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配黑東北?

你也配黑東北?


中國人向來喜歡地域黑,但被黑的對象,一直是變化發展的。

我記得早年黑上海人的比較多,說上海人小氣、排外、刻薄、斤斤計較、娘娘腔,但這幾年你很少在網上看到黑上海的帖子了。

後來開始黑河南人,說河南出騙子,因為河南人窮,還喜歡到處偷井蓋,但這幾年你也很少聽見有人說河南出騙子了,河南人似乎也不偷井蓋了。

現在黑某個地方的人似乎成了全中國人民的共識,

那就是東北。

你也配黑東北?


你也配黑東北?


你也配黑東北?


隨手百度“東北人”這一關鍵詞,彈出的推薦鏈接,嘔出我一口老血。垃圾百度!

2018年開年以來,有關東北的負面新聞不斷,輿論對於東北的討論也愈發激烈。

東北,這個曾經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地區,在網絡上的形象為何變得越來越差?


1

從共和國長子到鄉土形象

在過去的一百年時間裡,東北的形象在中國人心目中不斷髮生變化。

民國前後,東北一直被認為是落後地區、匪患橫行。就連曾經掌握東北軍政大權的張作霖也是靠土匪起家。那時的東北在關內人的心目中是一個貧困落後、土匪橫行、野蠻粗俗的地方,所以才會產生“闖關東”這樣的說法。

而在1949年後,東北成為了“新中國工業的搖籃”,被譽為“共和國長子”。

這段時期東北的形象是健康向上、充滿前途的。

可以說,東北地區無論是工業還是文化曾經都是非常發達的,城鎮化水平也非常的高。據2016年國家統計局統計,遼寧的城鎮化率排在全國第五位,僅次於滬、京、津三個直轄市以及廣東省,黑龍江和吉林的城鎮化率也在全國中上游水平。

你也配黑東北?


東北的衰落,不只是一個區域的衰落,而是舊的經濟地理關係的終結。

即便如此,現在一提到東北,很多人腦子裡第一時間冒出來的卻是農民、鄉土、落後……

曾經發達的“共和國長子”為什麼會給人留下這種印象?

這與東北近二三十年的境遇以及一個人的走紅密切相關。

以前,東北所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形象都是建立在計劃經濟工業體系上的,當國營工廠在市場化改革中陷入困境,東北開始地方化和邊緣化,“共和國長子”形象也轟然倒地,而趙本山作為東北地方文化的代表開始崛起。

你也配黑東北?


很多人對東北的印象就是農村、土炕和冰天雪地大花襖。

趙本山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紅遍中國,與此同時,東北經濟在市場化過程中急劇衰落。這時候,東北需要一個新的形象代表,這個代表就是在全國最火的東北人——趙本山。

以至於遼寧省一些地方政府到外省市去招商,都要帶著趙本山,因為全國人民對他更熟悉。而趙本山為東北構建了一種具有樸實品質的農村形象,這也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東北印象。

不僅是趙本山,有學者分析了1983年-2013年三十年間春晚語言類節目中口音和人物形象,發現其中東北口音使用最多,且扮演最多的就是農民和都市工人角色。

除了春晚,諸如《鄉村愛情》這樣影視作品,也在強化人們對東北的印象。

你也配黑東北?


2

“東北人都是黑社會”的形象

是怎樣形成的?

到了21世紀初,東北的形象除了“農民”和“鄉土”以外,又多了一頂“黑社會”的帽子。

好勇鬥狠,是這一時期形成的東北人形象。百度貼吧曾經流行過一個網絡熱詞——來信砍,原意就是“來東北信不信我砍你”。

除此之外,流行的網絡詞句還有:“在東北,能動手就別吵吵”;“你愁啥?瞅你咋地!”

進入新世紀了,為啥東北人卻給全國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

你也配黑東北?

據統計,東北地區有組織犯罪其實並不高。

這與當時東北糟糕的經濟狀況不無關係,本地工作難找,人口外流。高學歷、高技能的還好,憑藉自己的知識或者能力找到工作。

而那些在城市中長大,只接受過高中甚至初中教育的群體,去其他城市能找到什麼工作呢?

城市的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不會像剛進城的農民工一樣做建築工人、清潔工人,但又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只能從事一些服務業,例如物流、房產中介、拆遷……

在這些那時剛剛生長,甚至稱得上“野蠻”的行業裡,流落到全國各地的東北人,直接影響了人們對東北人的看法。

你也配黑東北?

海南三亞因為生活著大量東北人而被稱為“東北第四省”

“根據上級部門亞運村派出所的具體工作安排,由於目前連續發生重大治安惡性案件,為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維護地區穩定,自6月13日至16日由房東對自己的出租房屋進行檢查,凡是居住東北人的一律清除(不分男女),不準租住。6月17日開始,由派出所、綜治辦等部門進行聯合大清查,如在檢查中發現還有將房出租給東北人居住的,將受到加倍處罰,取消出租權利。”

這是2002年6月19日《京華時報》的報道。隨後,千龍網進行了跟蹤報道。在當地村民的描述中,“壞事兒都是東北人惹出來的”。

你也配黑東北?

電視劇《馬大帥》劇照,裝社會人是一種“時尚”

網絡傳言也加劇了東北遍地黑社會的印象。

在網絡傳言中,喬四在東北橫行多年,劉湧則怒扇某香港天王巨星的嘴巴子。但這些細節都是以訛傳訛,無論是喬四還是劉湧,雖然心狠手辣,但其實能量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大。

文藝作品的影響也依然存在。2004年哈爾濱歌手陳旭創作《東北人都是黑社會》,取代此前紅極一時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使東北人形象陡然轉變。而《東北往事》(又名《黑道風雲二十年》),這部通俗小說2008年以網絡連載形式爆紅,2009年出版後連續十八週位列圖書暢銷榜,也影響了很多人對東北的印象。

你也配黑東北?

此外,“東北人都是黑社會”的印象與很多東北人的打扮也有很大關係。儘管東北沒有那麼多黑社會,但東北卻有“社會人”文化——假裝自己是混社會的,並以此為榮。

在東北,經常能看見打扮像混社會的人物,其規範形象為牛高馬大,或許瘦成魚刺。髮型通常為炮子頭(半寸、圓寸、蓋兒頭、禿頭),頸部有飾物多為金鍊子(分外粗大的那種)、佛珠、玉墜等,臂膀上帶著紋身。

仔細一打聽,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的混混,就是喜歡裝“社會人”。

你也配黑東北?


3

社交網絡時代

“黑東北”成為風潮

無論是農村、鄉土還是黑社會,互聯網上對東北更多的是一種調侃。

然而最近幾年,東北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再次發生變化,東北成了落後、保守、沒有規則的代名詞,“投資不出關”的語句在互聯網上流傳,東北成為中國最招黑的地區。

說起來,也很難完全歸咎於“無腦黑”,東北最近幾年也出了不少令人無語的事件。2014-2015賽季CBA總決賽第6場,比賽開始前兩天,遼寧男籃突然宣佈門票漲價,而對於已經售出去的票作廢退款;2016年春節,哈爾濱“天價魚”事件,劇情幾度反轉,最終認定店家違規;而2018年元旦至今,黑龍江雪鄉屢次爆出負面新聞。

你也配黑東北?

電影《鋼的琴》劇照,在東北轉型過程中,有不少季哥這種“亦黑亦白”的社會大哥

商業孕育文明,也使越來越多的人建立規則意識、契約精神。而東北頻繁曝出的負面新聞,一再無視規則、契約的存在,反而對體制有極強的依賴性,再結合經濟衰退的現實,自然招黑。

東北很多人對契約和規則的漠視原因有二:一是東北地區的商業文明在最近幾十年來確實不夠發達;二是經歷了轉折時代的上一代東北人發現,很多發家致富的人,並沒有“遵守國企時代”的規則,守規矩的到最後反而最吃虧。

於是國企時代的潛規則盛行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愈演愈烈。

辦事要託關係,上學要託關係,辦婚宴要託關係,晉升要託關係,住院要託關係,幾乎生老病死都要託關係。

你也配黑東北?

託關係盛行的後果就是“逆淘汰”。

也正因為如此,東北創業環境退化,東北人才和富裕退休人員加速南下,不僅成為人口淨流出地區,生育率也長期在低谷徘徊。

法國社會學家哈布瓦赫指出了人們經常的看法:“與富裕聯繫在一起的常常是勤勞與直率,而與貧窮相關的則是懶惰與粗俗,富裕就意味著積極向上的形象,而貧窮則意味著庸懶無為的形象。”

今天,東北的經濟狀況發生了變化,”共和國長子“的形象已然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地淡卻,取而代之進入人們記憶與話語的,是那些與貧窮相關的言語:懶惰、粗俗、奴性等等。


你也配黑東北?

喊麥是很多人對東北的最新印象


4

真實的東北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東北會變成這個樣子?

這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嗎?為什麼我們無法發展,越來越差?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整個東北的落後化、非工業化,並非偶然,而是某種無形的東西在起作用。

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謊言和矯飾所迷惑,那麼就請往下先看看。

你也配黑東北?

剛剛建國的時候,如果大家看過那時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個關於工業和產業佈局的文獻,都會注意到這樣的一句話:"中國的工業,主要集中於上海和偏居一地。"

這個"偏居一地"是什麼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對東北連稱呼一下都不屑的!毫無疑問的是,上海是輕工業的基地,佔全國輕工業產量的35%左右。

而當時的東北,準確地說是遼寧,卻把當時全國重工業的產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關係到國際民生的主要產品:鋼材、成品油、電力、機床、軍工,更高達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這樣在關內手工勞動盛行的產業,遼寧仍然佔到55%的份額(因為有撫順阜新這兩個當時在亞洲無可匹敵的露天煤礦)。

今天,總有一些人牽強附會地說什麼武漢、青島、天津、甚至重慶、太原是"老工業基地",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氣地講,跟遼寧中部的重工業基地相比,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麼工業基地,頂多能稱得上"手工業基地"!

這裡還必須提及一個城市——大連。大連是日本人在中國的戰略基地,基礎設施良好,工業底子勝過川琦和廣島。

剛建國時,大連是中國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學工業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說了。關於大連的貢獻,這裡還要糾正一個歷史上的錯誤。大家可能都還記得某位元帥在淮海戰役之後講的一句話:淮海戰役是小推車推出來的。但歷史上的原話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靠的是山東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

毫無疑問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層也很清楚東北的重要性。否則也不會有 "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這塊鞏固的根據地,即使失去了現有的所有根據地,中國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礎”。這樣的話。

東北人民不但肩負瞭解放中國的重任,在保家衛國的朝鮮戰爭中也是前方戰士流血,後方百姓拼命。大家想過沒有,如果不是遼南地區稠密的鐵路網,前方的物資如何能無誤送到?比較一下此後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

可是令人氣憤的是,即便是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犧牲的是四川人,山東人,大生產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難道中國的幾個王牌軍不是由東北子弟兵編成的?難道數萬火車皮的戰略物資不是由遼中工業基地生產的?

這等明目張膽的歪曲是不是太無恥了呢!

你也配黑東北?

再談談建國後的建設時期:筆者從祖父那裡認真地學習過"一五計劃建設綱要",其中工業建設的中心意思其實只有八個字:“完善一個,鋪開大網”。

最中心的一句話是“建設並完善以鞍山鋼鐵聯合企業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礎,使之能夠有效地支援全國的工業建設!"這裡,前半句是手段,後半句是目的。

不幸的是,這個“目的”一直持續了五十年!!請各位注意,計劃經濟時東北產品的輸出與八、九十年代的"廣貨北上"有著本質的區別,東北那叫"調配"。

所謂"調配"是無償地支援。如果是出售的話,年產量一直超過五千萬噸,穩產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幾萬的大慶豈不早就成了科威特了?全國機電產品的集中地--瀋陽,每年無償調配到關內的產品多達89%!

有人說,遼寧是共和國工業的長子。我看,應該叫奶孃才對!

鞍鋼大型廠很長一段時期是國內唯一能生產重軌的工廠,可是諸位讀者你們想一想,建國以後,在東北地區究竟建設了幾公里的鐵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設的溝海線也是遼寧省自籌資金建成的!

你也配黑東北?

1986年的遼展大館

沒有東北的無私奉獻,何來的中國六十年代鐵路建設的黃金時代?

其實,又何止是產品?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線"建設,遼寧承擔了最重的任務。超30%的技術,管理骨幹被抽調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廠整礦地搬遷.。

在河南、在陝西、在四川、在雲南、在貴州、在甘肅、在湖北的工廠、礦山、軍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廠整礦的瀋陽人、大連人、鞍山人、撫順人、本溪人... ...在金沙江畔、赤水河邊、陰山腳下、戈壁荒灘、他們甚至隱姓埋名,死了都不為人知。

東北人民為國家作出了這樣的貢獻,可是得到的是什麼?別的不說,"陳三兩",想來大家都還記得吧?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作出了無數貢獻的人們,每人每月只有三兩油吃!

難道是東北不產豆油嗎?不是,東北的大豆產量佔全國的44-57%(1962-1977年),難道是全國人民都只吃三兩油嗎?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東北的6.67倍,可是它半兩油都不產!

年輕的人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問問任何一個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樣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東北的情況也不大好,但還可以勉強維持,因為有吉林和黑龍江兩地的大糧倉。

但是上邊連續的指令,調配口糧、飼料糧入關,目標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 ...調走的那是什麼?那是人命啊!

要不是東北的自然基礎好,大自然賦予的糧食多的話,這等釜裡抽糧的作法保不齊也會在東北發生人間慘劇。

你也配黑東北?

今天,那麼多的人上網罵東北人的不是,他們可曾記得,他們的父輩、祖父輩是靠那一口東北大米活下來的,為什麼如此的忘恩負義?!

今天四十歲以上的人們應該還記得七十年代東北人到北京搶購的情景吧,豬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東北的工業產品可以無償地調配給關內,而關內的農副產品卻不能無償地調配給東北呢,而是要東北人民千里迢迢進京去買?

這其中是否就有資本外流一類的什麼問題呢?

你也配黑東北?

80年代瀋陽市區鳥瞰圖

如果說八十年代之前,東北人民只是"小苦"的,那麼改革開放之後,東北人民便是"獨享"這份苦果了。

改革開放,國家在南海邊畫了幾個圈搞窗口,搞實驗田。當然是有風險的,這就需要由上繳財政的大戶來分擔,這其中東北又是主力軍。

八十年代初期,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每年的本級財政支出都是財政收入的三到六倍。如果說,此時的廣東、福建等地經濟實力弱,減免稅收制度對中央財政的影響不大的話,那麼到了一1984年(請大家記住,1984年是中國經濟領域一個極為重要的年頭,這一年很多有利於南方各省的經濟政策出臺,東南部各省的發展勢頭正式形成),當時的情況是,南方,尤其是廣東,已經初顯活力。

而北方,尤其是東北已經顯得有些吃力了。但是當時的決策層似乎很欣賞這樣的即將發生的"馬太效應",對東南部各省的優惠政策一個接著一個,對東北個省要求一視同仁,減輕負擔的呼聲充耳不聞.。

從這個時候起,東北真正成了"中國改革開放大業成本的承擔者"。

你也配黑東北?

80年代的瀋陽站前廣場

這裡筆者要澄清一個事實,一直有人聲稱,並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為國家上繳了最多的稅收,其實真正的第一是遼寧省。

問題就在於上海是作為一個整體為國家交稅的,而遼寧省內還分出去了幾個所謂的計劃單列單位:瀋陽市、大連市、鞍鋼、遼河油田...

最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國上繳稅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個來自遼寧省:瀋陽、鞍鋼、大連、大慶油田。佔全國人口總數不到十分之一的東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過度了呢?!

這時候的東北已經顯出發展後勁的不足,表現在:工業設備老化,技術落後,企業留利過少,自我發展資金短缺。當然,這些都是相對於全國而言,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繳任務,東北工業基礎錯過了八十年代後期工業領域升級換代的良機!

這難道是無意中形成的嗎?錯!上層搞經濟的人心知肚明。舉個例子,鞍鋼是鋼鐵行業的老大,每年上繳的利稅是武鋼的3.5倍、首鋼的6.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萬元,在冶金工業部十大鋼廠中名列第七,僅比酒鋼、水鋼高一點點,連首鋼的一個零頭都不夠。鞍鋼計劃處的人的話講“連每天的流動資金的最低線都不夠!”。

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那幾年冶金工業部出的年鑑,你就會明白什麼叫不公平!什麼叫壓榨!

九十年代初期,鞍鋼最困難的時候連買煤的錢都是全體職工捐來的,可是國家的上繳任務卻未見絲毫的鬆動,同時的首鋼確實利稅全退,國家貸款多得擋不住,又是建大高爐又是買大鐵礦,真是風光無限!

更多的例子發生在瀋陽的鐵西區,那段故事老瀋陽人都知道了。

你也配黑東北?

80年代的鐵西


如果說粵、閩、浙、蘇是第一批起飛的地區的話,京、滬、桂則是第二批了。那麼,東北能否成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經投向了西部,重慶、四川、甘肅、新疆... ...東北又一次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這一次,也許就是致命的。

所有人都在罵東北:說國有企業比重過高,說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全,說民營企業欠發達,說政府的權力過大,說資源枯竭造成併發症,說東北人才外流嚴重,說東北人觀念落後,等等。

你們說的,都對都有道理,只是,並沒有誰真正說到了點子上。東北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改革開放三十餘年,東三省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政策紅利。

也就是說,這三十餘年來,在政策層面,東北一直遭到了無情的忽視,甚至是拋棄!這才是令全體東北人最為委屈又無奈的。

你也配黑東北?


一帶一路戰略是好的,但與東北沒有關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可期待的,但與東北沒有關係;長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為第四增長極,但同樣與東北沒有關係;


5

東北衰落是因為東北人

懶惰、保守和不思進取嗎?

現在的互聯網上流行一種觀點:認為東北人當年保守、不思進取,只想躺在自己的”既得利益“裡,從而導致這種局面的發生。

很多人認同這種說法,尤其是那些通過努力奮鬥過上還不錯生活的城市白領,他們認為努力是可以改變一切的。

東北人的性格當然是造成今天局面的部分原因,但也不應該完全歸責於他們。

作家賈行家在“一席”演講時就說:“每到了轉折的時代,總會有這樣一群失落者。就像今天在大城市裡的精英階層一樣,他們相信自己有資本,有智慧,有能量,相信自己完全能夠Hold住這種生活,永遠不會是輸家。他們也相信這個世界已經合理了,已經足夠合理,任何失敗者不是愚蠢的就是懶惰的。其實這也和三十年前這些下崗的工人想的差不多。在這種轉折裡,有的人註定會被送到風口,送到浪尖;有的人會被送去水底,甚至在石頭上撞得粉碎。這一次失落的不知道是誰,是不是我,有沒有各位?”

你也配黑東北?

把東北的問題完全歸結於所謂“劣根性”,是一種思維懶惰

人們喜歡以成敗論英雄。人總是願意以為今日的成就,一定代表永恆的價值,今日的衰敗,必然源於過去的罪過。而東北的問題,遠不只是人性或是官僚體制的問題。

網上流行的所謂地域黑,大多是靠貶低別人找優越感的。這類人只不過是人品低下素質堪憂而已。

但還有一些地域黑,是憋著壞的,有利可圖的,比較處心積慮,比較講究策略。

我們常批評某些人喜歡“拍腦袋決策”,不思考,不調研,胡亂下結論。這網上許多人何嘗不是在“拍腦袋黑東北”。

網絡的發達,放大了東北民間的風氣,讓東北人心裡不好受,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反而也許這對東北的未來是件好事。

所以東北老鐵們大可不必憤怒、悲傷。發現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這對於東北人與其說是一種黑,不如說是一種幸運。

如果一個地方存在一些問題,永遠不被人指出來,那是多麼的可怕。

當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指出來,即使有一顆尋求改變的心,也很難完成。

你也配黑東北?


作為一個東北人,其實今天寫這篇文章內心特別煎熬,

是自黑?還是自嘲?都不是!

其實深度君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錯,一部分東北人是犯過,的確值得譴責。我們東北人也並沒覺得這群王八蛋好到哪去。但被譴責的對象應該是犯錯者本人,並不應該針對整個地域。

如果你不嫌麻煩,可以指名道姓甚至挖他家祖墳去。那是你們個人的恩怨,

但請別上升到地域黑。因為每一片土地上,都生養著不同的人,個人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請那些,張嘴就開地圖炮的人收聲吧,

你也配黑東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