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證據:212萬年前的上陳舊石器遺址

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中国最早古人类活动证据:212万年前的上陈旧石器遗址

中國陝西省藍田縣上陳舊石器遺址黃土-古土壤剖面景觀

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中国最早古人类活动证据:212万年前的上陈旧石器遗址

藍田上陳遺址最老石器層位(S27~L28,距今大約2.00~2.12百萬年)部分石器與化石

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中国最早古人类活动证据:212万年前的上陈旧石器遗址

發現的石製品

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中国最早古人类活动证据:212万年前的上陈旧石器遗址

在上陳遺址區域挖掘深槽

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中国最早古人类活动证据:212万年前的上陈旧石器遗址

上陳遺址黃土-古土壤序列示意

(化石網報道)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在將中國藍田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賦存地層年代由原來距今1.15 Ma前推至距今約1.63 Ma之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地球環境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obin Dennell教授以及來自國內十餘個單位的研究者,在歷經13年(2004-2017年)的調查研究之後,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並且將目前所見的舊石器賦存的最老地層年代測定為距今約2.12 Ma。這一結果將藍田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蹟的年代再次向前推進了約50萬年,從而使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這一年齡比目前公認的西亞格魯吉亞德瑪尼斯舊石器遺址年代(距今1.85 Ma)還早27萬年。相關成果7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研究工作圍繞在西安市藍田縣上陳地區發現的出露良好、層位連續的風成黃土-古土壤序列剖面(L5~L28)展開。研究團隊對剖面開展了土壤地層標誌層與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面的測量及層序對比、沉積物粒度組成分析、礦物學組合與地球化學組分測試、各類岩石磁學方法測試、系統的退磁和古地磁極性測量,在數千組數據的基礎上,建立了多旋迴黃土-古土壤的土壤地層序列和古地磁年代序列。研究團隊在上陳遺址剖面頂部的古土壤S5(距今0.46 Ma)至底部L28的20多個原生地層層位中陸續發現了就地埋藏的石器,而在發表的論文中重點討論了更新世早期S15古土壤(距今約1.26 Ma)至L28黃土(距今約2.14 Ma)的17個層位中(11個古土壤層位和6個黃土層位)發現的石器。這些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石錘以及手鎬和兩面器等,並伴隨有哺乳動物化石殘骸和碎片。根據上陳遺址一系列的舊石器層位首次建立了一個黃土高原南部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舊石器文化層序列”框架,證明了這段時期古人類在藍田地區的反覆出現(是否連續出現尚待研究),並且主要出現於古土壤發育時期。最老的石器發現於S27~L28原生層位中,並伴有多種哺乳動物化石殘骸。最老層位的位置位於古地磁松山反極性世的奧杜威正極性亞時與留尼旺正極性漂移磁性層之間,在留尼旺漂移層之上約70cm。依據古地磁年齡並參考前人建立的黃土-古土壤序列軌道調諧年齡序列,最老石器層位的年齡距今約2.10~2.12 Ma。

傳統觀點認為非洲直立人在距今1.8~1.9 Ma 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遷移,而非洲以外的藍田上陳遺址舊石器層位的年齡遠早於這個時間。儘管目前尚未發現古人類的化石,也不知道是誰製造了這些工具,但是曾生活於此的古人類應該屬於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非常原始的種群。此外,在同一個遺址中擁有平均約50 ka高頻率出現的舊石器文化層序列實屬世界罕見;而石器主要賦存於古氣候相對暖溼的古土壤層位中的事實也為深入探索古人類的生存環境及其演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拓展了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國黃土-古土壤序列研究在古人類與古文化方面的新方向,並將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早期古人類起源、遷移和擴散的格局。

本項研究得到了國家973、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299-4

相關報道:藍田新發現舊石器遺址 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現人跡

(化石網報道)據科技日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團隊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新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該遺址擁有連續性較好的人工製品文化層序列,時間可追溯到大約126萬年到212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之前認為的更早。《自然》本週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據介紹,迄今較為公認的最早的非洲以外的古人類證據來自格魯吉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了185萬年前的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此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可以上溯至150萬年至170萬年前。

朱照宇團隊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序列的S15至L28層位中的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這些被打擊的石頭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它們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作者還介紹了兩枚有打擊痕跡的石錘。此外,在這個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它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朱照宇介紹道,這一舊石器文化序列的年代主要是根據上陳地區發育良好的連續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面的鑑定以及高密度古地磁定年技術所確定的。這個地層剖面的中下部(S15至L28)有17個層位都含有人工製品,其中,石製品主要發現於潮溼溫暖氣候下形成的11個古土壤層中。此外,他分析,這17個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2萬年到126萬年前曾反覆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相關報道:古人早已走出非洲 中國考古證據將時間前推27萬年

(化石網報道)據中國科學報(馮麗妃):由中國科學家帶領的國內外合作團隊在中國陝西藍田公王嶺附近發現了一處新的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該遺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持續性的人工製品文化層序列,時間可追溯至約210萬到130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的時間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早。相關成果北京時間7月12日凌晨在線發表於《自然》。

迄今為止,在非洲以外發現的最早古人類的公認證據來自西亞格魯吉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的直立人化石及遺留工具可追溯至185萬~175萬年前。研究人員表示,其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相關化石可上溯至170萬到150萬年前。

此次由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聯合該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國內外十餘個合作機構,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進行了歷時約14年的考察與地質發掘工作。“我們的研究確認了上陳遺址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蹟約在212萬年前,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德馬尼斯古人類遺址要早27萬年。”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廣州地化所研究員朱照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文章作者、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博士吳翼說,上陳遺址地質剖面有很多清晰的標誌層,可知曉比較準確的年代範圍。通過野外勘查及對比,合作團隊建立了清晰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序列和古地磁年代序列。

經過連續採樣和小規模地質挖掘,研究人員在上陳遺址從頂部到底部的20多個層位都發現了石器。朱照宇介紹,這篇論文重點分析了其中第15層古土壤至第28層黃土層位中的石器情況,年代大約在212萬年到126萬年之間。

朱照宇表示,這些舊石器主要出現在氣候溫暖和溼潤的古土壤發育時期,少量出現在氣候乾冷的黃土層時期。同時,這些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0萬年到130萬年前曾反覆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據介紹,這些被打擊的石制工具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石錘和手鎬等古人類早期使用的工具。朱照宇表示,黃土高原沒有其他外力作用帶來這些石頭,且其形狀顯然經過有意識的打擊,這隻能是人類活動形成的。

全球氣候變化下生物圈的演化是當前的熱門研究領域之一。但一直以來,作為生物圈主體的古人類遺蹟的記錄時空分佈不連續,限制了相關研究。此次研究為把全球氣候變化與古人類演化及古文化演化相結合進行研究開拓了新的方向。

“該研究證明了黃土高原是研究古人類起源和演化的天然實驗場,並對早期人類的起源、遷徙、擴散以及演化格局提出重新思考。”朱照宇說。由於此次並未發現與舊石器年代相近的古人類化石,所以尚不能確定製造這些工具的人種。

相關報道:科學家發現中國最早古人類活動的證據

(化石網報道)據光明日報(張蕾):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一帶新發現的連續性較好的人工製品文化序列層,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130萬年到210萬年前。這一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很早就出現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比此前認為的更早。

迄今最早的非洲以外古人類證據來自格魯吉亞的德馬尼斯,該區域發現了185萬年前直立人的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其他在中國和印尼爪哇島發現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可以上溯至150萬年至170萬年前。不過,一些科學家表示,有證據顯示古人類活動從200萬年前就開始了。

在論文中,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照宇等人詳細描述了黃土高原新的上陳遺址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序列S15至L28層段中發現的早更新世石塊,其中82個被打擊過,14個未經打擊。被打擊過的石塊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這些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作者還在文中介紹了兩枚有打擊痕跡的石錘。此外,科學家在該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鹿的下頜骨斷塊、牛科動物和其他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根據對上陳地區發育良好的連續黃土-古土壤地層剖面的鑑定以及高密度高分辨率古地磁定年技術,科學家確定了這些人工製品文化序列的年代。作者指出,在這個地層剖面的中下部,17個層位都含有人工製品,其中石製品主要發現於潮溼溫暖氣候下形成的11個古土壤層中,只有6個黃土地層中含有人工製品。“這17個含有人工製品的文化層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2萬年到126萬年前曾反覆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但具體什麼樣的人種使用了這些工具,還需找到相當年代的人類化石才能確認。”朱照宇表示。

由於黃土鬆散,垮塌後形成的溝谷被雨水、河流沖刷後容易露出內在的留存物,所以給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原始剖面。“黃土是在風力作用下從西部和西北部吹揚起來的粉塵,落到黃土高原形成粉砂狀沉積物,主要形成於寒冷乾燥的氣候中——這與之前塔吉克斯坦發現的類似人工製品序列遵循相同的氣候模式。”朱照宇強調說。

(化石網報道)據南方都市報(李文):元謀人可能不再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人類“走出非洲”的時間也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早。最新的一項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提示了這些信息。

7月12日凌晨,科技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黃土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面的研究成果:約212萬年前以來古人類出現並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該文報告了在黃土高原南部、秦嶺北麓的陝西省藍田縣上陳村一帶新發現的一個早更新世的古人類舊石器遺址,科學家在這個遺址的黃土-古土壤序列的17個原生層位(S15~L28)中發現了96件石器。

此外,在這個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它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通過一系列野外測量和實驗測試分析,科學家發現,其時代為距今126萬年到212萬年。

多年來,大部分學者一直認為人類最早離開非洲的時間為185萬年前。然而,在上陳舊石器遺址發現的最古老石器的年齡表明,人類至少早在212萬年前就已經離開非洲而出現在亞洲東部。

“如果能找到化石證據,就能夠推翻直立人走出非洲的年代的結論。”朱照宇告訴記者,這項研究最重要的一點意義就在於此,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早期人類的起源、遷移和擴散的經典模式。

此次發現的這批石器位於藍田,與此前人們熟知的“藍田人”有關係嗎?朱照宇說,石器出土的類型比較相似,但因為這次沒有發現人類化石,所以人類種族之間有沒有聯繫還不好說。

這批石器還提示了其他信息。96件石器大部分位於11個古土壤層中,少量位於6個黃土層中,而古土壤層指示了暖溼氣候期,黃土層指示了乾冷氣候期,這反映出,早期人類比較適應暖溼的氣候環境。

作者還指出,這17個文化層的時間跨度長達約85萬年,顯示了古人類可能在210萬年到130萬年前曾反覆地(不一定連續地)生活在中國黃土高原。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