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軍訓,這幾所高校開啓新生旅程還有這種操作|案例

除了軍訓,能幫助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的還有新生訓練營

。今年,北京大學為幫助2018級本科新生更快地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更好地成長進步,舉辦了為期2天的新生訓練營。期間,從“相識此間”見面會、“破冰”小遊戲到繪畫未來,北大的新生們體驗了各式各樣的活動,以新生訓練營作為大學生活的起點,開啟四年的未知旅程。

近幾年來,和北大一樣,國內外一些高校對新生訓練項目或初嘗試或精改良,引導懵懂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為新生訓練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如何確保新生參與的效果?值得高校深思,本文以國外高校為例講述了一些方法。

拓展新生訓練

在俄勒岡大學,新生訓練不是隻有幾天的集訓,而是持續六週的全方位體驗活動,該校將其命名為“起跑架”。通過將新生訓練拓展及延長,學校希望能收穫更好的教育和指導效果。舉例來說,俄勒岡大學對校園性侵害這一教育主題進行了拓展,開設了專門防治校園性侵、名為“Get Explicit”的課程。

這一課程由三名學生做主導,旨在關注兩性關係中的性健康界限。大一新生可以在開學後的第一個週末參加該課程,參與者將被劃分為3個小組,約60名訓練有素的學生領袖將被分配至各小組進行總數達100至110次的演講報告。對於校園性侵這一敏感話題,啟用在校學生做課程主導可以減少新生的距離感,讓他們更有聆聽和傾訴的慾望。

“在新生訓練的拓展上,我們看到了顯著的效果。”高等教育新生訓練、適應及保留協會執行總監喬伊斯·霍爾說。根據該協會2017年對協會成員參加新生訓練課程情況的調查,有29%的受訪高校表示,他們有拓展部分的新生訓練項目或訓練營。

互動凝聚情感

幫助新生在情感上適應大學生活,是新生訓練的目標之一。俄勒岡大學新生訓練項目助理主任基思·弗雷齊強調,如果學生在開學後的六週內沒有感覺到歸屬感,他們更有可能會去做一些高風險的事情。當新生感到自己與學校及同伴間聯繫緊密,他們在大學中會表現得更好。

和其他國外高校一樣,俄勒岡大學的新生訓練也是將新生按小組形式分配,並安排高年級學生擔任朋輩輔導員領導各個小組。不同之處在於,俄勒岡大學如今會要求朋輩輔導員在新生訓練開始前給每位新生打電話,介紹自己並說明新生訓練的規劃行程。比起單方向的發郵件通知的形式,電話交流增強了雙方互動,更人性化。

將學生帶離校園是另一個幫助新生快速建立情感互動的好辦法。在科爾比學院,新生會通過一起外出旅行建立友誼。為期兩天的新生戶外迎新旅行包括揹包旅行、攀巖、衝浪、戶外瑜伽等多個可選項目。科爾比學院認為,“戶外活動是教育的一部分”。戶外迎新旅行給新生提供了發展有意義的社交關係的機會,同時通過各種體驗活動讓他們具備快速適應挑戰的能力。科爾比學院院長卡琳·布瑞爾-麥克雷自己也曾是該校的學生,參加過戶外迎新旅行。她表示,有許多學生彙報說他們最親密的朋友中至少有一個來自他們參加的旅行項目小組。

注:


科爾比學院創建於1813年,是一所位於美國緬因州的頂尖文理學院。它於1871年成為全美第一所接受女性學生的男子學院。

保持與時俱進

優秀的新生訓練項目永遠是與時俱進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深知這一點。

十多年來,該校一直為新生提供一個以

Hokie Camp為名的非強制性的新生訓練營。目前在該校的6000~7000名新生中,有約1/6的新生選擇參加這一為期三天的新生訓練項目。從十年前到現在,Hokie Camp總在為適應學生的需求而不斷調整其方針和佈局,希望學生能更有歸屬感。最初,新生訓練營的重點在於將學院精神和傳統灌輸給每屆新生。如今,訓練營會提供更實質性的內容,例如以多樣性和身份認同為主題的小組討論,並強調對社會的服務貢獻以及學生的自我發現。

注: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吉祥物是一隻名叫“Hokies”的擬人化火雞,而“Hokies”亦常作為學校和學生的代稱。

2017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為不想離校外出參加訓練活動的學生,開發了新生訓練營的校內活動版本。學校還在考慮,在不產生隔離感的前提下為特定人群增加訓練項目,例如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少數種族學生及轉學生等。

“如果新生們都能騰出3到4天的時間,對他們的未來目標、個人天賦及才能,還有多樣性和包容性這些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這將對他們的大學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新生項目助理主任達科塔·法夸爾-卡德爾說。

國內高校後起發力

與國外高校的新生訓練營相比,國內高校起步稍晚,但也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擁有全中國最多外招生的暨大,從2012年開始,結合自身特色,借鑑境外高校新生教育模式,開創了內地首個新生訓練營。在頂層設計上,暨大新生訓練營以“強化一個主題,體驗兩種文化,營造三種氛圍,培養四種意識”為目標,以“新起點,新目標,新團隊”和“愛學習,愛生活,愛運動,愛創新,愛暨大”為口號。訓練營涵蓋了學習校史、聽知識講座、學習暨南拳、比賽拔河、參加定向越野、設計創意造型等多個特色環節,力求將新生訓練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充實而有效。

和國內高校普遍進行的軍訓相比,暨大的新生訓練營有何不同?據該校學生社區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洪毅在2016年接受中國新聞網採訪時介紹,“軍訓注重的是培養紀律性和團隊協作,新生訓練營也一樣重視這些品質。”

一方面,暨大的新生訓練營會嚴格要求出勤紀律,設置了跳大繩、拔河、定向越野來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另一方面,與軍訓不同的是,新生訓練營是通過更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安全意識、文化傳播等多方面的教育。

重複的必要性

由以上幾所高校經驗可以看出,國內外高校的新生訓練項目都有活動多樣、信息量龐大的特點。高校與時俱進地將新內容慢慢融入新生訓練的課程之中,這為學生帶來龐大的信息量,也為高校帶來難題。如何確保新生參與的效果?如何保證這些對學生的安全及學業相當關鍵的信息順利被他們吸收?

對俄勒岡大學新生訓練項目助理主任基思和其他負責新生訓練項目的管理人員來說,最能讓大學新生訓練發揮效果的,是那些由學生領導、針對特定的學生團體、活動時間持續好幾天的訓練課程。此外,高校管理者應理解,學生無法一次性就記住學校向他們輸送的大部分信息。

“我認為只有一小部分信息會保留在學生的腦海中。我們瞭解到,多次重複強調這些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基思表示。

主要參考文獻:

[1] Kathryn Masterson.“How to Make Orientation Stick.”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2 Aug.2017.

[2] Rhea Kelly.“Study: Positive First-Year Orientation Impacts Overall Student Experience.”Campus Technology,14 Sept.2017.

[3]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舉辦2017級本科新生訓練營[EB/OL].新浪網.2017-09-08.

[4] 郭軍,蘇運生.中華文化植入新生教育暨南大學新生訓練營以文化人[EB/OL].中國新聞網.2016-09-29.

[5] 俄勒岡大學網站、科爾比學院網站

除了军训,这几所高校开启新生旅程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除了军训,这几所高校开启新生旅程还有这种操作|案例

本文為麥可思專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