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好戲》帶來的投資思考,你看懂了嗎?

我們從小到大總是幻想財富,想著有一天:如果中了一個億或者是六千萬會用來幹什麼,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吧。

在熱映的《一出好戲》中,馬進(黃渤飾)發現自己中了6000萬的彩票,莫大的驚喜還未回過神,卻在團建的路上,莫名困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但兌獎期僅有90天,於是馬進開始了一場瘋狂的海島逃亡行動,對於他來說外面有財富、有希望。後來馬進獲得了島上最大的資源——魚,成為島上的人生贏家,但回到現實世界後,馬進錯過了彩票兌獎時間,依然是一個“矮矬窮”。

《一出好戲》帶來的投資思考,你看懂了嗎?

荒島餘生,人性慾望,黑色荒誕,看過的人都交口稱讚:好一部映射人類簡史的經濟學。

個人能力估值因需而變

在荒島中,人類相當於回到了原始社會,如何生存變成最重要的問題。司機小王(王寶強飾)豐富的野外求生經驗,以及攀高樹摘野果的好身手,儘管他沒有文化也沒什麼“腦子”。但在物質貧瘠的時代,生產力就是資本,使他被推舉成了島上的王。而以張總(於和偉飾)為首的腦力型團隊則相反,人民幣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原有的統治力直接土崩瓦解。

《一出好戲》帶來的投資思考,你看懂了嗎?

價值的貨幣化

張總髮現了一個倒扣的廢棄郵輪更適合生存後迅速佔領,還建立了貨幣交易,新的貨幣是島上僅存的兩副撲克牌,就像黃金、白銀一樣。由於稀缺則價值最高最為穩定,因獲得大家共識,撲克牌就成了這一島上的“一般等價物”。他不強迫大家勞動,但想要換取蔬菜和魚這類的物資,必須拿出自己的勞動成果來交換,遵循按勞分配的核心: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一出好戲》帶來的投資思考,你看懂了嗎?

貨幣增發與通貨膨脹

當馬進和小興(張藝興飾)給荒島帶來電以後,捕魚變得更簡單,魚的成本下降,供應量增多,一張撲克牌可以交換更多的魚,貨幣購買力躍升。面對供大於求的狀況,張總進行了貨幣增發,又拿出兩副牌作為貨幣流通,來平衡購買產出,這意味著需要拿更多的貨幣來換取一條魚。很明顯,張總只需要不斷把新的撲克掏出來,就可以坐享其成,洗劫大家的財富於無形。

《一出好戲》帶來的投資思考,你看懂了嗎?

投資與資產增值

回到現實後,最大的贏家,還是老闆張總,他買下了那座荒島,將荒島開發成了旅遊景區,事業進一步發展,很快實現了資產增值。在張總身上,看到了這種人身上獨特的生意頭腦,他們更善於利用金錢流動性來賺錢。他們會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幹別的事情,比如投資房地產、股票、理財,把目光定睛在未來能創造出來的增量財富,讓口袋的錢發生更大的價值。

整個“荒島求生”的過程,真切地映射了在不同供需關係下,擁有不同價值的事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交換,進而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