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山村”和事佬“比乡长都牛,就是烟瘾大,一天要抽两包烟


今年68岁的柴珠和年轻时曾当过兵,退伍后回到了浙江省江山市塘源口乡成为一名乡镇干部。2010年,他从塘源口乡政府退休后,因扎根基层30多年,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是调解纠纷卓有成效而闻名乡里,村民发生大小矛盾都喜欢找他商量,请他出面调解。

“这两株茶籽树我已经连续摘了好多年了,怎么就变成你家的了?” “那是你们趁我家人不注意偷摘的!” 在江山市塘源口乡塘源口村蜈蚣垄自然村的路旁,村民吴某和村民柴某两家人的争吵声打破了秋日大山的宁静。矛盾的缘由是为争夺路边一处不到20平方米斜坡土堪的使用权。该问题由来已久,两家人谁都没证据证明这块地就是自己家的,但谁也不肯放弃土地使用权。

“大家不要争吵伤了和气,坐下来好好商量”,站在两家人中间全力调和的,是塘源口乡“清风和事佬”工作室的柴珠和。得知两家人的矛盾由来已久,他已数次骑着摩托车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并邀请双方共同前往解决矛盾。


在调解过程中,柴珠和认真听取双方各自的看法,并逐一向他们讲道理,然后再让双方到一起晓之以理。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老柴拔通双方家人电话,从中寻觅解决办法。最终经过现场调解,矛盾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

“多亏了老柴,你看,纠缠多年的烦心事解决了!”达成口头协议后,村民吴某脸上的疙瘩终于放开了。图为乡亲给老柴递烟。在当地村民心中,老柴有时候比乡长、乡书记都牛,逢年过节,哪家办喜事,都会请他上门喝一杯,感谢他为大家解决了诸多烦心事。

柴珠和年轻时曾当过兵,退伍后成为一名乡镇干部。2010年他退休,因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村民发生大小矛盾都喜欢请他出面调解。2013年4月,塘源口乡成立了“清风和事佬”工作室,柴珠和、柴希忠等几位老干部成为第一批奔波于大山间的“和事佬”。


自成立以来,“清风和事佬”工作室已解决纠纷矛盾90余起,及时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乡境内的治安案件也大大下降了。图为当过兵的老柴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每次下乡调解纠纷,他都会衣着整洁,得体大方。

老柴调解村民纠纷方法灵活多变,有时,他会在头一天,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并晓之情理,深入人心,这样,第二天的工作就能圆满解决。

调解过程中,老柴经常碰到这种冷场、不待见的场面。这时,老柴依然不起心动念,满面春风等候转机的到来。

在老柴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总是装着笔、印泥和一本法律书籍,只要有空闲,他就将书籍拿出来翻阅。“调解纠纷要合情、合理、合法,如果自己都不懂法,怎么能以理服人。”他说作为一名“和事佬”,只有自己懂法,调解起纠纷才能既讲人情又讲法理,既讲原则又灵活变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碰到冷场面时,老柴就会让叫出一方,让他做些让步,告诉他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如此,事情往往就有了转机。

老柴烟瘾特别大,有时一天要两包香烟。他说,抽烟已成陋习,但有时也能在抽烟过程中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在农村做工作,香烟有时是最好的敲门砖。

在调解现场碰到刺手问题,老柴也会及时拔打乡领导电话,寻求更多的支持。

下乡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他说,这样便捷,就是自己上了年岁,刚入秋就有些怕冷,骑车时,只好多穿些。

就在9月上旬,该乡塘源村村部会议室里10多户村民将村里一处矿山负责人团团围住,因矿山开采污水流入农田对作物生产造成影响,村民们提出了赔偿要求。双方就赔偿金额一时达不成协议,现场争吵剧烈,矛盾一触即发。“带头闹事的人将承担法律责任!”当时,嘈杂得几乎失控的场面,被及时赶到的柴珠和一声镇住。态势稳住后,在老柴的主持下,双方停止争吵开始坐下协商。


经过1个多小时谈判,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

“邻里间免不了磕磕碰碰,小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就容易演化为大矛盾,酿成大纠纷,破坏和谐稳定。”柴珠和说,“和事佬”工作室给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通过说事、办事,消除了怨气,树立了正气。一些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乡村更加和谐。图为老柴骑着摩托车,所到之处,村民都愿意与聊天、交心。

老柴说,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深情厚意,调解工作尽管费心费神,但他只要跑得动,都会乐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