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該不該砸手機?師之惰!老師自己不砸手機讓學生砸!

古人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其義很簡單,養育他卻不進行積極的教育,這是作為父親的過失;只懂得教授知識,不能夠嚴格要求,這是作為老師的懶惰!

近幾日,網絡上流傳的很火熱的一段視頻,視頻中,先是一名穿白色衣服的學生走上講臺,把自己的手機砸向地面。但老師不滿意地說:“拿起來,再砸!”該學生又狠狠砸了一次,才被允許“把它(砸毀的手機)拿走”。隨後,老師又讓一黑衣學生上講臺砸手機。

熱議:該不該砸手機?師之惰!老師自己不砸手機讓學生砸!

就針對於這樣的一個事件,不少網友家長紛紛站出來了,並且對於這種行為也發表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

手機不用老師叫砸,我都砸過。你可知道孩子有手機後是什麼概念,吃飯、上廁所、走路、睡覺全都抱著它,花在學習上的心思真的少多了,而且他們聊的什麼看的什麼,你們能保證都是健康的?自從我小孩有手機後,成績從班上前幾名直接到倒數幾名,而且只有短短的半個學期,此時不砸,更待何時?沒手機的後半學期,經過努力又爬上去了。平日裡空閉時,我可以讓他玩會兒電腦,除此之外,他可以安排多的時候去學習,去鍛鍊,不用再抱著個手機聰耳不聞沉浸在迷亂的世界裡。別動不動就什麼暴力、天性的,往往這些東西才是毀了他們的純真時代。

熱議:該不該砸手機?師之惰!老師自己不砸手機讓學生砸!

更有網友通過帶有反諷的優美語句這樣評論:

熱議:該不該砸手機?師之惰!老師自己不砸手機讓學生砸!

對此,今天K老師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發現問題了,那就就是解決,我們要想想孩子為什麼要手機?他拿手機來到底有何作用?

對中學生來說,他們迫切想要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用途無非是:

一、寫作業、查資料

現在很多老師都會直接將作業發佈到班級微信群或者QQ群內,有些作業是要求在網上收集相關資料。對於這類情況,孩子提出要求,家長是無法拒絕的。

二、社交需求

對於中學生來說,伴隨著年齡的越大,越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當同學們都在用手機交流時,手機便不知不覺地演化為同齡人社交的敲門磚,沒有手機可能被大家排斥,孩子會在同伴交往中失去話語權,逐漸產生心理落差。

三、娛樂需求

毋庸置疑,這點估計是很多孩子想要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手機的最大目的。現在各類網絡遊戲鋪天蓋地,前不久不就傳出了孩子玩遊戲,造成深度痴迷,最後還學遊戲裡面的跳樓麼,說明白點,現在很多成年人在某些時候都會忍不住去玩遊戲,更何況對於未成年人呢?

熱議:該不該砸手機?師之惰!老師自己不砸手機讓學生砸!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大人”可以玩?我就不可以呢?破換

1、嚴重影響成績

2、破壞孩子專注力

3、破壞與周圍人的關係

贊同以上三點請舉手!

最後,我們來結合實際得出結論:

在給孩子買手機之前(如果是非要不可)就要制定規則:

1.什麼情況下可以用手機

在老師要求的作業中,有上網查閱資料,可以使用。

2.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

開闢一個自主時段,例如晚上21:00—21:30,在作業按要求完成後,可以跟同學聊聊天,或玩半小時遊戲。

3.什麼時候不能用手機

上課時不能玩手機,寫作業時不能玩手機,吃飯時不能玩手機等等。

4.手機該如何保管

比如晚上21:00可以拿手機,21:30過後,手機要交給父母保管。

5.什麼情況下手機會被沒收

在上課時玩手機,或玩手機已經影響到了學習和休息。

熱議:該不該砸手機?師之惰!老師自己不砸手機讓學生砸!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事情,您把他帶來這個世界,那就請您對他負責一點。老師是分職業,我們應當恪盡職守,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一個學生愛戴的師長和忠誠的朋友,這是我們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