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世界末日,一直是全人類都擔心的話題。我們的科技發展得已經遠超過了過去幾萬年的速度,但是在面對自然災害或者未知的威脅時,依然顯得十分弱小。

為了預防世界末日真的到來,科學家們想到了一個辦法,讓人類即使面對世界級的毀滅,也可以從頭再來,這就是末日種子計劃。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北冰洋上的斯瓦爾巴群島靜靜的躺在挪威大陸與北極的中間地帶,這裡的冬季,白雪皚皚,彷彿時間冰凍靜止,荒野上山峰壯麗冰川高聳,隨處可見警示北極熊出沒的標牌,這裡也是保證全球食物“終極未來”的“世界末日種子庫”——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坐落的地方。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2008年,科學家在斯瓦爾巴群島打造了一個十分牢固的種子庫,用於存放超過1億顆各種農作物的種子。這樣,即使人類真的遇到了什麼不可預測的毀滅事件,只要還有人存活,就可以到這裡取出種子,進行耕種,延續人類的種族。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冰雪中的斯瓦爾巴種子庫;它在2008年迎來了第一盒種子——來自123個國家的不同品種的水稻。圖片來源:HAKON MOSOVOLD LARSEN, EPA

在這個種子庫裡,科學家們存放的都是生命力十分頑強的種子。比如大麥、小麥或者豌豆這些種子,都可以存放超過1000年。而最牛的高粱種子,甚至在1.95萬年後依然可以種植。

●為什麼末日種子庫裡的種子會這麼牛呢?

首先,拋開這些種子原本就很突出的生命力不談,科學家的選址就非常重要——北極圈邊緣。這裡的溫度常年都並不非常高,既不會太高導致種子變質,也不會太低導致種子被凍壞,這樣就保證了種子的生命力。

同時,末日種子庫位於海拔130米的位置,即使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末日種子庫也不怕被淹。而且,科學家們打造出來的末日種子庫,牆體就極其牢固,據說其安全性不亞於美國肯塔基州國家黃金儲藏庫納克斯堡,甚至扔過來一顆原子彈也不會被毀。就在末日種子庫建成前的一週,當地就發生了6.2級地震,種子庫果然毫髮無損,也讓科學家更加有信心。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末日種子庫的入口矗立在常年積雪的半山腰上,形似巨大戰艦桅杆

不僅如此,科學家還未末日種子庫做了備份,在全世界各地安置了1400多個種子銀行,即使種子庫的種子遇到什麼麻煩,也可以在種子銀行挑選出種子補充進來。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末日種子庫構造示意圖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末日種子庫常年保持零下恆溫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斯瓦爾巴種子庫的種子都真空保存在零下十八度的冷庫裡。圖片來源:nationalgeographic.com

●農作物多樣性的種子守衛者

現今全球農業面臨很大危機,全球變暖,氣溫每改變一度,就會導致農業收成下降2%,不可預知的極端天氣出現頻率越來越高,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農作物的多樣性因為雜交等原因快速的消失,人類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很多作物的不同品種。

從1950年至今,中國滅絕了90%的大米作物,美國滅絕了90%的果蔬作物。很多關心此事的人正在世界各地收集作物的多樣性樣本放到末日種子庫中。那些我們已經失去的,沒辦法再追回,末日種子庫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地保存更多的種子,利用已有的多樣性種子來保護人類的現在和未來。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進入末日種子庫第一扇門後,就能感受到異常的寂靜和刺骨的寒冷。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長長的隧道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冰封的第五道大門後就是儲存種子的倉庫

進入這座遠離塵世的末日種子庫需要通過五道冰封的大門和一條百米多長的隧道,並沒有想象中的錯綜複雜,最外層的大門鋼鐵製成,只需一把普通的鑰匙就能打開,和我們日常使用的並無兩樣。進入第一扇門後,就能感受到異常的寂靜和刺骨的寒冷。

真正儲存種子樣本的倉庫更是一點都不神秘,沒有奢華的裝修,沒有高科技的設備,冰凍的白色大門後,岩石牆壁上閃爍著冰晶,種子“大教堂”裡像極了超市,一排排貨架上擺放著一個個封好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盒子。

儲存過程十分簡單,種子庫收到寄送過來的樣品後進行X光掃描,確保盒子裡是種子樣本,隨後製作標籤,標明來源地、種子類別、存入時間等重要信息,拍照錄入信息庫,直接放入倉庫儲存並不會打開盒子。透過一些塑料盒可以看到裡面存放了很多保存種子的小袋子,每一個袋子差不多可以裝200粒種子。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真正儲存種子樣本的倉庫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種子“大教堂”裡像極了超市,一排排貨架上擺放著一個個封好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盒子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來自世界各地的種子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透過一些塑料盒可以看到裡面存放了很多保存種子的小袋子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每一個袋子差不多可以裝200粒種子

逛完整個倉庫大概僅需五分鐘,只能看到各式各樣不同地區寄來的盒子,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不起眼的留言本,每位拜訪過種子庫的參觀者都會要求登記留言,翻到第一頁,種子庫的第一位訪客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留言:“這對全人類的和平及糧食安全都是鼓舞性的標誌。”

●誰是這些種子的真正主人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每位拜訪過種子庫的參觀者都會要求登記留言,翻到第一頁,種子庫的第一位訪客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留言:“這對全人類的和平及糧食安全都是鼓舞性的標誌。”

想要在末日種子庫存儲種子其實非常簡單並且免費,任何一家國家或者任何一個機構只需要在網上籤署一些模板合同,幾個星期就可以寄送樣本保存,申請人需要確保在寄送種子之前,在當地已經有一個備份即保證種子有兩份樣本存儲,另外要保存的作物樣本必須有獨特性,倉庫中已經有同樣的樣本就不再接收。

對於種子樣本的歸屬權,末日種子庫的政策是“誰把種子存在這裡,誰就是種子的主人,有絕對的擁有權”。作為運作機構,末日種子庫並沒有權力把這些種子交給其他人使用,儲存的種子只有在來源地的作物被毀的情況下才能出庫再使用,只有來源地有權在需要的時候取回他們的種子,如果有來源地外的個人或機構想使用種子樣本,需要跟儲存種子的機構申請。如果機構同意,也無法從末日種子庫獲取種子,而是從來源地的國家種子庫獲取,作為安全備份,末日種子庫的種子無法隨意獲取但數據庫信息公開,所有人都可以直接登陸使用檢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運營管理末日種子庫的全球作物多樣性信託基金負責人Maria Haga

這座種子庫擁有的是在過去2000年人類農業文明發展史所看到、所收穫的種子,這是過去幾千年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結晶,它們聯繫著我們過去與未來的農業發展,這些農業物種的多樣性將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寶貴財富和資源。

●全球暖化致極地融冰, “末日種子庫”入口遭水淹


看起來,人類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來應對潛在的各種威脅。然而實際上,末日種子庫的隱患卻非常多。而且經過了10年的時間,當初自信滿滿的科學家也被現實打了一個響亮的嘴巴。

(中新網 5 月 21 日電) 據外媒報道,挪威政府 2008 年設立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保存世界各地植物種子,避免因隕石撞擊或核戰等全球災難,導致物種滅絕。不過受全球暖化影響,北極地區溫度急增,導致永久凍土融化,令種子庫入口遭到水淹。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挪威官員阿希姆表示,北極地區去年底平均溫度較正常水平高逾攝氏 7 度,導致部分永久凍土融化,同時引發融冰和暴雨,雪水湧入種子庫入口並結冰,儼如冰河,幸未波及儲存種子的地點。

前不久新聞播報出北極圈附近溫度超過30℃,讓原本靠低溫保存種子生命力的種子庫也面臨了一次嚴重的考驗,不知道現在種子們是否還好?

儘管末日種子庫不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但事實是,由於全球變暖,冰川融化的水蒸發到空中後,增加了當地的降雨量。由於降雨量逐年的增加,種子庫遇到了當初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最終導致雨水滲入種子庫,甚至在裡面結冰,不知是否已經對種子有所影響。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儘管種子庫的安全性沒的說,不怕原子彈爆炸的衝擊波,但是原子彈爆炸更恐怖的破壞在於核輻射,不知道這些種子怕不怕核輻射?

而且,種子庫的預備軍——種子銀行,似乎也沒有預想中那麼可靠。比如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種子銀行,早已因為戰爭而被毀壞。2006年,菲律賓的一家種子銀行,也因為發洪水被沖毀。

儘管還沒到世界末日,但末日種子庫的種子已經被提取了。2007年,敘利亞因為長期戰爭導致的嚴重破壞,不得不呈交提取種子的申請。

一些人在努力拯救地球的同時,總還有另一群人在破壞這個世界。人類儘管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但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如此不堪一擊。看來,想要長期生活在地球上的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實版“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人類的終極備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