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關心錢的人最後都沒錢?

俗話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這裡有兩個理,第一個理是“打理、規劃”的意思,讓你理財不是讓你去投資各種亂七八糟的理財產品,而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行一個統計、整理、規劃。作為一個普通人,積蓄有限,收入有限,潛意識會認為自己有啥財需要去理,能努力不成為一個月光族已經是自己財務歷史上最大的成功了。細思恐怖,越沒錢不應該越是需要去掙更多的錢嗎?而你沒有一個量上的認識你有多缺錢,你又何來動力與魄力去掙錢呢。就像不到考試即將臨近,我們看書都是沒有壓力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都算效率高的,足夠在一群學渣裡面自我宣傳一番,而考試結果可想而知。這也就是第二個理“搭理”,何況金錢這麼高傲的東西,你不搭理它,還指望它來搭理你嗎?

不關心錢的人最後都沒錢?

一個企業連自己擁有多少錢,每年賺多少錢,花多少錢都不知道,這叫財務混亂、不稱職,那麼業績再好的公司也會破產倒閉。有人說,一個企業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呢?做為一個普通人的你,都不能合理統計出自己一個禮拜的收入與支出,為下一個禮拜做好規劃。何況企業那麼大的規模,涉及的人力物力進出頻繁,各種交易模式多樣,能有一個讓老闆看的透明的財務報表是多少企業的奢望。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有旦夕禍福,當你或你的家庭遇到突發狀況陷入財務危機,這時候你就會知道理財是多麼重要,錢是多麼重要。

不關心錢的人最後都沒錢?

隨著信用卡及各種網絡信用貸款的盛行,寅吃卯糧的消費模式似乎已經逐漸在被大家接受。我們知道在財務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就是說你目前可使用的資產等於你本身擁有資產加上你借來的,而借來的錢就是你的負債,是要還的。當你的負債大於你本身擁有的資產的時候,你就處於一個負資產狀態。寅吃卯糧的消費模式雖然花的是明天的錢,但是明天的錢畢竟還沒有真正的拿到手裡,一切都有意外的可能。當你毫無規劃的去生活,去花錢,你會發現你透支的金錢越來越多,你的負債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你再想理財,可能就能真正的體會什麼叫掉入深淵,財已經不理你了。

不關心錢的人最後都沒錢?

作為一個社會人,除非你躲到深山大林,否則你的一生都在與金錢打交道。不關心錢的人最後都沒錢,其實這是一個人責任感的體現。有多少人是因為懶或者恐懼面對自己的微薄的收入,而膽怯於理財。理財不是富人的專權,作為普通人,因為我們沒有錢,我們更要理財,時時的掌握自身的財務狀況。一個對家庭有責任的心的人,更要努力去增加自己的家庭財富,而上帝不會不給機會給一個努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