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黃金真的需要六千萬年才能產生嗎?

石油被稱為"液體黃金",是百業之母。石油除了可以加工成各種成品油外,它還是化工產品、軍工業上重要的基礎原料,故又被成稱為世界經濟"血液"。

液體黃金真的需要六千萬年才能產生嗎?

那麼,石油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形成?這與石油成因有關。對於石油成因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有機成因,另一種是無機成因

有機成因也就是生物成油理論,認為石油主要是由有機質生成的,這些有機質主要來自於史前海洋動物和藻類(陸地上的植物一般形成煤)。在這些生物死後,他們的屍體一部分會被氧化分解,但還有一部分會在適宜的條件下在海底泥沙等沉積物中保存下來,隨著時間累積,這些沉積物會越埋越深,這些有機沉積物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化學和化學變化,使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有機質遺體分解為微小的富含C、H的有機團——乾酪根(Kerogen),並與泥質混合形成腐泥。隨著埋藏深度的進一步加大(地下1500~3000m),在一定的溫度(60~150℃)和壓力條件下,乾酪根逐步發生催化裂解和熱降解形成了最初的原石油。這些原石油經過初次運移和二次運移在適當的環境下(圈閉)大量聚集,形成油藏,也就是現在的大油田。

液體黃金真的需要六千萬年才能產生嗎?

石油起源於古生物遺體的“有機成因說”是佔據主流的,至少中學教科書都是這樣記述的。在這個學說中,至少需要200萬年以上的時間,古生物的屍體才能在適當的條件下轉變為石油。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石油形成於幾百萬至幾億年以前。

液體黃金真的需要六千萬年才能產生嗎?

無機成因就是非生物成油理論,這個理論起源於俄國,早在1876年門捷列夫提就提出過碳化物說,之後美國的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含有許多的碳,這些碳大都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碳氫化合物要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所以這些碳氫化合物會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誌物只是由那些在岩石中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也就是說,原油和天然氣與地下埋藏的生物沒有內在聯繫,它們是地球深處湧出的太初物質。其中有一些報道顯示,有不少乾枯的油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廢棄之後,又會生產出一定數量的石油,所以關於石油並非生物生成的礦物,而是碳氫化合物在地球內部經過一系列作用之後的產物,是可以再生的。

如果按照無機成油論來看,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碳氫化合物就能轉變為石油。而碳氫化合物在宇宙中並不少見,很多行星上就有著大量的甲烷,乙烷等。不過還沒有實驗室去做這種逆向生成實驗,畢竟我們是要從石油從提取各種烷烴,而不是把烷烴再混合成石油。

液體黃金真的需要六千萬年才能產生嗎?

總之,不管是無機成油論還是有機成油論,都各有各的證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圓其說,學術上尚無定論。但圍繞這兩種理論卻有著各種各樣的陰謀論。對石油利益集團來說,只要能確保收益,他們就能不斷地拋出新的‘石油枯竭日期’,為此,他們可以犧牲一切。我們無法阻止他們的行為,但我們可以擁抱新能源,用自己的行動,遠離油價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