卡。透支了未來,那未來的消費,就需要更遠的未來去支付,很大的可能,就是陷入無窮無盡的稀缺循環,再無力跳出。

正是這種稀缺心態,才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總讓人覺得再多一點,問題就解決了。更多的資源手頭沒有,只能透支未來,而一旦開啟了透支未來的惡性循環,就很難再跳出來了。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貧窮之人會一直窮困潦倒,忙碌之人會永遠日理萬機,孤獨之人會終日形單影隻,而節食之人也總是以失敗而告終。

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稀缺心態

那麼如何應對這種稀缺心態呢?就編者自己來說,會有以下幾種稀缺:

時間稀缺:同時有很多工作任務,沒有時間處理。越是任務擠在一堆,越是不願處理。

金錢稀缺:想購買的東西太多,想實現的願望總是一拖再拖,期待未來。

知識稀缺:在工作和生活中,缺少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處於稀缺的邊境時,或許我們通過一些辦法來避免稀缺帶來的一系列惡性循環。比如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做計劃,比如預留足夠的餘地,或者可以採用外在的干預,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中,讓“疏忽”等於“默許”。或者設計有效的預警機制。保持警覺,找準關聯行動時機節約利用帶寬,在帶寬充裕時行動,從富足起步,以餘閒應對突發事件。

穆來納森說,當你隨時可以放棄並且不覺得堅持是一種責任的時候,你接受了自己哪怕是廢物的事實而生活的一切都成了獎勵。

記住:同樣一件商品,在你身無分文時是一個誘惑,而在你不差錢時,不過就是隨手的揮霍。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職場中,

很多人並不是能力不夠,

而是思路不對。

如果改變思維,提升心智,拓展機遇,

事業就會別有洞天。

關注“掌閱聽書”公眾號,免費領取屬於你的《稀缺》

窮困之人永遠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