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雙泉寺記

遊雙泉寺記

無為古有濡水貫穿其中,滋養一方山川生靈,古文獻時常稱之為濡,是為皖江一文化名城也。更有濡西之地(今無為西鄉),山林茂密,溝壑縱橫,物產豐饒,素稱其為魚米之鄉。又此地歷史悠久,勝蹟頗多,民風淳樸,文教興隆,多有文名流傳。餘近日回故里,雲遊四野,偶過雙泉山,見有古寺一座,正在修繕擴建,特入山門一遊。

古寺位於雙泉山之南麓,道路新修,暢通無阻,來往遊玩,極為便捷。山門前,植有古青檀一株,冠蓋頗為廣茂。雖歷經風霜雨露,然已留存千四百餘年,至今蔥鬱,逮有神護!更有神奇之處在於,樹下古泉兩眼,溪流汩汩,甘美清澈,四季不斷。古賢曾有詩句言:“絕頂列天分兩壁,長空扶月下雙泉。”誠為當年真實寫照。故而山與寺,皆取名雙泉,寓意奇蹟也!

初入山門,彌勒佛笑口相迎,大肚容得世間萬千。環顧四周,四大天王肅然聳立,雖有些破舊,但仍見其神采,熠熠生輝。轉而便是大雄寶殿,滿天神佛菩薩,猶如眾星朗月一般,普照人間。昔日六朝之舊物,唐宋之磚瓦,殘存一二,亦供奉於香案。穿過大堂,方見得大佛背後,乃觀音尊者也。慈眉善目,儀態萬方,笑對過往。出得大堂,拾階而上便是地藏王宮殿,亦是神采煥發,極具威儀!

而今,古剎正處於擴建之中,餘出山門後,覓得門前石碑數方,一一攬記,年代久遠者,碑文殘破,難以分清句讀。尋得字跡新造者,讀其碑文,方知古寺始建於六朝,興盛於唐宋,後屢次毀於戰火,目前之規模皆為清末光緒年間之遺存,早已是凋敝不堪。建國之初,更屢受紛擾,古塔等多處遺蹟,遭受重創,不復存焉!探究其碑塔銘文,曾有高僧雲集講法,四方香客絡繹不絕,更有大唐太宗皇帝之敕金,尉遲將軍之督造,皖江一帶,得此殊榮者,實屬罕見。駐足回想當年之盛況,何等雄哉!

當前,我國家復興大業,指日可待,昔日文明,百廢待興。今日雙泉寺之恢復,與太宗皇帝之貞觀氣象,何其類似,俱是國家興旺發達之象徵也!餘思及此激動不已,頗感輪迴有緣,天佑中華,是為記。

戊戌年三月初四。

遊雙泉寺記

遊雙泉寺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