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歷史,讀點詩

讀點歷史,讀點詩

時間飛快,不知不覺中,小王變老王。

讀白駒過隙時,都不自覺地吸口涼氣。

腦海裡突然出現,初中時,老師講詩詞的場景:

師:***,你把這個背一遍。

學生某某: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師:嗯,作者是哪朝人?

學生們:宋朝。

師:是南宋,這個時期很重要!再說一遍!(腦補敲黑板聲)這個時間背景很重要,一看李白這種盛唐詩人,答題上要往雄邁壯麗上講。晚唐詩人,就要措辭如何憂國憂民。這是老師我,多年總結的技巧……

現在看來,那時的教學已經強調大數據了。

所謂“答題技巧”:人工(就差智能倆字了)地去統計得分話術。

可惜,名師沒有出高徒。

我有一神奇的本領:總是異常精準地避開標準答案

讀點歷史,讀點詩

不知是我腦回路不對,還是出題人的問題。

沒了分數以後,再來看詩歌,真是極具美感!

學生時代,搜腸刮肚,愁眉苦臉地用白話給詩詞做解釋。

完全忘記了:詩歌正確用法:給自己的心境做註腳

還有古詩是不能譯白話的。

硬來,那簡直是搞破壞。

看到美景,一般人只能:

讀點歷史,讀點詩

哎,我擦!這兒月亮賊帶勁!你看,那啥雀兒: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型……

可如果你讀過唐詩,就可以脫口而出: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還有在帝都,這座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

空有六環之大,但太過侷促。

裡面的人,是體會不到“野曠天低”的蒼茫。

詩詞是以精悍的語言,展開一幅畫。

詩詞講究:“煉字”

以構想為粗胚,以胸中丘壑為熔爐,去蕪存菁。

“煉字”真是太尼瑪貼切。

這是明面上遣詞造句之美。


想要深入瞭解一首詩詞,背後的歷史是必須要讀的

回過頭來,再看開篇那首,辛棄疾的詞: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表面上看,這首詞:富麗、熱烈

乍一讀,誤以為是相思之苦,是兒女情長。

可表面越是熱烈,老辛越是悲涼。

後人對辛棄疾最大的誤解:

以為老辛是個文人。

辛棄疾出生在大宋淪陷區,是金國二等公民。

爺爺辛贊,給孫子起名“棄疾”。

希望有朝一日:辛棄疾能像霍去病一般,勇猛殺敵,恢復漢家河山。

老辛20歲時候,金國內亂,趁機在山東起義。

拉起一支2000餘人的義軍,後來,歸入當時最大的義軍——耿京部。

這股義軍規模,曾達到25萬之眾。


試舉一例,來感受老辛的勇猛:

義軍首領,耿京,遭部下殺害。人頭被拿到金營邀功。

義軍人心渙散,馬上要土崩瓦解。

時值老辛被派去南宋,跟宋庭合計義軍出路。

一歸來,驚聞噩耗。

老辛,挑選軍中猛士50人,奔襲金營。在亂軍之中斬首叛將,張萬安。

時年,辛棄疾只有22歲。

宋高宗聽罷,只驚得說出一句“英雄了得”。


老辛歸宋以後,本以為可以施展拳腳。

奈何,當時的皇帝趙構,沒有北伐之心。

收容義軍,不過是為了表明姿態:祖國並沒有遺忘你們

可想而知,圈養起來的老辛有多苦悶。

好死不死,宋高宗還特能活

讀點歷史,讀點詩

是中國歷史上僅有4個活過80的皇帝之一。

(其餘三位梁武帝蕭衍,武周女皇武則天,清朝乾隆皇帝)

總算熬到,新皇即位。

更欣喜的是:新皇也看金國不順眼,一直想揍他!

可惜,岳飛死後,軍心受損,將才凋敝。

幫襯皇帝的軍事統帥:張浚,志大才疏。

一味和金兵打硬仗。

結果宋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這就是南宋歷史上的“符離之敗”。

南宋被迫,簽訂了十分屈辱的和約——隆興和議。

割讓六州,每年進貢:銀20萬兩,絹20萬匹。

讀點歷史,讀點詩

辛棄疾,痛徹心扉,但仍上書,勸勉皇上:金宋之間實力差距並不巨大。

這次戰敗是技術層面的事,皇上應該繼續積蓄力量。

奈何,新皇帝的北伐之心,已被這盆涼水澆滅。

老辛再次被高高掛起。


時間到了1171年的元宵佳節。

老辛百無聊賴地走在路上,看到萬家燈火,滿是浮華喧鬧。

南方百姓照舊慶祝,好似忘記了北方淪陷國土。

老辛一臉茫然,摸了下巴,入手卻是一把鬍鬚

哈哈,造化弄人!

當年提刀衝陣,被老皇帝交口稱讚“英雄了得”的少年郎不見了。

“紅顏易老,英雄遲暮”

老辛呷了一口酒,慢慢往前走,突然駐足,寫下了那首詞。

其中,膾炙人口的名句: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度成了多情種子,文人騷客用來感嘆,相思之苦!

拉開了時代審美,這首詞確實旖旎,見不到蒼涼雄壯。

最後我們再讀一首,辛棄疾的詞吧: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讀點歷史,讀點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