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線學區房概念即將消失

開學一週了,很多中介又開始活躍起來,畢竟金九銀十,他們要抓住這個機會。

同樣一套房子

弱勢中介一般告訴你:

“大哥,XX學區又出來一套房子,這個學校今年出了成績,一直在漲,要抓住機會“

強勢中介一般通知你:

“XX學區新出好房,請直接帶定金看房”

如果你關注學區房有一段時間,應該知道,接二連三的漲價,很多都是拜中介所賜,他們需要製造緊張氣氛,讓想買的快買,不想買的想買。

二三線學區房概念即將消失

為什麼,今天偏偏要來談二三線學區房?

幾個月前,我在寫《學區房真要涼?》時,就已有預感。

而這幾個月,發生的很多事情,讓我確定了,判斷是正確的。

二三線學區房概念即將消失

還記得這張圖嗎?南京2008-2017年出生人口統計,2020年和2022年將是兩個幼升小的爆點,人口相比上年增幅達到24.7%和33.1%。

在朋友圈廣為流傳,也被很多友媒各種翻版。當時市場傳出的緊張氣氛就是以後孩子上學會非常難,並且已經在幼兒園階段體現出來,一線民辦幼兒園的贊助費今年翻了幾番。

那麼學區房呢?很多人沿著這個邏輯,認為肯定也會漲,因為孩子多了,優秀學校和老師並沒有增多,競爭會加劇。

在過去的幾個月,學區房的價格的確漲了一波,大概10-20%,八月份之後,突然出現停滯,成交量下滑,變冷。

為什麼?物極必反。靠雞血維持的學區房價格,已經到了很多家庭無法承受的地步。

當一套房子的學區屬性遠遠大於居住屬性,並且投資屬性模糊,再加上高槓杆壓力巨大,做出決定就會變得非常猶豫。

而這個群體,偽中產,一般看上的都是二線學區房,想為孩子博一下。

一線學區房的潛在買家,其實都是有硬實力的,他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極高,所以在下手的時候,目標明確,不會太多猶豫,畢竟錢可以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前些日子,有人問我,“拉力琅芳未來能漲到多少?”。我覺得,政策不改變,按照目前的節奏,15萬單價沒問題,最快兩年。

二三線學區房概念即將消失

何以見得二三線學區房的概念即將消失?不要以為政府在教育上不作為,其實早在一兩年前,就有目的性的在對全市的小學教育進行重新佈局。

一批航母小學的出現,就是為了消化人口壓力,以銀城小學、金陵小學仙林分校,以及正在建設的石揚路小學為代表。

知道銀城小學今年一年級多少個班嗎?21個班。金陵小學仙林分校20個班,和園校區還有10個班。

這兩年,政府還在幹一件大事,就是將教育資源稀釋,做的不錯。

南外究竟有多少親兒子、乾兒子,甚至遠方親戚,恐怕沒有幾個人能一一說清楚。

開發商牽頭?實際上是政府在主導,希望通過引入名校,改造薄弱學校,提升周邊土地的價值,吸引人才。

像拉薩路小學,今年就宣佈新建寧南分校,周邊房價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漲了4000元。

有朋友就住附近,他給我看了業主群聊記錄,很多都表示不想折騰學區房了。

拉小系包括本部在內,已經達到九所。拉薩路小學江寧分校(軟件園小學)已於7月份開工建設,計劃於2019年8月完工,7軌42班的規模。

此外,玄武區紫金山小學是北京東路小學分校,雨花臺區金陵華興實驗學校是和金陵中學合作辦學,江寧區的月華路小學則是力學小學分校,從硬件看,根據省級標準建設。

真的只是掛牌?以五老村小學分校佳營小學為例,除校長從五老村小學本部調入外,一年級7名老師也全部由本部派駐,教學進度、課程安排等也都和本部同步,其他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老城區,像瑞金北村小學和御道街小學合併成南航附小這樣,以後還會有很多,目的也是稀釋。

二三線學區房概念即將消失

很多人糾結,這樣稀釋,教育質量能跟得上嗎?我倒想反問一句,你真的是雞血家長嗎?

真的,很多家長心累,想想貸款壓力,加上不景氣的經濟環境......睡眠質量都在下降,生活質量也是的。於是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麼,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孩子。

一線學區房既然買不起,被老破小嫌棄,就不硬擠,不如改善一下居住環境,反正學校也是XX分校、XX集團。

有些搖號的新房,託限價的福,不到4萬就能到手,一百多平方,比起6-7萬單價的二線二手學區房,幸福感簡直不要不要。

我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各位,二三線學校本質上沒有差異,關鍵看孩子的老師是誰。能不能出成績,看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足夠重視和投入。

最近一年,異軍突起的學校還少嗎?雨花外國語小學和龍江小學,以後還會越來越多,家長在發力,生源在改善。

我相信,一旦有人徹底想明白了,就會清楚,什麼樣的房子,才是適合自己的,市場也會隨著觀念的逐漸轉變,在供求關係上出現改變。

公辦小學拋開幾所頂級不談,弱者不弱,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然了,還有些扶不起來的渣小,每個區都有那麼兩三所,不點名了,免得被噴。

二三線學區房概念即將消失

至於初中,目前的形勢難道還不夠清晰嗎?當然,盼著房價繼續飛漲的持有者想和我撕逼。

民辦和公辦的差距在不斷拉大,包括樹人在內,已經成了很多好孩子保底用的學校。

學區生生源的不可控,已經讓不少公辦學校的老師頭大。

請問,語文考幾分的孩子,怎麼教?一個班如果有兩三個怎麼辦?

別動不動就說,中考轉出學籍這點P事,謠言傳的和真的一樣,證據呢?家長幫,還是中介幫?

人家都是通過合法途徑上的學,有些還是不差錢的家長。

這一波孩子,已開始對公辦學校的平均成績,造成嚴重影響,其他的自己想吧,畢竟都是過來人。

沒錯,公辦初中就是保底的,打雞血的家長和孩子都在力拼民辦。

至於學區房的格局?找天單獨寫一篇,有個區要變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