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蘭州這些年

蘭州在哪裡?蘭州有什麼?蘭州人怎麼生活?這樣的提問最常見於十年前,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常常被一些祖國同胞問得哭笑不得。那時候,蘭州是個傳說,傳說裡蘭州人住在沙漠裡,騎著駱駝,一年到頭用不上自來水。

現在,這些奇葩的問題已經消失了。如今對於許多曾經不瞭解蘭州的人來說,蘭州的城市標籤是突破全國霧霾的一抹藍天,是“董小姐”所在的民謠朝聖地,是西北粗獷的民族風味,是烈日下馬拉松蓬勃的熱情。沒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不會知道,蘭州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生長,漸漸成為了蘭州人期許的模樣。

2011年,蘭州市創辦了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蘭州國際馬拉松,那是第一次,蘭州人無比驚訝地發現蘭州原來是如此美麗,穿城而過的黃河,綠意盎然的十里黃河風情線,充滿了書卷氣的古典建築以及現代感十足的城市建築。蘭州人從這場賽事中找到了自信,“大美蘭州”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眼見為實的存在。那一年,參加蘭州馬拉松的人數是1.8萬人。

七年後的現在,蘭州國際馬拉松已經成為了蘭州市民和全國長跑愛好者翹首以盼的重要活動。這幾年,蘭州湧現出各種民間跑步群體,參與跑步的蘭州人越來越多,健康和運動成為蘭州人的生活必需品,而蘭州馬拉松被視為檢驗健身成果的一場大考。每年五月,跑群裡最火熱的話題就是報名參加馬拉松,搶到了名額的人歡欣鼓舞,沒報上名的人則無限遺憾。

從馬拉松報名系統被擠到癱瘓,到主辦方加大技術力量保證馬拉松賽事舉辦盡善盡美,這其中經歷了五年的歷練和多次研討。2017年蘭州國際馬拉松,共有四萬多名選手參賽,其中有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祖國同胞。當日搜索數據顯示,馬拉松比賽當日零時至22時網絡上共有1.18萬條蘭州馬拉松網絡信息,在網絡輿論主陣地微博上,充滿了眾多外地同胞在賽後對蘭州的熱情、蘭州的美食和風情的溢美之詞。此外,蘭州馬拉松熱度最明顯的體現是在微信上,蘭州人的朋友圈被蘭州馬拉松這個焦點話題佔領,全家老少齊上陣,朋友同事結伴參與,親情、友情、愛情,都匯聚在這一場賽事上,讓這一天的蘭州,格外熱烈而耀眼。“跑群”裡,更多的是蘭州跑步愛好者們對馬拉松服務質量有大幅提升的大量正面評價、理性觀察、深入探討,每個人都在關心著蘭州的現在和未來,他們言語中的愉悅和激情,任何人看到都會受到感染。

這是蘭州,一個向蘭州市民提供了參與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機會的西北城市,一個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展示了美好與熱情的絲路重鎮,掃去了落後和偏遠的既定印象,蘭州人因此揚眉吐氣。

更重要的是,蘭州國際馬拉松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場體育賽事,它代表著蘭州市開放包容的態度,也體現出蘭州迎接考驗的決心。常年舉辦一場大型賽事,需要蘭州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文明素質、城市形象等各方面的能力。交通要快捷方便,環境要優美宜人,衛生要乾淨整潔,面向公眾的志願者、警察、出租車司機、普通市民都要對外展示出友善和敬業的素養。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蘭州有勇氣迎接這些考驗和監督,因為蘭州深知,只有去嘗試、去努力,才能有所改變,才能有所成長。

近一年來,蘭州市大力開展“一個全面推進、四個著力提升、三大整治攻堅、六個改造工程”,抓項目、提升文明素質,整治交通、環境和背街小巷,改造城市風貌,這一點一滴的變化就出現在我們蘭州人的生活中。往小了說,舊樓院粉刷一新,街道衛生環境時刻清掃,黃河邊優美的健身步道越來越長;往大了說,中川機場改建規模趕超國內一線城市,市民去機場可以坐動車,減少了黑車載客的亂象,不少城中村地區經過改造變成了高樓大廈,人們住上了新樓房,蘭州新區建成了大型主題公園,蘭州人再也不用羨慕一線城市的遊樂園。高鐵通行後,上午在蘭州吃完拉麵,中午可以到西安遊古都,晚上到北京看夜景,“同城化”的願景近在眼前,連絲綢之路的網絡旅遊產品都已經開始漸漸走俏。這一切都在透露著蘭州的勃勃生機,作為蘭州人,如何能不期待蘭州美好的未來?

這是蘭州,有美景和熱情,有故事還有好酒。蘭州這些年,漸漸成長為我們蘭州人期望的樣子,而它的未來會成為什麼模樣,我們翹首以盼。(立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