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選專業,這些大學幸福指數太高了

現在是新高考過渡年,對於這兩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顯然已經享受了高考改革的紅利。將來大學志願填報逐步過渡到以專業優先的原則,要實施以專業優先的原則,首先得取消大學專業志願填報的限制。

我們知道,以往大學錄取是有專業極差的。例如某大學專業極差設置為2分,如果考生實考分是600分,沒有被第一專業志願錄取,第二專業志願減去2分,即考生以598分參加分數排隊。所以,大學的專業是“明碼標價”的,一旦考入大學,尤其是那些被調劑的專業考生,發現專業不適應,想轉專業,難度很大。

現在,部分地區和部分大學正在逐步實施取消專業極差,提高專業滿足率,雖然目前不是所有大學在所有地區都能百分百滿足專業志願,但已經有大學正在逐步打破專業之間的壁壘。意味考生報考時不再為專業調劑而痛苦不堪,選擇困難症的考生也不必糾結了,報考這些大學幸福指數是很高的。

高考選專業,這些大學幸福指數太高了

高考選專業,這些大學幸福指數太高了

高考選專業,這些大學幸福指數太高了

最早喊出百分百滿足專業志願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當然,能考上清華和北大,幸福指數當然很高,即使沒有滿足專業志願,也是有幸福感的。除了清華和北大,其他大學也在振臂高呼,百分百滿足專業志願,實現零調劑。

專業零調劑具有骨牌效應,尤其是錄取分數相差不大之間的高校,如果A高校實施零調劑,B高校沒有這項政策,會影響考生報考的積極性。如果清華這麼幹,北大不這麼幹,北大會吃虧的,同樣,北大這麼幹,清華不這麼幹,也會吃虧的。

在我印象中,北京科技大學是第三年這麼幹了,為給考生更多專業選擇自主權,學校在北京執行百分百滿足考生專業志願,即填滿6個專業志願的北京考生進檔以後,體檢合格,考生不會被調劑到所填報的6個專業志願之外。同時,學校目前轉專業的政策依然是“零門檻,不設限”,北科大的口徑是,學校也許不能100%的保證學生進到最想去的專業,但是可以保證學生不學你不喜歡的專業。北科大專業選擇打破壁壘是革命性的,我之前就說過,北科大是有勇氣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繼續實行專業零調劑,如果考生報滿志願,可以百分之百地滿足考生的專業志願。在北航,零調劑實現了。

從2018年起,北京理工大學在全國各省份普通本科一批招生時,均實行“0調劑”政策,即被學校提檔的全國各省份普通一批理科考生,如果填滿其專業志願且不重複,體檢符合國家要求,提檔後均不退檔、不調劑,滿足其所填報的專業志願之一。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北京生源的政策優惠力度。被提檔的普通一批北京理科考生,只要體檢符合國家要求,0退檔、0調劑,且均滿足其第1專業志願。

今年,北京郵電大學面向北京考生再次加大錄取優惠力度——凡是報滿學校6個專業志願且不重複,學校將採取不退檔、不調劑政策,滿足考生所報專業志願之一。

目前,985大學和211大學基本能實現按大類招生,為零調劑創造了條件。由於新高考來臨,全國各地逐步實施了考後出分填志願,一些985大學這幾年在各地錄取分數相對穩定,開始嘗試考生的專業滿足率問題。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各地基本是掐尖錄取,能滿足6個專業志願之一。但其他大學專業滿足率難度較大。而且這種專業滿足率是相對的,以北京為例,一個考生可填報志願大學6個專業志願,在考生對專業認知缺乏認知的前提下,這種滿足率是有很大水分的。

高校招生全部實施專業零調劑難度很大,尤其是滿足第一專業志願。這具有骨牌效應,對大學專業設置和教學安排產生連鎖反應,如果大學大範圍實施這種政策,意味大學的專業設置面臨大洗牌,一些招生困難的專業面臨關閉。

我最大的擔心在於,高考是功利性極強的選拔性考試,如果專業優先的志願原則推行下去,會導致熱門專業,例如財經類專業會出現爆棚現象,而一些基礎學科專業類遭遇生源危機。大學畢竟是大學,不是職業培訓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