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要理解成對著自已講和和對觀衆講話,要兩腿有力站穩!

偉大的歌唱家卡魯索曾說過:“說話和唱歌的功能是相同的,是產生同一個生理機能,因此它們是同一發聲現象。”

唱歌要理解成對著自已講和和對觀眾講話,要兩腿有力站穩!

學聲樂,經常可以聽到“要像說話那樣歌唱”的說法,這裡的“說”並不是指日常的自然說話狀態,而是指科學的、藝術化的朗讀。

歌唱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說著唱”。歌唱是通過音樂化的語言現“聲”和“情”,即像說話那樣自然的演唱,用歌聲來訴說表達情感,不僅要唱聲音還要唱韻味。

“說著唱”有利於氣息平穩

氣息是歌唱的基礎和動力。朗讀與歌唱都要求有氣息的支持,不同之處在於歌唱中的氣息相比而言,要吸得更加深、更加飽滿。而朗讀由於沒有音高和旋律的出現,相較於聲樂演唱而言,更容易找到氣息的位置和運用,有助於歌唱的氣息平穩過渡和鍛鍊正確的呼吸方法。

初學者,在演唱時出現氣息不穩、氣息過淺、氣息短促或是漏氣等現象。而在把歌詞大聲朗讀之後,可以體會到朗讀過程中自然的呼吸狀態。這種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到氣息運用的方法。

“說著唱”有利於體會共鳴

共鳴是聲樂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聲音得到美化的關鍵。對於初學者來說,發出的聲音大多音色單薄且微弱,只有通過訓練使共鳴腔體發揮作用時,聲音音量才會得到擴大,聲音音色才會得到美化。可以講,沒有共鳴的聲音幾乎毫無質感可言。

唱歌要理解成對著自已講和和對觀眾講話,要兩腿有力站穩!


演唱中,由於中低音區的音域接近說話的聲音音域,人們可以像朗讀一樣,使用胸腔共鳴找到聲音的位置。在演唱高音區時,與重低音區的演唱區別在於,人們需要像打哈欠一樣打開喉嚨,找到聲音的頭腔共鳴,這樣有助於聲音的統一,並且在演唱中使用的是混合共鳴,即頭腔共鳴、胸腔共鳴和口腔共鳴的混合使用。

“說著唱”有利於吐字歸音

歌唱藝術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和音樂的高度結合,清晰準確的吐字咬字可以讓聽眾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使演唱富有感染力,從而引起聽眾的共鳴。

另一方面,聲樂演唱中的語言和歌曲的風格韻味息息相關,所以吐字咬字在聲樂演唱中是至關重要的。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說過:“吐字不清的歌唱者,不可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只有漂亮的嗓音彌補不了其他的缺憾。”由此可見,吐字歸音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說著唱”有利於表達情感

聲樂通過聲音和語言來表達真實情感,聲音和語言固然重要,但沒有真情實感就不能感動人,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再好的聲音,如果缺少了真實的情感,歌聲也會變的蒼白無力,只有演唱者運用表達思想情感的技巧對歌曲思想內容正確地理解和表達時,聽眾才能得到藝術上的享受。

唱歌要理解成對著自已講和和對觀眾講話,要兩腿有力站穩!


聲樂演唱的情感表現需要源於對作品的深入體驗,這就需要朗讀時對作品全面細緻地研究,確定好作品的基調,通過演唱把歌曲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

唱歌要理解成對著自已講和和對觀眾講話,要兩腿有力站穩!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