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村和宋莊」,南北兩大藝術區命運的天淵之別

導讀:經常聽朋友說宋莊一些畫家正在淪為乞丐,宋莊一些畫家每天只吃一個饅頭,大量畫家在宋莊窮困潦倒、流離失所、妻離子散。也經常聽朋友說大芬村一些畫家富得流油,每月收入幾萬到幾十萬,整天花天酒地,開豪車住豪宅。為什麼宋莊畫家窮成乞丐,而大芬村畫家富得流油,因為他們的價值理念的差異而導致命運的天淵之別。


夫80後宋莊畫家者,寒窗十六年,初從文,後從畫,讀得家徒四壁,換來形影半隻,覓生計,求得畫畫餬口,十年無休。購陽房不足,購陰宅有餘,抑鬱成疾。入院,病無果,衝三鹿一包,飲而卒。——網絡民謠《宋莊畫家賦》

宋莊畫家窮成乞丐 大芬村畫家富得流油

經常聽朋友說宋莊一些畫家正在淪為乞丐,每天只能吃上一個饅頭。在宋莊靠公知事業暴富起來的於建嶸就曾經在宋莊開設免費餐廳,讓一些沒錢吃飯的乞丐畫家能免費吃上飯,救濟一些淪為乞丐的畫家。

有批評家批評宋莊已經淪為丐幫集中營,也有批評家批評宋莊是畫家的墳墓,大量畫家在宋莊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有批評家說宋莊一些畫家靠碰瓷活著,不碰瓷就淪為乞丐,碰瓷也許有機會獲得國外勢力打賞幾兩銀子,於是當代藝術教父等人帶頭碰瓷,害了宋莊一大批畫家。

也經常聽朋友說大芬村一些畫家富得流油,每月收入幾萬到幾十萬,整天花天酒地,開豪車住豪宅。也有一些大芬村畫家搖身一變,成為繪畫工廠大老闆,每年作品出口海外就有幾十個到幾百個貨櫃。

為什麼宋莊畫家窮成乞丐,而大芬村畫家富得流油,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價值理念的不同而導致命運的天淵之別。

“大芬村和宋莊”,南北兩大藝術區命運的天淵之別

宋莊藝術家太多而氾濫,靠正常途徑已經無法獲得關注,於是一些藝術家通過走極端式的投名狀,以獲得加入一些宋莊藝術江湖幫派的門票。藝術家在宋莊混口飯吃真是不容易。

“物以稀為貴”害死宋莊藝術家

宋莊畫家遵循“物以稀為貴”,把作品價格定得很高。高定價導致的結果就是幾年也賣不掉1幅,長期沒有收入就只能靠借親戚朋友的錢活著,即使偶爾能賣掉1幅,也不夠付借親戚朋友錢的利息。定價很高的宋莊畫家基本上都是負債累累的屌絲,終生貧困潦倒,部分窮成乞丐。

而大芬村畫家遵循“物以多為貴”,把作品價格定得很低。大芬村畫家低到畫一幅才幾十元,但每天能畫好幾十幅,一天就有好幾千元的收入,勤奮的畫家一個月下來就有幾十萬的收入,比上市公司的CEO收入還高。勤奮的書法家每天能寫幾百幅,一幅賣100元,每天就能寫幾萬元,比印鈔票還快。

把自己作品價格定很高的畫家,其目的就是用高價矇騙傻子,他們整天幻想不勞而獲,幻想一夜暴富。幻想只把作品賣給富豪的藝術家,他們的結果最終都是很慘,終生鬱郁不得志、一輩子貧困潦倒。

把自己作品價格定很低的畫家,就是比較務實的勞動者,用自己的辛苦勞動來換取合理的社會報酬,務實的勞動者反而能勞動致富。把作品賣給普通社會大眾的藝術家,他們才能實現其藝術價值和人生價值。

藝術市場理念定位的差異,導致了宋莊畫家窮成乞丐,而大芬村畫家富得流油。

“大芬村和宋莊”,南北兩大藝術區命運的天淵之別

宋莊的地攤油畫,一些畫行畫的畫家在深圳大芬村混不下去了,就到宋莊去,幻想在返鄉之前博最後一把,到宋莊混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宋莊一度壟斷藝術界

幾年前,西安的藝術批評家嶽路平分析說,要進入宋莊體系,只有2條路可走,其中一條就是宋莊藝術教父的江湖幫派體系。經過一番努力之後,嶽路平成功成為那一年的宋莊藝術節的總策展。前些年,要進入中國藝術利益的幫派江湖,宋莊藝術教父是很難繞開的一個江湖幫派。

最終國內藝術界形成了以宋莊批評家為核心的不同江湖幫派,藝術的核心學術體系最終扭曲為以批評家為核心的人脈關係,宋莊藝術教父人脈體系是藝術江湖中的最大幫派,為了進入這個最大的江湖幫派,一些藝術家和策展人便成為了宋莊藝術教父的乾兒子和乾女兒,而某乾女兒甚至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宋莊藝術教父的姓氏。

經過多年的發展,宋莊的各大江湖幫派壟斷了各種藝術資源,壓殺新興藝術的發展。全國各地藝術家只能到北京宋莊求見各個教派的教主,才能求得混口藝術剩飯吃的資格。

宋莊的瓦解和崩盤

國內的文化藝術群體,畫家、詩人、作家等等,並沒有跟上國內工業文明的迅速進步,而思想還停留在農業文明時代,甚至是原始文明年代。在改革開放早期產生的文化精英和大師,在智力和知識結構方面,就低於現在的普通民眾。

我們來分析80年代產生的著名批評家的智力和知識結構,無非就是幾十本美術理論書籍和幾百本美術畫冊的知識量。再來分析改革開放早期產生的主要藝術家的智力和知識結構,也無非就是幾十本美術理論書籍和幾百本美術畫冊的知識量。網絡時代,隨便拉個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學習,3個月到半年就可以完成同樣的知識量。

在網絡信息年代,知識獲取權利趨於平等之後,國內的主要文化變革,就銳變為知識發佈權利的變更。表現在藝術界,就是落後的老藝術家和先進的年輕藝術家的知識發佈權利的變更。

傳統媒體:電視、報紙、雜誌等,還是由傳統的文化精英控制知識的發佈權,傳統媒體也成為傳統文化精英發布知識的主要陣地。在移動自媒體普及的年代,傳統文化精英的知識發佈權利已經瓦解了。

新興WEB2.0媒體強調知識發佈權利的平等,民眾注意力也迅速轉移到新興WEB2.0媒體,微信、微博、QQ群、博客、BBS、等WEB2.0媒體和平臺,便成為新生代和草根藝術家發佈知識的最主要平臺。

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自媒體時代,原來形成壟斷的宋莊各大藝術幫派已經全盤瓦解,影響力也已經銷聲匿跡。

希克和尤倫斯敗走中國大陸之後,以往力捧當代藝術F4的收藏家和畫廊都全部破產了,宋莊的精神領袖F4沒落之後,宋莊的影響力也就徹底瓦解和崩盤了。

凡高從富貴到貧窮 畢加索由貧窮到暴富

有人說凡高是窮死的,而畢加索是富死的。但你知道凡高原來住在街頭多層住宅。你知道畢加索原來住在巴黎著名的貧民窟,差點窮到凍死,冬天燒畫取暖。

凡高最終從富轉貧,直到窮死!而畢加索則從貧民窟暴發成為超級富豪,最終富死!為什麼?

凡高遵循的是“物以稀為貴”的理念,所以凡高從富轉貧。而畢加索遵循的是“物以多為貴”的理念,所以畢加索從貧民窟暴發成超級富豪。藝術市場理念定位的差異,導致了凡高和畢加索的命運發生了喜劇性的倒轉。

藝術市場被“物以稀為貴”理念誤導極深,“物以稀為貴”本質是一種小農主義思想。藝術市場的本質屬性是“物以多為貴”。“物以稀為貴”對文物古董或許是有效的,但對在世藝術家則是死路一條,少有成功案例。

歷史上所有大師都是從低價賣起的,一開始賣高價的藝術家基本都中途夭折了,渣也沒有留下一丁點。一開始賣高價的藝術家都熬不到成功的那一天,要麼崩盤,要麼夭折,因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成功的可能性。

凡高窮死於畫價太高 產品線單一

凡高當年何等風氣,凡高的弟弟經營著當時很大的畫廊,畫廊老闆就是凡高的親戚。凡高每個月從哥哥手中獲得幾百法郎的資助,租住在十字街口的多層住宅裡面,享受著巴黎街頭的美酒和咖啡,還經常接濟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名流和巴黎夜場的美女。

優裕的家庭環境則害了凡高,致使凡高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就是畫價定的太高。也許是凡高參考了大畫廊裡面成功藝術家的定價,每幅畫定價幾百法郎。高定價的凡高生前只賣出了一幅畫,最終凡高從富轉貧,直到窮死!

對比與畢加索,凡高的才能單一,作品風格也單一。也就是說凡高的藝術品產品線過於單一,不夠豐富,而且定價過高。凡高的定價系統只有少量高價精品,而缺乏大量廉價產品作為基礎。雖然凡高有大畫廊的弟弟和親戚的幫助,但還是導致了凡高生前藝術市場的慘敗,窮困潦倒而自殺。凡高最終還是沒有熬到成功的那一天。

畢加索當年窮困潦倒,住在巴黎著名的洗衣船貧民窟。畢加索冬天沒錢燒煤,只能焚燒自己的畫作來取暖。馬蒂斯的成名刺激出畢加索的靈感,轉向立體主義炒作成名後,畢加索創作了海量的版畫、陶瓷作品來豐富產品線,超低價傾銷低端市場,恰恰是低端市場才形成了畢加索的高端市場基礎。最終畢加索在29歲之後實現了財務自由,富得流油,成為超級富豪。接下來就是富豪藝術家和一打美女的傳說。

“大芬村和宋莊”,南北兩大藝術區命運的天淵之別

畢加索 《米若陶洛斯和女人》 29.5*36.5cm 歐洲版畫 (南岸九號藝術館藏)

從國外的畢加索、達利,到國內的張大千、齊白石,都是靠海量的作品來佔領市場並獲得成功,藝術市場一貫秉承的真正理念是“物以多為貴”。

因為藝術不應該是極少數個別人的遊戲,藝術應該是服務於廣大社會大眾的。閉門造車和孤芳自賞的藝術家最終大多是屌絲加窮死的悽慘下場,藝術家應該在社會服務中實現其藝術的價值和人的價值。

“物以稀為貴”是小農主義餘毒

藝術品市場被“物以稀為貴”理念誤導極深,這是一種錯誤得離譜的理念。藝術市場的本質屬性是“物以多為貴”。“物以稀為貴”或許對文物古董是有效的,但文物古董的貴並不是因為“稀”,而是因為歷史和文物研究價值,才所以貴。

“物以稀為貴”本質是一種小農主義的餘毒思想,抱著這種餘毒思想的在世藝術家大多死路一條,少有成功案例。

藝術市場一貫秉承的真正理念是“物以多為貴”,從中國的張大千、齊白石,到國外的畢加索、達利,都是靠海量的作品來佔領市場並獲得成功。藝術不應該是極少數個別人的遊戲,藝術應該是服務於廣大社會大眾的。

畢加索、達利等大師,成名後生產大量廉價版畫、陶瓷等來豐富產品線,並佔領低端市場。

從張大千和齊白石的市場來說,他們藝術市場上的幾十萬幅偽作成為了他們在廣大民眾中的海量傳播基礎,正是因為有幾十萬幅偽作,才造就了他們真品的可貴和價格虛高。

在信息缺乏的年代,海量偽作起著廣告傳播的效應,海量偽作成就了大師的廣大民眾知名度。沒有偽作的畫家,其作品難以存世,早就已經被世人遺忘。

範曾市面上偽作有500萬幅,範曾能夠成為藝術市場上的長盛不衰的不倒翁,正是這500萬幅偽作成就了他,這500萬幅偽作就成了範曾廣大的民眾基礎。

以前上海有個很好賣的油畫家,其市場熱捧程度僅次於陳逸飛。由於他的油畫作品大多被某地產集團購買後被惡意壓存倉庫,市場上一下子缺乏了流通性,其油畫市場就此崩盤。一個陳逸飛一樣的商品油畫大師苗子就此因為缺乏市場流通,被惡意壓存給砸死崩盤了。

書畫市場的“物以多為貴”

藝術作品也是一樣,如果只有幾個人認可它的價值,它很快就會被社會遺忘和淘汰,當幾十萬、幾百萬的人認可它的價值的時候,它就有可能被普遍認可成為一種貨幣。

一種藝術品,要被廣泛的大眾所認可,它的存量就一定要足夠大。否則,它很快就被社會所遺忘,成為一種被社會所淘汰的物質垃圾。

那種類型藝術家適合“物以多為貴”呢?你必須是綜合性藝術家,具備多種藝術才能,這樣你才能創作海量的高質量藝術品。如果你只是才能單一的藝術家,那你的創作就艱難了。

藝術大師大多是賣出來的,你賣的越多,你作品的價格就會越高。

“物以多為貴”對藝術家的才能要求是非常高的,藝術質量和創作速度沒有必然關係。你能做到比其他藝術家的創作速度快100倍,質量比其他藝術家高100倍,同時你的初始售價低於其他藝術家100倍,那你成為藝術大師的數學概率就是其他藝術家的100萬倍。

中國現當代藝術從幾千元人民幣炒到最高1.8億人民幣,最近又回落到幾十萬人民幣還滯銷,沒人買。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價格走勢和比特幣的價格走勢是一致的。

中國現當代藝術價格能炒起來,也是因為“物以多為貴”的原因,參與玩中國現當代藝術的中外收藏家太多,在經歷價格波動之後,會逐步成為社會共識,最終其合理的價值會得到普遍的認可和接受。

所有價格炒作都以失敗告終

藝術市場一貫秉承的真正理念之所以是“物以多為貴”,就是因為藝術不應該是極少數個別人的遊戲,藝術應該是服務於廣大社會大眾的。

現在還是寄生在很狹小的小圈子裡面的藝術家們,都成了骨灰級藝術屌絲,他們混了幾十年,還沒有看到有出頭日。他們從圓明園混到宋莊、798,又流落到其他邊遠而無人知的藝術區。

藝術的價值,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價值,一個藝術家的價值,取決與他對社會的付出和服務,藝術家對社會付出越大,他的價值就越大。

藝術狹小圈子裡面片面的價格炒作,已經落後於我們這個時代,甚至部分已經違背了社會公共利益,個別走向犯罪的邊緣。藝術家應該回歸到社會服務中來,在社會服務中實現其人的價值和藝術的價值。

人類藝術歷史上,沒有一個炒作能夠成功的案例,就是因為炒作違背“物以多為貴”的原則。由於炒作缺乏廣泛的社會認可基礎,所以,一切炒作都必然失敗,所有炒作者都被掩埋在歷史角落的灰塵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