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17:50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將授予

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及英國科學家格雷戈裡·溫特爾(Gregory P. Winter)三位科學家2018諾貝爾化學獎。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主要貢獻是進化控制,以及使用進化變化和選擇的相同原理,開發設計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


剛剛,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公佈!

以下是這一獎項的數據與趣聞: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

與諾貝爾設立的其他獎項一樣,諾貝爾化學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在沒有評出化學方面重大成果的年份則空缺獎項。直至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出現過8次空缺,共計頒發109次,其中63次獲獎人數為1人,而獲獎人數為2人和3人的次數都是23次。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共計177人,其中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憑藉基因測序技術兩次獲得這項殊榮。

從年齡上來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時的平均年齡為58歲,其中最年長者是85歲獲獎的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他因發明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識別和結構分析的方法於2002年獲獎;最年輕的是1935年獲獎的法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奧·約里奧,時年35歲,他與夫人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共同獲獎,

而這對“科研夫妻檔”就是著名的居里夫婦的女婿和女兒。

由於諾貝爾提名人選的保密期為50年,現階段公眾只能看到1901年至1966年的獎項提名資料。在這期間,諾貝爾化學獎的總提名人數為2931人,在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中“陪跑”人數居中。

從歷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中不難看出,諾貝爾化學獎“混搭”明顯,與其他自然科學領域並沒有明顯的界線。不少人的獲獎成就並非出自傳統的化學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也被調侃為“理科綜合獎”,還曾出現過“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物理學家、以獎勵他們的成果有益於生物學家”之類的情況。(綜合自新華社、諾貝爾官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