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月景照片,圓月不圓啥原因?

照片上月亮變形,病根在於拍照時所用的快門速度過於緩慢。我們平時用眼睛看月亮時,它似乎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它是在進行著緩慢的運行。因此,拍攝時曝光時間不能過長,若長於 10 秒,圓月便會因位置移動而變成橢圓形。可是,拍月亮時,由於光線較暗,又需要進行較慢的曝光,欲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利用開大光圈或提高膠捲的感光度等方法來獲得圓滿的結果。一般來說,用感光度為 ISO 100 的膠捲,光圈 f 2.8,快門速度 3~5 秒,即可理想地拍下月亮的容貌。

拍攝月景照片,圓月不圓啥原因?

由於月亮離地球很遠,所以即使是十五的月亮,在底片上還是很小。要想讓月亮在照片畫面上變大,需要採取多次曝光法,即第一次用標準鏡頭或廣角鏡頭拍攝地面景物,在完成整個畫面拍攝的同時,應給月亮留下最佳位置;第二次,換上 200 毫米以上的長焦距鏡頭,再把鏡頭移向天空,讓月亮進人預先確定的位置,單獨對月亮進行曝光。這第二次拍攝,你不必把焦點對得十分清晰,因這樣會造成月暈的效果,月亮會更顯得真實、動人。

拍攝月景照片,圓月不圓啥原因?

倘若用彩色片拍攝月景,最好採用燈光型的膠捲,這樣,拍出的照片色調偏藍,可使月夜氣氛顯得更加靜謐,充滿詩情畫意。順便再告訴大家一件有趣的技法,拍月夜照,並非都得在月夜。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只要採用一些特殊的拍攝技法,也能製造出奇特的“月夜”景色來。方法是:

拍黑白照片,在藍天白雲下,以天作背景,選擇逆光的光線,在鏡頭前套上一枚深紅色的濾光鏡,將藍色的天空和背光的地面景緻均壓成深暗色。拍攝時曝光量比正常減少 2 擋,即能使陽光燦爛的明媚日景變成月光溶溶的靜謐夜景。

拍攝月景照片,圓月不圓啥原因?

拍彩色照片,採用燈光型的膠捲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並有意讓底片曝光不足 2 擋。或採用日光型膠捲,拍攝時在鏡頭前套上一枚藍色濾光鏡,即使當時是陽光普照,在畫面上也能獲得猶如沐浴在溶溶月光下的效果。

喜歡你就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