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太陽能光源利用在科技上,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這是利用太陽輻射的能量來代替部分生活能源,使室內達到一定環境溫度的一種建築。它又叫太陽能住宅。太陽能採暖房有兩種主要形式: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太陽房建有集熱器、蓄熱器,以及管道、風機、水泵等設備,“主動”地蒐集、儲存和輸配太陽能。被動式太陽房主要依靠房屋的位置,建築空間的合理佈置,利用建築結構及建築材料的吸熱性能等,使房屋儘可能地吸收和儲存熱量。

將太陽能光源利用在科技上,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在主動式太陽能住宅的屋頂上,裝有接收太陽能的集熱器。它由一個個特製的玻璃盒組成。太陽光穿透最上邊的雙層窗玻璃後,照射到用薄鐵皮做的集熱板上。被曬熱了的集熱板,將光能變成熱能,以紅外線方式加熱周圍的空氣。由於紅外線不會透過玻璃,因此成了只准太陽光“進”,不準熱能“出”的集熱器。當空氣從集熱板下面流過時,就可將蒐集的熱量帶走,送到一個能儲存熱量的蓄熱器裡去。蓄熱器又有管道與房間隔牆上的風道相通。當室內溫度低於規定值時,水銀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通風機運轉,使蓄熱器中的熱量送到房間裡取暖。

將太陽能光源利用在科技上,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被動式太陽房的類型很多。最簡單的是將南向玻璃窗加大,直接照射到室內的牆壁、地板和其他貯熱體上面,升高溫度,蓄存熱量。在夜間或天陰下雨時,關閉保溫窗簾,這些蓄熱體逐漸釋放所蓄存的熱量,保持一定的室溫。有的利用南向的玻璃窗和牆,做成類似集熱器的日光間或集熱蓄熱牆,利用通風和空氣循環獲得熱能。

將太陽能光源利用在科技上,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效應?

還有的是將整個太陽房的屋頂做成蓄水淺池,或者設置裝滿水的塑料袋。白天太陽光將水加熱,受熱的天花板以輻射的方式將熱量傳給房間;夜間屋頂的“水池”蓋上保溫蓋板,以減少向外界散熱,而溫度較高的水則通過天花板繼續向室內輻射熱量,保持室內的溫度。在夏天,則只需改為白天蓋上蓋板,夜間打開,就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

目前,科學家們不僅在研究高效小型的集熱器、蓄熱器,還採用先進的電子儀器和電子計算機控制,建造未來的自動化太陽能採暖房。估計這種住房在不久就會有人住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