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四大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去甘肅別忘去看看

甘肅,簡稱“甘”或“隴”,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蘭州,省名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地區,東通陝西,南瞰四川、青海,西達新疆,北扼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國接壤,境內為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總面積42.59萬平方千米(其中飛地53.22平方千米)。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於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2018年8月3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甘肅省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以原華亭縣的行政區域為華亭市的行政區域,華亭市由甘肅省直轄,平涼市代管。

甘肅四大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嘉峪關文物景區

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的美稱。

嘉峪關始建於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佈,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並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體系。

嘉峪關主要景點有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魏晉墓群、黑山石刻、木蘭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自然及人文景觀。嘉峪關大多數景點緊扣長城文化及絲路文化的脈系,並具有自己的特色,多年來一直是中外遊客所向往的地方。

甘肅四大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去甘肅別忘去看看

嘉峪關

2、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總面積83.6平方千米。

傳說,被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讚譽。崆峒武術更是被譽為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

自1994年以來,崆峒山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旅遊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 、“中國十大道教文化旅遊勝地”和“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桂冠。

景區主要景點:

朝陽洞

崆峒山有許多大大小小、或深或淺的石洞,據初步統計,共有大小32個洞子,崆峒山得名,與山上的石洞有很大關係,即取”空空洞洞“之意。這些洞子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說法,朝陽洞即是其中一個較有名氣的石洞。

朝陽洞位於獅子嶺東側絕壁上,面臨一條溝谷,谷內長滿茂密的森林,隔谷與西臺相望。此洞不甚大,洞口寬為8米,高為5米,深為5米,這裡沒有出入的路徑,遊人很少到此,因此,顯得十分幽雅寂靜。據說早晨初升太陽的光芒,首先射入洞內,故名朝陽洞。

雷聲峰

雷聲峰的險奇堪稱崆峒一絕,雷聲峰不是飛來峰,它是主峰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條支脈,宛如主峰的一條右臂,舒展而下,指向濤濤的前峽河水。這條山脊全長200米,最高處不過5米,整個山體均為丹色石質,其東西兩側下臨絕澗,南面的絕壁上有人工開鑿的石級,可通向棋盤嶺。由於雷聲峰由北而南,山勢逐漸變低,因此,峰頂的道宮建築依順山勢,錯落有致,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雷聲峰巖壁陡峭,下臨深淵,在雷雨時節雷聲在空谷依欄而望,崆峒激盪,猶如山崩地裂,驚人心魄,故取名“雷聲峰”。

蓮花寺

崆峒山五臺寺之一,據碑記,初建於唐貞觀年間,寺周原多古松。清末兵燹後傾圮。民國4年(1915),由朱進財等人募資,歷經18載,恢復坐北大殿3楹、土地祠1楹、山門1座、廂房16間。民國25年,鄭浚主持創建面東兩層磚木結構西方三聖樓5楹,其後又由僧人普善、普化主持更新山門,修建馬廄3間,1958年後廢。1983年由僧人釋常慧募資重建面西廂房6間,1985年修復面南大殿3楹,由藝人戴國華重塑金身釋加佛、文殊、普賢菩薩及18羅漢像。1990年由佛教協會主持恢復復面東三聖樓三層五間,一至二層為僧房。

藏經樓

藏經樓亦稱藏經寺、藏經閣,在原真乘寺東側。舊為真乘寺藏經庫房,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由韓藩王室出資改建而成,專供存放皇太后頒賜三藏經。清嘉慶十一年(1811)修葺時,增修對口東、西樓房12間。咸豐年間靜寧縣民萬炳熊助資督工整飾一新,同治二年(1863)兵燹後,樓房傾圮,部分藏書散佚。光緒二十四年(1898),桑泉王原命出資400餘金修復。

真武殿

亦稱無量祖師殿,為皇城主殿。北宋乾德年間(963—967)修建,元代改崇佛閣奉祀釋迦佛。明代嘉靖年間韓王夫人郭氏捐資,命遣內散官馬英祈許,將大殿擴建為5楹,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殿頂覆蓋鐵瓦。殿內正中設高1.5米、長寬各6米的神龕,奉祀彩塑金身真武帝君坐像1尊。龕臺正中設置銅鑄玄武,左右彩塑周公桃花站像各1尊。龕臺左右側下方各塑龜蛇化身站像1尊。殿內左右彩塑四大靈官站殿神。清康熙初年王輔臣應吳三桂兵變據平涼佔崆峒,殿廡毀壞嚴重,十五年(1677),龍門洞道士苗清陽前來住持募化重修,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甘肅四大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去甘肅別忘去看看

崆峒山

3、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全景區包括麥積山石窟、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一個古鎮街亭溫泉景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現為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景區。麥積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集合,景區自然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形成自己獨特的山水景觀,人文景觀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和仙人崖等,其中麥積山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有“東方雕塑館”的美譽,仙人崖為釋、道、儒三家共存地。

景區主要景點:

麥積山景區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因山體呈圓錐狀,酷似農家的麥垛而得名。麥積山風景區北跨清渭、南攜嘉陵,地處我國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線,又是東南、西北季風交替帶,蘊有南北兼備的各種野生觀賞植物和藥用植物。麥積山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的一座孤峰,著名的麥積山石窟便開鑿在此峰之上,石窟主要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雕塑和壁畫,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是我國的四大石窟之一;此外還有雕巢峪、羅漢巖、香積山風景小區,有天池坪、嚴山瀑布景點及秦文公墓等古遺址。麥積山山勢險峻,林木蔥蘢,泉水清澈,飛瀑如練,風光旖旎,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譽,加之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

仙人崖景區

仙人崖景區是國務院公佈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之一。 位於天水市東南65公里處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麥積山石窟的東北方向,始於南北朝,距今近1600年。宋代稱“華嚴寺”, 明代永樂皇帝賜名“靈應寺”。相傳此處過去常有高人隱居於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區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組成,知名景點有“仙人送燈”、“淨土松濤”、“仙水湖光”等,其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麗,景景相連,猶如仙境。其中位於朱家後川的淨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淨土宗寺院。現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廟。

石門景區

石門山位於甘肅天水市北道區東南方向50公里的隴南山區,素有“甘肅的小黃山”之稱。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條小路聯接南北兩峰,且南北峰之間的聚仙橋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渾圈 ,狀若門楣 ,故名石門山。相傳有虎豹出沒,俗稱臥虎臺。石門山景色壯美,有小黃山之稱。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和鐘樓,峰間架通仙橋亭,從石門山腳下五陽觀登山,上十八盤,山勢蜿蜒,環繞攀登,古雅崢嶸的殿閣臺榭掩映於白雲翠微之中,景色迷人。中秋夜,皓月彷彿從石門縫中徐徐升起,變幻無窮。石門月夜,意趣盎然,為天水十景之一。主要有鬥姆、興龍、黃天、玉靈、麒麟五座山峰。石門山景區保存有明、清兩朝的古殿宇二十餘座以及塑像二十餘尊。

街亭溫泉景區

石門景區以西,就是街亭溫泉景區。街亭溫泉乃天賜之水,其蘊萬里山脈之氣象,溶玉宇蒼天淨水於泉臺,奔秦嶺西峽而湧出。南臨麥積山,北依杜甫草堂,西迎石門奇峰仙人崖,東眺伏羲始祖卦台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街亭溫泉,水溫40.5℃,礦物質含量極為豐富,沐浴之後,肌膚滑若凝脂。昔日溫泉僅為帝王將相獨享,而今已為尋常百姓樂見。泉水更兼保健醫療之功效,於冠心病、糖尿病、皮膚病、類風溼關節炎等多種常見疾病,其療效遠非藥物能所及。

曲溪景區

曲溪景區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四大景區之一,位於麥積山東南25公里處。 曲溪以山稱奇,以水叫絕。景區內山幽林靜,山崗上霧繚粼粼,純自然風情極濃。清清溪流,九曲十八灣,一步一景。河石、草坪、沙灘、湖光、林木交相輝映,置身其間,如在畫中。有“小九寨溝”之美譽曲溪景區純屬自然景觀,它深藏在小隴山林區茫茫的林海里,人跡罕至,景色佳妙。這裡曲水波光粼粼,林木蔥蔥郁郁,峻嶺巍然聳立,奇石千姿百態,山峽陡峭險要,遊人至此,彷彿進入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卷。曲溪之景,妙在因水得靈得秀,見清見幽。曲溪之水,於魚娃娃口接納冷水河,自東北向西南蜿蜒經流,其間或過峽谷,或經寬岸,曲曲折折,步移景異,有“曲溪十八彎”之稱。

甘肅四大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去甘肅別忘去看看

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4、酒泉市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處,佔地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包括鳴沙山,其山東西長40餘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月牙泉、鳴沙山。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鳴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鳴沙山為流沙積成,分紅、黃、綠、白、黑五色。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榮譽稱號。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6年1月,國家旅遊局和環保部擬認定甘肅省酒泉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甘肅四大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去甘肅別忘去看看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