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市場值得期待

節後市場值得期待

週五市場呈現震盪上行的格局,兩市各大指數紛紛小幅高開,隨後滬指震盪調整後一路走高,權重表現搶眼,汽車板塊領漲,大金融板塊表現搶眼,支撐起行情面走勢。但是,網絡安全、計算機硬件、房地產開發板塊表現相對較弱。全天成交量開始放大(滬市全天成交1254億元)。整體來看,大盤處於超跌反彈週期之中,本週中期大盤小幅縮量調整,雖然偏弱但實屬正常,畢竟連5日線都還沒碰到,自2644的反彈通道完好。最近的盤面是指數漲時個股沒賺錢效應,指數一跌個股就疲軟不堪,意味著題材股的結構性行情還未來臨,需要的是時間醞釀,重點關注節後題材股的表現。

週五財經要聞:一、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1月7日至9日在浙江烏鎮召開。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迴調逾百點。三、發展改革委:加快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四、中國—蒙古自貿協定聯合可研第一次會議成功舉行。五、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首次發佈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上述負責人指出,近年來,國務院多次研究部署普惠金融領域的政策措施,推動出臺一系列貨幣信貸、差異化監管和財稅政策,不斷強化正面引導和負面約束,激勵各類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六、據人民銀行9月28日消息,考慮到季末財政支出推動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9月28日人民銀行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週五市場集體收陽,結束了三季度收官之戰,上證指數報2821.35點,上漲1.06%;深證成指報8401.09點,上漲0.80%;創業板指報1411.34點,上漲0.78%。盤面上,保險、材料、電信、汽車、港口水運、通訊、券商、銀行等行業漲幅居前;概念股方面,粵港自貿、稀土永磁、次新股、共享經濟、生物疫苗、生態農業、新能源車等漲幅居前。技術分析:兩市震盪反彈,呈現普漲格局,金融股表現搶眼,保險、銀行均有1.5%以上的漲幅,推動大盤走高,連續五日站穩60日均線,有脫離底部的跡象。不過,反彈不會一蹴而就,預計2825點一帶將有所反覆。我們對比最近一個月的市場特徵與歷史上幾輪典型底部區域構築完成前最後一個月的異同。結果顯示,當前A股市場的相關數值雖然未達到歷史可比底部區域時的水平,但也已經呈現明顯的底部特徵,滬指創出2644點階段性低點與2005年6月“998點”底部、2008年10月“1664點”底部、2013年6月“1849點”底部、2016年1月“2638點”底部前一個月、三個月以及六個月的市場特徵進行對比,可以看到:(1)從上證綜指日均跌幅來看,市場底部形成前最後一個月的上證綜指日均跌幅在0.5%至1.5%之間,且相比底部形成前三個月、形成前六個月跌幅明顯放大;A股市場最近一個月的日均跌幅為0.35%,比此前幾輪市場底部的跌幅略小,但日均跌幅亦相較此前三個月、六個月明顯放大。(2)從下跌個股佔比來看,之前幾輪底部區域形成前最後一個月下跌個股佔比基本超過70%,且較此前三個月、六個月明顯放大;A股市場最近一個月的下跌個股佔比為60%,低於歷史底部區域時的水平,但亦較此前三個月、六個月明顯放大;(3)從日均成交與換手情況來看,目前的“地量”特徵與歷史底部區域的水平較為接近。最近一個月上證綜指日均換手率跌至0.32%,相較此前三個月、六個月進一步下降,且已低於歷史上幾輪底部區域形成前一個月的日均換手率(0.5%到1.1%)。目前市場底部區域有望得到進一步確認,但後市走出底部演繹上攻行情仍需要等待相關政策效應的體現,建議密切觀察社融、M1、低評級信用利差等數據的邊際變化。綜合分析:2018年下半年經濟增長會有所恢復,資本市場會去穩,特別是股票市場,在外資大舉進軍A股的大環境下,活躍資金進場做多的意願不會削減,若出現短期回踩也是消化獲利盤的中場休息,並且及時介入。

熱點展望:國慶節之後相對活躍的題材有三大方面,一是炒作高送轉,高送轉預期和高送轉填權兩方面;二是雙十一的預期,物流和跨境電商方面;三是11月份的上海進出口博覽會的預期,重點關注上海本地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