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最火的饢攤,新疆小伙現烤現賣,每個10元,日售1000個


新疆,不僅山美水美人美,還有不少特色美食,除了各色香甜爽口的瓜果,還有鮮嫩濃香的羊肉,以及新疆經久不衰的主食--饢。“饢”名字源於波斯語,古代也把其稱為“胡餅”或“爐餅”,是新疆各族人民都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去新疆旅遊,不買一個饢品嚐品嚐,似乎旅行是不完整的。

據史料記載,“饢”自漢代傳入中原,迅速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之—。東漢時,宮廷裡就曾流行吃饢。由於饢易於製作、便於攜帶和久存,適合乾燥地區保存和旅途攜帶等特點,不僅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主食,也是旅遊乾糧的絕佳選擇。張騫鑿通西域後,頻繁的商業貿易活動,促使了饢在內地的迅速普及,從漢到五代、宋代一直在中原廣為流行,對中原飲食文化有深遠影響。

饢的做法跟漢族烤燒餅頗為相似,在麵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再放進特製的饢坑中烤熟即可。饢大都呈圓形,約有50多個品種,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最大的饢叫“艾曼克”饢,中間薄,邊沿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足有40-50釐米,被稱為饢中之王。最小的饢只有茶杯口那麼大,叫“託喀西” 饢,厚度約為1釐米左右。


在新疆著名的天山天池風景區,每天遊客如織,熱鬧非凡,但是景區因為環境保護,防止汙染,餐飲店鋪嚴格控制,但在湖邊我卻發現了一個專門賣饢的攤檔,幾個維吾爾族小夥子現做現烤,現烤現賣,遊客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洩不通,場面異常火爆。

湊近一看,攤檔一共有四個維族小夥,兩個負責勻面,揉透,稍發,印花,一個負責烤制,一個負責售賣,生意很好卻忙得井然有序。我好奇地問了一個買饢的阿姨,她說他們做的饢很好吃,因為新鮮出爐,酥脆耐嚼,越嚼越香。我問了其中一個會說漢語的小夥,他說,他們幾個人每天都在這裡烤饢出售,每天多時可賣1000餘個,每個售價10元。我大概算算了,除去成本收入還挺不錯的,應該比在外打工收入高多了。

維吾爾族對饢有著特殊的感情,吃饢有一些有趣的習慣和禁忌。比如說,吃不完的饢渣不能丟棄到地下,掉在地上的饢渣也要撿起來放到高處給鳥兒吃。還有,維吾爾族人結婚時,新郎和新娘要吃醮著鹽水的饢,象徵著新人從此有福同享、白頭偕老。在維吾爾族眼中,饢就是生命,他們有句名言:“饢是信仰,無饢遭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