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大气,重污染区域将全面取缔露天烧烤

9月29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审议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首问”。10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在2个小时里抛出12个问题,提问直奔主题,各部门负责人给出了现场即时回答。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大气,重污染区域将全面取缔露天烧烤

正根据本地特征制定秋冬季污染防治方案

近年来,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要完成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具体指标仍需付出艰辛努力。“省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大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会上,洪禹候委员首先提出这一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安徽省政府副省长何树山给予解答。

“下一步,主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长期的结构调整来治理,从源头上治理空气污染。同时,开展一系列的专项行动,如工业窑炉的治理、挥发性气体的治理等。”

长三角地区被列入我们国家的三大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目前,环保厅和有关部门以及生态环境部的专家正在根据长三角区域特征,尤其是气侯特征和技术特征在研究、制定具体的秋冬季污染防治的行动方案。

“加快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何树山说,同时建立信息化平台,在全省打造一个信息化监管平台,对重大污染源实现联网在线评估。

严格落实运输质量燃油消耗的制度

“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中,我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李玉成委员提出,这次执法检查发现,机动车污染特别是柴油货车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加快推进运输结构的调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施平说。

下一步,将要加强集装箱和中长距离货运运输从铁路、水路运输,提高铁路、水路运输占比,减少公路运输占比,特别是减少柴油货运车占比。

关于减少排量方面,加强运营车辆排放监管。严格落实运输质量燃油消耗的制度,凡是排放不达标的一律不允许发放牌照。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普查,限制使用,加强执法等措施。加大超限超载的治理,超限超载本身就是污染的重要源头,所以在这方面要构建常态化的联合执法体系。

在每一个村要建立一个秸秆堆放点

“我省在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在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方面有哪些打算?”张荔代表指出,我省仍存在秸秆收储运难、秸秆机械化还田粗、秸秆利用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

“一斤粮食伴随着一斤二两的秸秆,抓好农村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是关系到农村的清洁生产、农村的环境保护,更关系到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民的增收工作。”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卢仕仁说。

目前我们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在全国处在领先水平,但是存在基层秸秆收储转移难的问题。

“下一步,加强基层政府对秸秆收储的作用,我们在每一个村要建立一个堆放点,在产出大县,每个乡镇至少要建一个秸秆转移点。”卢仕仁接着回答道。

“制定优惠政策。例如我们提出在乡村建设秸秆收储点的固定资产给予百分之三十的补助,对加工电价实行农村电价。”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促进作用,特别是加强对收储公司和粉碎秸秆这些公司的支持。

在重污染区域全面取缔露天烧烤

会上,郭再忠委员指出,有的餐饮企业对油烟污染治理态度消极,尤其是在城市一些居住集中区,管理薄弱,餐饮油烟污染屡禁不止,群众反映强烈。

“有关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解决好这些顽症?”

“住建系统在这方面承担两项职责,一个是餐饮油烟的行政处罚职责,第二个是露天烧烤的处罚。”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赵馨群给出解答。

对露天烧烤,将积极推广城市的网格化的监管模式,加强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像夜市、排档等餐饮摊点群纳入网格监管,划定露天禁止烧烤的区域,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禁止区域内从事露天烧烤。在重污染区域全面取缔露天烧烤。

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好大气的生态补偿

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建立环保资金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发挥了引导示范作用,带动了一批社会资本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执法检查中,各地普遍希望财政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能够更进一步,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因此,李行进委员提出,“省级财政在这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下一步,将一如既往地加大财政投入。”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一方面是保证奖补政策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保证支持秸秆产业化的发展,包括支持产业示范园建设和支持企业秸秆的综合利用。

“落实好、实施好大气的生态补偿的同时聚焦市场机制。”罗建国补充道,先期已经建立了八十亿的环保信贷资金池,支持企业环保信贷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