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客商來遼寧的「綠色」招牌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不但可以提升本地人的居住幸福指數,也能成為吸引外地人來遼投資的“綠色”招牌。

在遼寧工作生活18年的臺商曾義生,目前正在錦州義縣開發一家溫泉度假酒店,總投資約3億元。“留在遼寧,就是因為這裡好山好水、四季分明、夏可避暑、冬可賞雪。”在曾義生看來,遼寧同樣能夠成為旅遊、養老的勝地。多年來,他對遼寧各方面的變化都深有感觸,特別是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給了他留在遼寧投資的信心。

去年,遼寧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平均為277天,全省14個市重汙染天數總數從2015年的206天降低到92天。PM10平均濃度較2013年同比下降10%,完成國家“大氣十條”考核目標。PM2.5平均濃度完成環保部的年度考核任務,較2014年同比下降24%。

今年年初,全省超七成黑臭水體完成綜合整治,超額完成“水十條”要求的60%消除比例;在國務院下發“土十條”後,遼寧是全國首個印發土壤汙染治理方案並首個完成農產品採樣的省份。

常在臺商會上推介遼寧

為感受遼寧鉅變而榮幸

2001年,臺商曾義生離開美國,單槍匹馬來到遼寧。起初,他創辦企業種植蝴蝶蘭花卉,後來又專門研究生產節能環保灌溉產品,用高科技手段、以廢舊輪胎為主要原料生產滲灌管、噴灌管。

現在,曾義生與合作伙伴在錦州義縣五臺溝旅遊景區投資約3億元,建設一座包含旅遊、養老、兒童遊樂、種植採摘等7大板塊的溫泉度假酒店。

“我考察了很多地方,發現這裡真是好山好水、非常幽靜,很適合大眾來休閒度假,特別適合老年人來旅遊養老。”曾義生介紹,現在,佔地面積大約11平方公里的溫泉度假酒店正處於建設初期,明年將加速建設,預計於2020年建設完成。

現在,曾義生的身份除了旅遊公司商務總監,還有遼寧凌海市,阜新市海州區、高新開發區,法庫高新開發區等地的經濟顧問,並多次協助當地政府招商引資。

“現在,我經常在臺商會或者其他招商會上推介遼寧,建議大家有機會一定要來遼考察,抓住發展的機遇。我在當年毫不猶豫地來到遼寧,就是看好這裡的發展潛力。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遼寧的變化翻天覆地、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曾義生直言,能經歷和感受遼寧的鉅變,令他感到十分驕傲和榮幸。

曾義生笑談,如今他已完全適應了遼寧四季分明的氣候,回臺灣反而會有些不習慣。“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遼寧的好山好水十分適合養老產業的發展。”遼寧的“夏可避暑,冬可賞雪”,也是曾義生選擇錦州義縣建設溫泉度假酒店的原因之一。

曾義生介紹,現在有很多北方人喜歡去南方養老或過冬,遼寧也可以吸引南方人來北方養老度假、休閒旅遊。

在旅遊景區建溫泉度假酒店,保護青山綠水是底線。最近,曾義生在朋友圈中曬出一組正在建設“生態公園”的圖片,並配文“環境綠化和工程建設同步進行中”。

曾義生說,他在義縣幾乎每天都要去爬山,看看山裡的泉水、瀑布,或者沿著山莊隨意散步。他甚至想過,要把這裡當成自己“人生的後花園”。

生態環保與建設同步,也是遼寧正在做的事情。為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遼寧正在進行新一輪改革。今年8月中旬,《遼寧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在全省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實施方案》提出,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在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事件,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後果等情形,且有明確責任主體的,將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通過生態損害賠償,或將改變之前“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尷尬局面,實現“誰汙染、誰治理,誰擔責”,或許可使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擺脫“公地悲劇”。

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背後有人在默默努力

曾義生的爬山是為了欣賞好山好水,而孫一堯和同事們的登高,是為了讓遼寧的天色更藍、藍天更多。從他的故事中,我們知道,在藍天白雲的背後,有些人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努力著。

2017年,遼寧省環境監測實驗中心監測員孫一堯一共出差了126天,由於全省28家執管電廠在去年進行了超低排放改造,他和同事們需要對這些電廠進行超低排放評估監測,並配合執法部門進行飛行監測。所謂飛行監測,就是指在事先不通知企業的情況下進行突擊監測。

孫一堯稱,燃煤電廠排放的汙染物以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為主,是大氣汙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雖然每個電廠都有在線監控設備,但手工監測更為準確,他們要每個季度進行一次,以檢查各項汙染物是否真正達標。今年,這些電廠基本都完成了脫硫、脫硝和除塵設備的提效改造,並已達標排放。

參加工作8年來,孫一堯的工作內容變化不大。週一帶著儀器從瀋陽出發,奔往省內的某個電廠,週五再返回。至於工作內容,似乎用一句話就能表達清楚——爬上監測平臺採樣。

監測平臺高矮不同,孫一堯和同事組成的三人小組需要拎著重達40多斤的監測儀器,沿著“Z”字形的梯子爬上去。80米高的平臺,爬上去要半個小時,中間得休息兩次。僅採集6個煙氣樣本,兩臺儀器同時開,也要3個小時才能採集完。

三伏酷暑,孫一堯從平臺上下來,胳膊和腿都曬傷了,抹防曬霜都不管用。而到了三九嚴冬,無論穿幾層羽絨服,都能被監測臺上的風打透。

不過,看著一個個電廠達標排放,藍天越來越多,孫一堯感覺自己沒有白辛苦,他的家人也越來越理解他的工作。“現在家裡人知道了,自己的兒子、丈夫正在為環保作貢獻,都挺自豪的。”

這些年來,對各大電廠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只是守衛“遼寧藍”的工作內容之一。

2013年至2017年,遼寧共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01.7萬輛,全省範圍內的黃標車基本絕跡;累計拆除燃煤鍋爐超過1.7萬臺,基本消除了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

以省會瀋陽為例,通過實施“煤改電”項目改造及淘汰黃標車,瀋陽“好天兒”數量連漲4年。從2014年的191天、2015年的207天、2016年的249天,到2017年達到256天,今年的前7個月,好天兒也同比多出23天。

2017年,大連共有300個藍天,達標天數比例超過80%,刷新了自2013年新監測標準實施以來的最高紀錄。

高度重視環保督察項目

建長效機制堅決防反彈

同為一線環保人,宮震宇的工作內容與孫一堯又有不同。從今年4月份開始,身為瀋陽市環保局固廢處主任科員的他就把工作地址遷到了渾南祝家。家住鐵西,開車上下班路程超過100公里,早高峰期間,他開車上班就要花1.5小時。

祝家汙泥處置項目是中央環保督察重點項目,也是瀋陽的民生工程。在汙泥臨時堆放場,十年來積存的汙泥曾填滿11個大泥坑,共計150萬噸,佔地31.2公頃。為了讓這些汙泥儘快消失,瀋陽把原計劃5年的工期提速為2年內完成。明年年底,這些汙泥將被無害化處理,泥坑被清空,回填平整後變成綠地樹林、恢復生態。

宮震宇站在泥坑不遠處向記者介紹,這些汙泥打撈上來之後,要先用壓濾機把水分壓降至六成,變成泥餅後,再靜止晾曬三天,把含水率降到四成。然後再經過電廠摻燒或者磚窯摻燒。通過前一種方式,汙泥可以變成燃料用來發電;通過後一種方式,汙泥將成為磚胚原料。

在這裡,宮震宇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汙泥處理進行全過程監督,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提出建議,避免發生環境汙染事故。

“需要幾個提泥點,選擇在哪裡,都要根據泥的流向進行專業判斷。”宮震宇說,每天早晨,他到祝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山巡視一圈,看看工作進度如何,及時清理路面上殘留的汙泥。很多時候,他還要幫忙協調調度運輸車輛。接受記者的採訪時,150萬噸的汙泥已經處理了11萬噸。

宮震宇稱,相比大氣汙染和水汙染治理,土壤汙染治理工作是近幾年才開展的,所以公眾知之甚少。他參加工作近20年來,一直跟“固體廢物汙染”打交道。他之前參加過的土壤汙染的監督性檢查,比如化工廠汙染地塊、農藥化肥對土地的汙染等,都包含其中。

從今年7月30日起,遼寧利用兩週時間,對撫順、本溪、丹東、錦州、阜新等10個城市開展省級環保督察,對瀋陽、大連、鞍山、營口4個城市開展督察整改情況“回頭看”。

本次督察是對全省環境問題的一次自查,緊緊圍繞督察重點,敢於動真碰硬,客觀公正地反映督察中發現的問題,督促地方、部門和企業認真整改。

目前,瀋陽市整改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瀋陽的1590件信訪案件中,已辦結1542件,辦結率97%;未辦結的48件,正在抓緊推進解決,確保按期完成。中央及省環保督察涉及瀋陽市的整改任務已完成7項,其餘正按照時序進度積極整改落實。

下一步,瀋陽市將加快整改進度,確保如期完成整改任務;嚴格督導檢查並建立長效機制,對已辦結案件進行“再梳理、再檢查、再發現、再整治”,堅決防止反彈。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張阿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