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念 終將實現「中國夢」

2015年年初,李克強總理在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提到“我們流量費太高”這一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反覆敦促“提網速,降網費”。終於在今年5月,三大運營商宣佈提速降費的具體方案。10月份,三大運營商推出當月流量不清零的新舉措。這些“福利”引起網友的強烈關注和歡呼,有網友甚至幽默地說,“總理懂我”。(中國青年網)

相比較中國目前世界第二的經濟地位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則要落後,在世界範圍內的排名在80位以後。有些發展中國家的平均網速都比北京等中國一線城市都快。面對十多億的巨大人口基數,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疆域,想要做到全民提速降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短短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面臨著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現階段的狀況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我們需要始終相信,只要朝著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夢想努力,美好的事物總會發生。

美好事物的發生需要時間的沉澱。不僅僅是因為需要時間去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同樣需要時間來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反思。“人需要沉澱,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如此。歷史長河奔流不息,歲月會過濾掉沉渣留下精華。社會生產力決定社會的生產關係,歷史的的發展註定淘汰一批又一批落後歷史發展的事物。經濟基礎、社會制度、文化思想等等新事物的產生,都需要時間的檢驗。只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事物,才能最終在歷史的沉澱中形成“鑽石”,在歷史中留下永久的光輝。

美好的事物一開始往往會以“醜陋”的形態出現,然後隨著人們的努力才會褪去層層外衣路出原本的樣子。社會的發展往往伴隨著各類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冷靜客觀地分析,循序漸進地改變。美國科學家克萊爾·帕特森發現廣泛應用在石化、建築、印刷業、甚至被很多化妝品使用的鉛,對於人類和地球環境都有著非常大的危害。由於觸碰了石油巨頭的利益,他的學術之路甚至養家餬口都成了問題,但他還是不斷地把論文和成果投向雜誌和政府高官。在和石油巨頭鬥爭了20年後,鉛終於被禁止在美國消費品中使用,終於使得汽油無鉛化,拯救了無數人的健康和生命。反之回顧國內前幾年發生的各類事件,小到導遊謾罵遊客、富二代大喊“我爸是李剛”,大到蘇丹紅、地溝油等等危及全國食品安全的事情給社會帶諸多的負面能量。如果僅僅靠嘆息、嘲諷、沉默能夠找到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問題的發生往往代表著隱藏的問題被曝光,社會大眾對參與國家治理的主人翁意識在加強。但努力也需要有正確的方向和方式,問題發生後及時掌握問題的根本原因,提出解決並不斷調整努力解決問題,才能促使事情往好的方向不斷髮展,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的誕生,才有反腐工作近年來的成就,才有可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的“中國夢”。

2016年在即,新的一年裡我們將迎來十三五規劃,在黨的領導下,讓我們一同努力,期待美好的事物終會發生。(吳慧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