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

/ 月光的原因 /

最近,一個詞語火了:"隱形貧困人口"。指的是月收入不算低,生活表面光鮮,但實際上卻很窮,不是月光族,就是存款為零,甚至負數。

這類人通常在護膚、穿衣、飲食上毫不吝嗇——

能買戴森吸塵器就不用掃帚了;

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了;

100塊錢一張的"前男友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

有健身衝動,就非得去辦張年卡。

總之,他們在精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

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

這一類人在如今的人群中佔比越來越多了,也是所謂的月光族一員。每次跟月光族談起理財,換來的是他們一聲聲哀嘆:我工資就這麼點,吃吃喝喝就沒了,哪有什麼錢來理財啊。

可以說,"月光"是大多數人在理財道路上遇到的第一隻攔路虎。工資不經用,想存錢的時候總是會出現讓你破血的花錢地方。我們要告別"月光",先來看看自己月光的原因。

1.毫無節制的買買買

這是大部分妹子月光的罪魁禍首,一看到心儀的東西,馬上忘記自己的經濟能力,頭腦發熱,眼裡只剩下買買買!大部分妹子的消費都是衝動型消費,有些時候一買完就後悔了。

自測題:看看你是不是衝動性消費,有2項以上就該注意了

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2.預料之外的支出

小小大學畢業後選擇了留在北京,雖然工資不算太低,除去租房日常開銷,每個月節約個1000到2000塊錢是沒有問題的,可她就是一分錢的積蓄也沒有,家庭聚會的時候和她聊天,她抱怨說,我也想存下錢來,可是意外開支太多了,今天這個同學在微信上留言說要結婚,過幾天又是哪個同事過生日請吃飯,你總不能兩手空空去吧,反正就是到最後存不下錢。

3.先花錢再存錢

很多人抱著很天真美好的想法,等工資到手了,我就省著花。到月底,剩多少我就存多少,但是不管你工資有多高,等到月底的時候總會兩手空空,原因很簡單,賺錢這件事情的優先級被你延後了,你在消費的過程中,我們很難想到還要攢錢,攢錢的事情就又被默默的忽視了。

4.對自己太狠

看到這個原因,想必很多人無法理解,其實這就跟你減肥,嚴格要求自己一段時間後,報復式大吃大喝,導致自己體重反彈了。一些人發誓要攢到錢,在一個月內,這也不買,那也不吃,最後錢都是攢下來了,但是痛苦的感覺已經深深的印在腦子裡,下個月被壓抑的慾望瘋狂反彈,不僅把所有的工資都花光,就連上個月攢下的錢也沒辦法倖免,這種行為還有後續的影響,你對攢錢產生了陰影。

懂得原因後,我們才好對症下藥,下面的4個步驟幫你告別月光。

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 分析支出 /

前面我們提到的月光原因,是因為我們花費不合理,只有知道自己到底把錢花在了哪裡,通過對支出的分析,才好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們以林曉為例。

林曉,在杭州工作3年,月收入1萬,賺的並不算少,愣是沒攢下錢。但是她覺得自己也沒享受到什麼,錢不知不覺就沒了。我們先來梳理下她的每個月支出結構

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1.日常開銷可縮減

在每月的支出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大的消費項是日常開銷,日常開銷4000元,就林曉自己一個人的花費來說,著實有點高。查看下開銷的流向,發現林曉妥妥吃貨一枚,每天零食不斷,時不時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工作日在外吃,一天至少60元,週末解放自己,跟朋友在外大吃大喝,花費更多。如此一分析,林曉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住自己的食慾,少買零食少喝咖啡,試著自己做飯。

2. 房租是否可優化

林曉不想離公司遠,也不想跟人合租,想住著好一點讓自己生活有品質,這無可厚非。不過一般建議房租不要超過30%,當然這也是看個人的承受能力。

3. 意外支出要慎重

像是結婚紅包禮金,這些避免不了之外。我們發現林曉很多意外支出是隨性而來,看到一件漂亮衣服忍不住購買了,跟著朋友出去遊玩順手買個紀念品,還有興起請客吃飯。這些支出雖然不常有,但就是隨性所欲的發,積累起來也不少。為了控制自己的這種隨性,林曉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原則,想買的東西不立馬買,過幾天看看有沒有慾望買。

4. 服裝和化妝品需理智

每個年輕女孩,都不想省下服裝和化妝品。只是無計劃買買買,浪費了不少錢。像林曉同類衣服已不少,看到做活動仍是忍不住要買。有些衣服質量不敢恭維,衣服買的不少,但有質感的卻很少。囤的很多,有些沒開封,有些到用了發現質量過期。對此,林曉決定給自己做一個好物清單,詳細羅列自己計劃購買的東西。

5.同類消費重疊,可壓縮

寬帶、有線這些固定支出佔到了每月收入的4%,也就是400元,這部分開銷很高也沒有必要。由於裝了最大的有線寬帶100M ,1780元/年,大部分時間在公司上網,家庭寬帶可以改成20M,499/年,或者50M ,1080/年。固定電話月租費25元/月,現在大家都用手機聯絡,可以取消。

看過林曉的例子,你覺得自己和她有點兒像嗎?生活中有很多壞的消費習慣,都會成為漏財陷阱,對生活品質也無益。

/ 做好預算 /

做好預算,其實就是讓我們做好收入的分配。一般來說,我們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四個去處:

·日常的必要支出,比如保障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開銷。

·偶發的必要支出,比如旅行、送婚禮紅包的錢,以及給父母的錢等。這些支出看似偶發,卻難以避免。

·非必要支出,比如每個月隨意的網購消費、購買打折的名牌包、每天喝一杯星巴克等。

·少量結餘。

那麼什麼樣的收入分配比例是合理的呢(見下圖)?

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日常的必要支出:佔收入的50%。如果你日常的必要支出遠遠超出收入的50%,達到80%甚至90%,那麼我建議你要把現階段的重點放在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上。

·偶發的必要支出:佔收入的20%。

·非必要支出:佔收入的10%。

·長期儲蓄:佔收入的20%。

你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花錢結構,是不是不太合理呢?不合理就要進行調整,對自己的錢提前規劃好支出。注意,要對花銷進行分類,將自己打算購物分為必要和非必要。對於非必要品,儘量控制支出,每次購買前再確認下,要不要買。

可以參照下表,先對自己的開支做個簡單判斷和規劃,再按照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來整理成完整的預算表。

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 找到漏財行為 /

在消費中,有一個拿鐵因子的概念。拿鐵因子是人們每天生活中如買杯咖啡般可有可無的習慣性支出,例如,每天午飯後的一杯拿鐵咖啡、看到商場促銷就買的衣服、付了錢卻不去使用的健身卡……這個概念源於一個故事:一對夫妻每天早上一定要喝一杯拿鐵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費,30年累積的花費竟達到70萬元。

如果不知道這個概念,可能每個月除了咖啡之外,各種瑣碎的支出會繼續不知不覺地消耗你的錢包。要消滅拿鐵因子,買東西之前多問自己是否"需要、喜歡、適合",時時把自己真正的需求放在核心位置。這也是我們要分析自己的收支的原因:越早分析自己的收入和消費,就能越早地發現我們賺的錢到底來自哪裡且花到了哪裡。

拿鐵因子是我們的一個被忽視的漏財行為之一,上面我們舉過林曉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壞的消費習慣,都會成為漏財陷阱,如果我們注意一下,改掉這些習慣,相當於每月多賺30%。

讓我們來對照常見的10個漏財行為,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1.貪便宜

同志們,你們知道為什麼雙十一、雙十二的銷售額在不斷刷新紀錄嗎?就是因為我們有剁不完的手啊呸,因為我們那顆貪便宜的心啊,常常因為"啊,這個打折了,好划算,以後會用到的吧"的心理而買下了很多無用的東西。

2. 面子消費

去了高檔的化妝品店,因為銷售服務態度實在太好,不好意思不買。或者是請客的時候,得請個貴的餐廳。

3. 囤貨

整理下自己的家,看看那些堆積的紙巾、款式相同的T恤、用不到的廚房小電器,是不是覺得自己是收集症重度患者

4. 跟風、攀比消費這就是虛榮心作祟。看閨蜜出國旅遊了,買了奢侈品,不行我不能落於人後,盲目跟風買買買。

5. 提前消費

會員卡、年卡、團購,這些提前買的單,自己卻往往沒用過幾次。

6. 經常犒勞自己生日,送自己個名牌包吧;結婚紀念,買件首飾吧。各種紀念日都是漏財的小陷阱。快樂時候要犒勞自己,失落時候更要安慰自己了,吃個大餐逛個街,用消費來彌補自己的壞心情。

7. 不重視小錢消費

這支筆造型好看才3元,買!耳釘5元,飲料5元...就這麼點錢,買!就是你這麼不重視小錢,結果積少成多,

8.衝動消費

看到漂亮衣服、時尚電子產品,腦筋一熱馬上就買。明明沒計劃買東西,朋友一聳動,立馬被說服買下來。

9. 分期付款陷阱想要買的東西買不起,不怕,有分期,還是0利息呢。被商家宣傳誤導的你,可真認真計算過自己為此要付出多少費用。仔細一算,你會嚇一跳的。

10. 迷信大牌追逐大牌手袋、各種名牌用品。牌子都有品牌溢價,消費主要看心理,實用性上一點沒幫助。買東西品質+需要才重要。

總之,沒有漏財行為,每月少花30%。省下的就是賺下的,錢要花在刀刃上才能過有品質生活。

/ 培養儲蓄習慣 /

人們往往會有這麼一個錯誤認識:只要我的收入提高了,我就一定能夠攢下更多錢。事實上,當你的收入提高了,相應地,你的慾望也會擴張,你不會滿足於之前的消費水準,你對提升生活質量的追求在提高。有些人,甚至是收入提高了,錢反而存得比以前少,就是因為消費上大手大腳了很多。

你想要花完自己的收入,趁年輕多享受,這無可厚非。可是,你有想過當有意外事故、當你需要大筆錢的時候,沒有一絲存款的你,到時候會有多困難?

也許你會說,我也想存錢,自己省吃儉用,就是存不下錢,怎麼辦那?

首先,我們先要明確,存錢的前提是不能太影響生活,不然你活得不開心,存錢也沒動力。

下面有兩個簡單的小訣竅,幫你養成儲蓄習慣。在後面課程我們會有關於儲蓄更詳細介紹。

第一個小訣竅:牢記"先支付自己"。每次一拿到收入,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習慣是先支付給別人,要麼先還債還信用卡,要麼先去買必要東西,然後再隨性消費,最後能剩下多少錢就存多少。如果你轉換花錢順序,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你先支付給自己,把10%的收入先存起來,再用剩下的錢支付必要支出。

第二個小訣竅:10/50法則。每月從10%的工資開始儲蓄。10%的金額一般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同時,試著將意外收入、獎金、加薪的50%存下來,用剩餘的50%好好犒勞自己,也會讓人驚喜。

對於經常買買買的人來說,做到這四點,你就成功了。堅信你會很快脫離"月光族"和"剁手族"的族群了。輝煌的人生離你更近了一步。那麼,你願不願意為了自己的夢想暫時性的委屈下自己呢?很多人不願意,僅僅是因為目標或者說夢想不夠強烈。這些做法沒有嚴重地削減你的開支,只是讓你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過得特別享受,但是生活還是可以照常進行的。想想接下去越走越寬敞的路,難道真的不能忍受天性的短暫抑制麼?

- 本章要點 -

1.月光的原因:無節制的買買買、意外支出、先消費後存錢、對自己太狠

2.告別月光的四個步驟:支出分析→做好預算→減少漏財行為→培養儲蓄習慣

- 作業 -

對照漏財行為清單,找出自己不好的消費習慣,設立改進措施。

靜好書院:告別月光族,其實很簡單(理財小課第五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